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芳
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文明世界如何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快捷,人類的冒險天性和好奇心卻從未消失,這種天性曾經促使裸猿走下樹枝,直立行走,曾經促使哥倫布們遠赴重洋,促使人類探索宇宙,登上月球,深入馬里亞納海溝,就算是在平凡世界里默默教書、當會計、賣保險、蓋房子或者做廚師的普通民眾,也會在某個時刻,被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打動,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何況那些孩子呢?那些10來歲的少年,原本就不該被禁錮在課堂和單元樓里,唯一的朋友叫做iPad。
敏感的少年不應該活在網絡和電子設備的海洋里,他們遠比成年人更好奇,更富有探索精神,通常,也更喜歡冒險,他們喜歡英雄,夢想著像英雄一樣完成一次偉大的冒險,最好還能拯救這個被無聊的大人統治著的世界,所以他們那么喜歡電子游戲,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這當然是不對的,在某種程度上,即使沒有血腥、暴力或者性內容的電子游戲也不適合孩子。按照英國科學家的說法,電子游戲跟需要孩子們付出時間、耐心和技巧的傳統游戲不同,它能讓孩子立刻得到滿足,這種所謂的“即時滿足”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性格成長,會讓他們成年后仍然被容易受挫、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付出長時間的努力等問題困擾。同時,那些顏色絢麗的畫面則不利于想象力的發(fā)展,還會損害正在發(fā)育的視覺系統。很多長達數年的研究都證明了喜歡閱讀的孩子會比沉迷電子游戲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書籍并不一定沒有游戲精彩,因為真正的好書能夠與人類浩瀚的精神世界產生共鳴,任何一款電子游戲都不能提供這樣的深度和廣度。在某種程度上,《神秘地圖》大概就是這樣一套好書,因為它以一種最輕松最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某種程度上,主角芝麻就是角色扮演類游戲里那個無所不能的英雄,熱愛冒險的少年們能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是一套很棒的故事書,因為主角上山下海,從古老的埃及到浩瀚的草原,他去深海,去太空,去古代,去未來,情節(jié)緊湊,連續(xù)性強,讓人欲罷不能。芝麻的生活絕不無聊,他的冒險旅程肯定會深深地吸引住少年們的目光,因為他的夢想就是他們的夢想——去看看那未知的世界,去那些無人到達過的地方來一場驚天動地的冒險。
閱讀《神秘地圖》這樣的書籍絕對不是玩物喪志或者不務正業(yè),因為在英雄的冒險旅程中,少年們會興味盎然地了解到很多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科學知識,猜測情節(jié)的發(fā)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腦細胞,讓他們學會積極思考,從而建立獨特的邏輯體系,他們必須自己拼湊線索,解決謎題,最后獲得獎勵和滿足。這套書甚至還在結尾提供了專門的“燒腦問題”,就像游戲中殺掉怪獸獲得寶箱一樣,讓少年們能回顧冒險,再來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按照教育專家們的說法,這種綜合性的體驗對于少年們今后的性格養(yǎng)成和思維深度都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也許,這正是主創(chuàng)團隊想要給予少年們的。
世界那么大,誰不想出去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