婁桂東吉林省公主嶺市雙城堡鎮(zhèn)幸福小學校
淺談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
婁桂東
吉林省公主嶺市雙城堡鎮(zhèn)幸福小學校
隨著新課標的貫徹實施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模式代替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教學的重要目標轉化為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題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情景創(chuàng)設不足,教材把握不準”等諸多問題,難以實現(xiàn)有效教學。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構建了相應的策略,希望同仁提出寶貴意見。
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方法
在小學階段,加減乘除、圖形面積體積以及統(tǒng)計初步等數(shù)學問題,最終都會以數(shù)學應用題的形式出現(xiàn)。應用題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過應用題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理解,鞏固其所學數(shù)學知識,而且能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這既是小學數(shù)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決應用題能力,將對他們日后的數(shù)學乃至化學、物理的學習大有裨益。因此,深化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很有必要,這對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應用題已成為多數(shù)學生的難點。處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分析能力正處于發(fā)育發(fā)展的階段,對于文字的理解能力較低,尚不能完全獨立進行應用題的思維和分析。部分學生出現(xiàn)題意的理解不完全,無法有效的分析題中所出現(xiàn)的每一個數(shù)量與詞匯之間的關系,對應用題的題意理解已成為學生進行應用題分析與解決的“攔路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應用題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將學生帶入到真實的情景當中來,在實際情景中對題目進行有效的分析。例如:在買票這樣情景的應用題中,很多學生都沒有獨立購買的經驗,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直觀的東西是最易理解的,而應用題目的題干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要準確的理解題意則需要運用大量的經驗進行條件間的整理與鏈接。因此,起初接觸一類新題型時,教師可以在講解題目時構建這樣一個環(huán)境,讓學生進行表演,將題目上的文字“演出來”,使學生直觀的理解到題目的含義。起初此類教學方法可能會占用一定的教學時間,隨著教學的深入,教師便可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濃縮”和“轉化”的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數(shù)學應用題的理解。通過“濃縮”將與解題有關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等條件從題干中提煉出來,使得題干中的數(shù)量關系和已知條件“水落石出”,使題意更加明朗,數(shù)量關系更加清晰?!稗D化”則指的是將從題干中提取出來的條件轉化成為貼近小學四則運算意義的數(shù)學表達式。通過這樣的教學訓練過程,引導學生掌握應用題審題的步驟,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知識認知習慣。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直觀的事物感興趣,而且直觀事物也易于理解。直觀的圖示可以讓原本復雜的題意“一目了然”,降低數(shù)學應用題的思維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草稿紙上畫圖、模擬演示,將題干中的數(shù)量關系直觀的表示在圖形上。例如:猴子一共有10個桃子,吃掉二分之一后還剩余幾個?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用實線圓表示剩余的,虛線圓表示已經吃掉的,幫助學生的理解。
雖然應用題目類型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加強對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型的分析和鉆研,將應用題進行分類,為學生呈現(xiàn)出各自的特征。解析應用題最常見的兩種方法便是綜合法和分析法。綜合法指的是正向思維,即從題干中的已知條件出發(fā),綜合已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朝著問題的方向進行解析;分析法則屬于逆向思維,即從問題出發(fā),向前推導。此類方法掌握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經常鼓勵并耐心引導,通過步步遞進的逆推分析,厘清變量之間的關系,直至最終求解問題。
常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對于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多種解法。因此,教師在講解完成一道應用題后,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他們仔細的體會這道題目,看能否從其他角度解答。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一方面能避免學生思維僵化,另一方面也能訓練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發(fā)散思維,會讓他們收獲解決應用題的成就感,使他們更加喜歡有關應用題的學習,從而有效的提升教學效果。
在解題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能夠較快的找到解題方法;有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也能找到解題的突破口;也會有部分同學無法準確的找到解題方法。學生在解題思考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啟發(fā)和獲得一些經驗。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路,自行歸納解題技巧,通過不斷的積累,盡量避免解在題過程中“走彎路”。學生在總結過程中出現(xiàn)部分不合理的推斷時,教師可適當進行訂正和補充,通過師生的良好互動,保證總結性學習的科學性。
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探究、去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思維,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的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爭取找到更好、更實用的教學方法,使小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大幅度提高,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