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古典音樂是歷經(jīng)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的經(jīng)典名作,它是人類音樂的精髓,但古典音樂的年代背景及內(nèi)容大多遠離學生的生活背景,欣賞它也要求人們必須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知識,所以中學生往往對古典音樂的學習“敬而遠之”。流行音樂也稱通俗音樂,一切正如它的名字通俗易懂。也正因為它內(nèi)容淺俗,旋律簡單,易于理解,且具有娛樂性功能,因而人們極易產(chǎn)生極大的共鳴,感覺離自己很近,似乎就在表達自己的情感,訴說自己的心聲,因此成為大眾生活中最重要的音樂內(nèi)容,也同樣成為中學生最喜歡的音樂內(nèi)容。
一、比較法
在欣賞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一課時,先讓學生了解貝多芬生平,學生被其坎坷的命運及其“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超人意志所感動,在欣賞《命運交響曲》時都很投入,并在音樂的特殊節(jié)奏及旋律中感受到貝多芬同命運抗爭的力量。在學生談完欣賞感受后,我又讓同學們欣賞流行歌曲《貝多芬的悲傷》,通過對比欣賞,同學們都體會到《命運交響曲》能更貼切、更深刻地表現(xiàn)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而用流行音樂來表現(xiàn)遠遠不及古典音樂耐人尋味。
比較學習法還可以用“舊瓶裝新酒”的音樂來進行比較。S·H·E的歌曲《不想長大》與莫扎特的《g小調(diào)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波斯貓》與凱爾巴特的《波斯市場》中的樂句,《一千零一個愿望》和巴赫的《小步舞曲》,周杰倫的《夜曲》與肖邦的《夜曲》等。通過對比學習,學生更深刻體會到古典音樂的重要性及其深邃的藝術(shù)魅力,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的興趣。他們明白流行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離不開古典音樂的基礎(chǔ),流行音樂為何頻頻借用古典音樂作品中的旋律及和聲語言,也證明了古典音樂是更具藝術(shù)生命力的音樂體系。
二、激趣法
教師要走進學生的音樂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初中生對于流行歌曲都非常熟悉,當前哪位明星最熱,哪首歌最火爆,他們總比老師更快獲得這些信息。
有一次,在音樂課上,一位學生提出要欣賞《江南style》,而當時我還不知道這首新歌。一聽歌名,以為學生說的是林俊杰的《江南》,這學生看我還不知《江南style》,馬上說:“老師,你out了!”下課后,我虛心問了那位說我out的同學,這才知道最近全球最流行的歌曲是韓國鳥叔的《江南style》。了解之后,我馬上上網(wǎng)欣賞了《江南style》。這首歌曲有著強勁的迪斯科混搭嘻哈的曲風,從鳥叔的形象到歌曲MV中出現(xiàn)的伴舞造型及情景,都是極度搞笑的,但是,其中一些創(chuàng)意為了取得強烈搞笑的效果,而不顧美感,非常之低俗。然而,作為初中生,他們只管哪個流行就聽哪個,特別是這樣動感而搞笑的作品,非常符合他們的年齡性格特征,對他們的吸引力很多。我決定把這首歌曲搬上課堂,影響力越大的作品越要客觀地對待,先投其所好走進學生的音樂世界,再引導學生如何鑒賞作品,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我在課室上播放了《江南style》,帶動學生跟著動感的節(jié)奏跳起了騎馬舞,學生紛紛笑得合不攏嘴。之后,我創(chuàng)設(shè)問題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你喜歡這個作品嗎?為什么?你覺得歌曲中那些創(chuàng)意是新穎而有美感的,你認為歌曲中哪些創(chuàng)意是低俗而沒有美感的?你認為這首歌曲能流行多久?能成為經(jīng)典老歌嗎?通過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最后很多學生都說出了作品雖然動感、搞笑、有趣,但是不少地方太低俗了,甚至一些舞蹈動作是對男性的侮辱。最后,我又加以總結(jié),流行音樂也稱商品音樂,它的目的是取得利益,一些作品為了讓其“火爆”而“掙錢”,不顧藝術(shù)美感而過于低俗,這樣的作品也只能流行一時,因為他只能讓人們多“笑”幾遍,而談不上用心去“欣賞”。
投其所好法上,如紅極一時的《忐忑》、《傷不起》、《新貴妃醉酒》、《千方百計》、《我的好兄弟》等歌曲,我有的放矢地在課堂上讓同學們欣賞、討論,再給予畫龍點睛的總結(jié),引導同學們?nèi)绾舞b賞流行歌曲,如何選擇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去欣賞,而不是盲目崇拜,盲目追星。
三、結(jié)合法
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各有多方面不同的特點,兩者能融合在一起嗎?將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會矛盾嗎?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上,美國女高音歌手莎拉·布萊曼和中國通俗唱法歌手劉歡合唱了主題歌《我和你》,讓人民感受到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相結(jié)合的和諧與美感。2009年央視春晚上,中國民歌后宋祖英和流行小天皇周杰倫合作演唱了《本草綱目》,讓全國觀眾眼前一亮。2009年鳥巢夏季音樂節(jié)上,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中國民歌后宋祖英和流行小天皇周杰倫合作了世界名曲《友誼天長地久》,讓人們感受到音樂不分國界、不分唱法的融合。在2012年央視春晚上獲肖邦鋼琴金獎的李云迪與流行樂派明星王力宏合作演出了聶耳創(chuàng)作《金蛇狂舞》及流行歌曲《龍的傳人》。這些古典與流行相結(jié)合的作品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及好評,它拉近了人們與古典音樂的距離,讓更多的人產(chǎn)生共鳴與震撼。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引入適合的流行音樂來豐富教學內(nèi)容及鞏固教學知識。如:學習友情系列《友誼地久天長》一課時,增加了周華健《朋友》和小沈陽的《我的好兄弟》;學習親情系列《媽媽的吻》一課時,增加了筷子兄弟的《父親》;學習民族管弦樂,欣賞民族音樂《茉莉花》之后,又讓學生欣賞周杰倫中國風歌曲《菊花臺》和《千里之外》,聽辨流行歌曲中運用了哪些民族樂器作為伴奏樂器;學習貝多芬《歡樂頌》一課,增加了2008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和流行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學習俄羅斯民歌《田野靜悄悄》及小調(diào)式知識后,讓學生聽辨流行歌曲中哪首屬于小調(diào)式,進一步鞏固小調(diào)式風格的感受。
古典是經(jīng)典,古典音樂是歷經(jīng)歲月考驗留下來的藝術(shù)精髓。流行是潮流,流行音樂是不同的每個年代的社會大眾音樂的縮影。學生作為社會中最年輕最活躍的群體,他們的年齡性格特征決定了他們對流行音樂具有強烈興趣。我們不能忽視這種興趣,或是想方設(shè)法抹殺這種興趣,我們必須正視他們對流行音樂的興趣,并借助這種興趣來激發(fā)他們學習古典音樂的熱情。
初中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nèi)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nèi)容應(yīng)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jié)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在初中音樂課教學上,要有選擇性地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讓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jié)合,充分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拉近學生與古典音樂的距離感,從俗到雅,從學生熟悉的流行音樂引入到古典音樂中,激發(fā)學生真正地熱愛古典音樂,同時指導學生鑒賞流行音樂,有選擇性地欣賞及學習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而教師要選擇什么樣的流行音樂進入課堂,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外利用大量時間去精心備課,研究教材中的古典音樂,也要研究社會中具有影響力的流行音樂,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音樂訊息。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音樂世界中,才能更好的把學生帶進課本的音樂世界中。當然,在內(nèi)容安排上不能本末倒置,要把握好度與比重,把握好分寸,努力做到“錦上添花”或“畫龍點睛”,使音樂課堂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音樂素質(zhì)全面提高。
四、結(jié)語
社會在不停的變化,音樂自身也不停地隨著社會的變遷而不斷演變。在世界樂壇風行古典流行跨界互相交融的今天,如果音樂老師依然觀念陳舊,認為古典音樂才是高雅的藝術(shù),而流行音樂就是低俗音樂,堅決緊“堵”其進入課堂,是不行的。我們應(yīng)該變“堵”為“疏”,借助學生對流行音樂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的熱情,利用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熟悉,幫助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識和理解。在古今中外音樂史的長河中,俗者可以變雅,雅者可以轉(zhuǎn)俗,是一種常見的互動現(xiàn)象。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之間,始終有著交融互補的關(guān)系,很多專業(yè)作曲家常會在民間音樂中汲取創(chuàng)作素材,而流行音樂不僅經(jīng)常借鑒古典音樂的和聲語言,往往還滲透著民間音樂的風格與形式。
在初中音樂課堂上引進流行音樂,選擇與教材相適合的作品結(jié)合在一起學習,不僅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豐富學習內(nèi)容,使學生更好地擺正學習古典音樂的態(tài)度,也提高同學們鑒賞流行音樂的水平。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