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一直在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努力創(chuàng)建“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教學模式。
一、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深刻理解“落實”的本質(zhì)內(nèi)涵
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F(xiàn)代教學理念認為,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居于主體地位,是課堂學習的最重要主人,課堂始終是屬于學生的。
學生是整個課堂活動的中心,但并不是說教師可有可無了。事實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是全部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xiàn)的外因。如果把課堂教學看成一臺戲的話,學生就是演員,教師就是導演,離開了演員戲當然也就演不成了。但如果沒有導演,演員放任自流,為所欲為,那么這臺戲也是一片混亂。因此,只有處理好“導演和演員的關系”才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必須變“講堂”為“學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以“教”為重心轉(zhuǎn)移到以“學”為重心上來,還課堂于學生,還時間于學生,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最大的空間與時間,盡可能讓學生多一些活動的機會、思考的機會、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做自我發(fā)展的主人。這是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本質(zhì)內(nèi)涵所在。
二、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現(xiàn)代教學觀
相信學生。每個學生都潛藏著極大發(fā)展的可能性,都有極大的可塑性,無限的發(fā)展?jié)撃苡写處熯M一步挖掘與開發(fā)。因此,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都是有發(fā)展?jié)撃艿?,都可以在接受教育后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教師應該盡可能提供一切機會幫助學生發(fā)展?jié)撃?。課堂上要給學生空間與機會,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他們的潛能,促使他們積極發(fā)展自身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使課堂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一個重要渠道。
以學定教。備課不能單純地只備教學內(nèi)容,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更要備教學方法,解決“怎么教”的問題,要從學生的知識現(xiàn)狀和能力水平出發(fā),精心設計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形式和方法,改革課堂結(jié)構(gòu),優(yōu)化教學過程。
以教導學。教師要變“講堂”為“學堂”,變“講師”為“導師”,在課堂教學中絕對不能以自我為中心,一味講授,把知識強行地“注入”學生的大腦。而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diào)動多種教學手段,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開動腦筋,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重視在傳遞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啟發(fā)、點撥學科思維的要領。
以學評教。課堂教學的效率要用學生的學習效率來衡量,學生實際收獲多的課堂就是高效的,收獲少的課堂就是低效的。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內(nèi)容,講得多精彩,而在于學生有沒有實際的收獲。因此,教師要做到以“學生學得如何”作為評價課堂效率的唯一指標,以學生的“最終所得”作為課堂的終極目標。
三、變革課堂教學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使出教育所有巧妙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學變得盡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將所有的東西要求學生記住。這種忽視學生主體只重視知識移植的課堂教學是對學生智力資源的最大浪費。”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通過組織多樣化的學生活動改革課堂教學的操作程序,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例如: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朗讀)和思考;設置問題情景,制造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建構(gòu)新的認知結(jié)構(gòu);通過一些視角層次多、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或開放式問題,組織學生的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習;組織一些情景模擬表演或案例分析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情景或案例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組織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意識;組織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消化;引導學生大膽質(zhì)疑,發(fā)表不同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等等。這些豐富的學生活動能有力地激活課堂教學過程,使課堂形式活潑、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有興趣,思維有活力,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較好的落實,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山東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教學模式、河北衡水中學的“誘思探究”教學模式等全國著名的課堂教學改革成果,都是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教學規(guī)律,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合理設計,真正做到了還時間于學生,還活動于學生,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