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開洪
【摘 ? ?要】朗讀能力是學生的一種重要語文學習能力,也是幫助學生有效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本文就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的有效方法進行探析,希望能夠找到更多提高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更好的指導小學生的朗讀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能力 ?有效方法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52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小學生多種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教學,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朗讀能力是學生的一種重要語文學習能力,也是幫助學生有效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本文就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的有效方法進行探析,希望能夠找到更多提高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從而更好的指導小學生的朗讀活動。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這樣朗讀活動才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吸引力。研究表明,進行朗讀訓練后,兩個月內(nèi),學生朗讀水平提高顯著,到四個月后學生的興趣有所降低,到六個月后學生在掌握了朗讀技巧后興趣又有所回升。因此對學生實施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盡量避免學生朗讀興趣的波動或淡化,集思廣義,積極創(chuàng)新,根據(jù)實際情況拓寬思路,挖掘訓練中的多重效應,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的持續(xù)發(fā)展。那么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該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呢?本人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興趣。
(一)提高學生朗讀內(nèi)容的趣味性
在培養(yǎng)小學生朗讀興趣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快樂,而小學生感興趣的朗讀內(nèi)容,就能夠?qū)W生產(chǎn)生巨大的吸引力。如果在小學階段學生朗讀一些比較枯燥的內(nèi)容,無疑會打擊學生的朗讀信心。鑒于此教師既要讓學生朗讀教材上的文章,又要為學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朗讀資料,進而達到有效培養(yǎng)學生朗讀興趣的目的。
(二)把握學生朗讀興趣培養(yǎng)的規(guī)律
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興趣的過程中,不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與措施,同時還要有效把握學生的朗讀興趣形成規(guī)律,上文已經(jīng)提到了小學生的朗讀興趣特點,教師要結(jié)合這一特點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興趣的過程中注意不斷強化,繼而使小學生對朗讀從興趣上升成為一種習慣。
(三)教師的朗讀示范十分重要
很多人都認為朗讀就是大聲的將文章的內(nèi)容讀出來,實際上朗讀遠非如此簡單,想要達到良好的朗讀效果,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與技巧,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教師的朗讀示范就顯得十分重要。例如,我曾聽到一位朗讀能力很強的教師執(zhí)教的《月光曲》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位教師的范讀,他讀課文時,聲音時而低沉,時而高昂……當場所有的學生和聽課教師都鴉雀無聲,當學生讀課文時,他們也能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由此可見,教師的范讀不容忽視。
朗讀不僅需要學生能夠?qū)⑽恼碌膬?nèi)容讀出來,而且要求學生能夠?qū)⑽恼乱磉_的思想情感呈現(xiàn)出來,而小學生不僅朗讀經(jīng)驗不夠豐富,而且還沒有進入社會,對很多事情沒有深入的認識,因此想要學生準確的將文章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顯得十分困難。而教師的示范首先能夠使學生體會到閱讀要付諸情感,同時朗讀的過程充滿了歡快、低沉、高昂等基調(diào),使學生對朗讀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為了給學生更好的進行朗讀示范,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通過自身的示范為學生樹立榜樣。
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良好的朗讀習慣是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保障,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只有經(jīng)過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得到提升。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一)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與技巧
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朗讀方法與技巧十分重要。有效的朗讀方法與技巧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要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讀破句子,這些都是有效提升學生朗讀水平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朗讀活動積極的對學生進行指導。
(二)通過學生在學校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小學生一般都有語文早讀,早讀階段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每天在學校朗讀,使朗讀逐漸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同時在學校朗讀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的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更加科學,進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在課余時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學生不僅要把握好課堂時間進行朗讀,而且在課余時間也要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讀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如果在課堂上掌握的朗讀方法與技巧能夠用來指導課余時間的朗讀活動,那么就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余朗讀,家長也要為學生進行課余朗讀提供條件,使朗讀成為學生每天要進行的一種好習慣。在課余時間的朗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朗讀很多教材以外的文章與內(nèi)容,能夠使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不僅有助于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而且對學生綜合語文素質(zhì)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通過思考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學生的朗讀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同時衡量學生朗讀能力高低的標準也多種多樣,學生在掌握了有效的朗讀方法與技巧的基礎上,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并通過朗讀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呢?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進行思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思考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重要性:
1.思考能夠?qū)⒂行У睦首x方法和技巧與學生的朗讀活動結(jié)合起來。想要發(fā)揮朗讀方法與技巧對學生朗讀的幫助作用,就需要通過朗讀過程學生不斷進行思考,使得有效的方法與技巧能夠與學生的朗讀活動融為一體。
2.思考能夠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知識。學生朗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學習知識,只有在朗讀文章和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不斷進行思考,才能更好的領悟文章的內(nèi)涵,才能掌握更多知識。總之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積極的進行思考十分重要,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同時還要采取一些措施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不斷思考。
本文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能夠提升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與技巧,希望對語文教師的朗讀教學有一定的啟發(fā)。學生良好的朗讀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