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下,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更大,廣播節(jié)目作為傳統(tǒng)媒體的代表,如果要長期發(fā)展下去,勢必要做好節(jié)目的錄制工作,形成可供播出的完整節(jié)目,將最新的節(jié)目形式傳達給聽眾。本文主要探討了傳統(tǒng)媒體廣播節(jié)目錄制技術。
【關鍵詞】廣播節(jié)目 錄制技術 后期制作
作為傳統(tǒng)媒體的代表之一,廣播節(jié)目經歷了幾十年的發(fā)展,它以聲音的形式向聽眾傳達新聞信息、文藝節(jié)目等內容。廣播節(jié)目不同于可視節(jié)目,其錄制與制作上更強調對聲音的處理,用聲音來表達各種語言內容,因此,錄制過程對技術人員的要求較高,以期獲得可聽性強的語言節(jié)目。
1 節(jié)目錄制前的準備過程
1.1 錄音設備的準備與使用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現代廣播節(jié)目也采取數字化錄音技術,相比傳統(tǒng)錄音設備而言,錄制過程也變得更加簡單了,但是準備工作通常需要細致,廣播電臺的錄音環(huán)境往往經過精心設計,采取隔振與音質處理,在錄音設備的選擇上,一部接受良好的話筒、高保真的音箱、監(jiān)聽耳機、連接線等必須準備妥當,當所有設備經過調試后,錄音工作就正式開始。
1.2 錄音設備的選擇
1.2.1 在話筒的選擇上
常用的聲音輸入設備包括動圈話筒與電容話筒。兩者存在細微的差別,而聲音是比較敏感的,通過細微的差別也能具體反映出來。實際使用中,動圈話筒因為清晰度好,所以適合歌曲與音樂的錄制以及干凈清晰聲音的捕捉,但是由于其低音效果不突出,在一些需要體現圓潤、低音與聲場的內容時,就應選用電容話筒。
1.2.2 在監(jiān)聽系統(tǒng)與耳機的選擇上
兩者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監(jiān)聽系統(tǒng)選擇不好,就可能導致錄音過程中無法正確判斷錄音效果的好壞,因此監(jiān)聽系統(tǒng)一定要選擇專業(yè)的監(jiān)聽設備,耳機的抗干擾能力一定要強,防治錄制過程中遭到外界雜音的干擾影響錄制人員的判斷。
1.2.3 在聲卡的選擇上
選擇聲音還原度高的聲卡至關重要。
2 廣播節(jié)目制作中的語言錄制技術
語言是廣播節(jié)目的靈魂,廣播節(jié)目的一些內容形式都是通過聲音的形式表達,通常而言,廣播節(jié)目都是有解說人配合相應的內容語言來完成,以聲傳播,用聲音來表達情感,吸引受眾。廣播節(jié)目與電視、網絡節(jié)目不同,它不能通過圖像、文字來表達內容,所以為了提升收聽效果,一定要在語言和聲音處理上下功夫。
首先,在聲音的處理上,要求錄制人員掌握調音臺、傳聲器、錄音設備等硬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調音臺工廠由兩個輸出通道組成,要求輸出聲音最大不超過45分貝,因為聲音太大會影響節(jié)目效果。然后需要調整主持人與接收器的距離,人聲作為廣播節(jié)目的關鍵,在傳播過程會出現音質缺失的情況,因此要求在錄制過程中將傳聲器安置到主持人20公分處,傳聲器的高度應與主持人的胸部相平,如果距離過大會使聲音變得遙遠,距離過小容易噴話筒,影響節(jié)目效果。由于男聲與女聲分貝不同,在距離設置上,女聲的話筒應該距離傳聲器較近,男聲則較遠一點,具體數值在20公分左右浮動。另外,在錄制過程中需要仔細分辨聲音“高、中、低”三層變化,因為聲音的變化常常反映的是主持人的情緒變化以及內容本身情緒的變化,是節(jié)目內容強烈渲染力的表現,而且由于每個主持人的頻率不同,聲音也會出現清晰、沉悶、洪亮、明亮等狀態(tài),高頻調制時不宜過高,如果主持人聲音洪亮,稍加調整就行;中頻的適度調整往往會使聲音變得圓滑、悅耳,需要防止中頻過少導致的松散、渾濁現象;低頻往往是營造渾厚、雄壯、沉重的氣氛。在錄制過程中,還應注意如果主持人聲音稍帶沙啞,應用單頻補償器來彌補此類缺陷,另外錄制主持人聲音時,應該區(qū)分好“o”、“a”、“r”、“i”的反音,防止音色發(fā)生混亂,如果錄制完成后出現此類情況,需要重新調制。
3 后期制作中的調音技術
音頻內容錄制完成后,就要進入后期制作過程,也就是給聲音潤色,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對音頻進行剪輯與去除雜音。進入到數字錄音時代,對于音頻素材的加工也越來越簡單,可以使用多種渲染技術來豐富語言效果。
3.1 制作軟件選擇
音頻處理軟件有很多種可以選擇,在此筆者推薦使用samplitude音頻制作軟件,該軟件的優(yōu)勢是能夠處理多軌音頻,且操作界面簡單,支持多種音頻格式輸入與輸出,制作過程更加便利。在實際處理音頻過程中,音頻制作軟件其實可以安插很多插件,這些插件能夠彌補軟件本身的不足,比如常見的WAVE、TC、BBE等。
3.2 人聲處理過程
后期音頻處理主要是去除錄制過程中出現的瑕疵,比如噴話筒、咔呲聲、聲場遠近不夠、音質模糊等情況,此類瑕疵如果能用軟件改善就在原基礎上進行處理,如果是在改變不了,就需要重新錄制。
對音頻進行降噪處理也是重要過程,如果噪音太大,會嚴重影響節(jié)目效果,建議使用Au對音頻進行降噪處理。
3.3 配樂音量的調整
廣播節(jié)目中,人聲配合純音樂或者背景音樂往往能夠達到良好的表達效果,然而在此類合成音樂的處理上,要控制好背景音樂的音量,如果背景音樂過大,會掩飾人聲效果,而如果背景音樂過小,則不能起到渲染效果。實測結果表明,人聲與背景音樂的分貝比在4:1的范圍最佳。另外背景音樂在插入過程中應注意其漸變操作,通常輸入過程是由弱到強,而輸出過程則由強轉弱,一定要使音樂緩和,才能給聽眾帶來良好的聽覺享受。
4 結語
文章介紹了廣播節(jié)目錄制準備、具體錄制與后期處理三個方面的基本技巧,目的是探討廣播節(jié)目的基本錄制技巧,做好錄制各個階段的工作,以期完成形式新穎、吸引力高、節(jié)目效果良好的廣播節(jié)目,給聽眾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陳菁菁.淺談廣播精品節(jié)目錄制的技巧與創(chuàng)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4(20),78-79.
[2]李東杰.廣播節(jié)目的制作技術[J].黑龍江科學,2015(09),134-135.
[3]閆云俠.綜述廣播節(jié)目的錄制技術[J].中國傳媒科技,2012(02),51-52.
[4]林陽.淺談廣播節(jié)目錄音制作技巧[J].中國廣播,2012(01),54-56.
作者簡介
廖啟棟(1967-),男, 江蘇省建湖縣人。大學本科學歷。 現為建湖縣廣播電視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電影工程。
作者單位
建湖縣廣播電視臺 江蘇省建湖縣 22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