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陸
佟大為除了拍戲,幾乎不參加任何應酬,可以在家一呆大半個月不出門。如果在本地拍戲,收工再晚,他也會開車回家;去外地拍戲,殺青當晚,他一定直奔機場,坐“紅眼航班”回北京。
實際上,佟大為在家比工作要累。他最早孤身一人在北京打拼,混出點兒名堂后買了房,然后把父母從撫順接了過來。在他童年的時候,做交警的父親在執(zhí)行任務時遭遇車禍成了植物人。這些年一直是母親在照顧父親,佟大為覺得該到換班的時候了。
后來,他結了婚,有了女兒。這個家也像一株小樹苗一樣變成了大樹,一日日枝繁葉茂,而佟大為作為這棵大樹的主干,腳踩大地頭頂藍天,他覺得這就是一個男人該有的擔當與責任。他覺得,作為一個家庭成員,作為父母的兒子、妻子的丈夫、女兒的爸爸,除了貢獻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外,還有很多很多是必須親力親為的。
家里一直有專業(yè)護工,但只要佟大為在家,那些本該護工完成的工作就全部被他接手。他在家沒有睡懶覺的習慣,早上5點前就得起床將父親抱到馬桶上,然后輕柔地給父親做腹部按摩。護工畢竟是外人,他堅信如果換了自己像父親這樣不能自理,一定希望給自己端屎端尿的是子女而不是陌生人。
解決了每天早上的第一樁大事后,佟大為把父親抱回沙發(fā)上,打開電視,調(diào)一個父親感興趣的臺——別以為老人家腦部受損就好糊弄,他也有自己的偏好。老爺子愛看軍事類以及自然類的節(jié)目,每當電視里播放二戰(zhàn)紀錄片以及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的畫面時,他就會一反昏昏欲睡或者煩躁不安,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機,不給大家添亂。
趁著父親自娛自樂的時候,佟大為得爭分奪秒做好早餐。父親因為長年缺少鍛煉,消化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吃流食,以粥羹類為主。為了保證營養(yǎng),煮粥的水特別講究。白水肯定是不行的,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湯:土雞湯、老鴨湯、鯽魚湯、鴿子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買回家來先小火慢燉出精華,再用這精華加入有機大米熬煮成粥。粥要稠,標準是把筷子立在粥里而不倒。
佐粥的是各種口味的魚松、肉松,以及被剁得碎碎的醬菜,父親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口味偏好。如果肉松配粥吃一口就不張嘴了,就證明今天不想吃肉松,至于想吃啥卻說不出來,只能一樣樣輪換著去試。直到老爺子吃下一口時樂意張嘴,才能搞清楚原來他今天想吃的是醬瓜。
佟大為很能干,但他說太太關悅與他難分伯仲。關悅的家務活兒沒有佟大為那么需要體力,但是很需要心思。家里的玄關是一面照片墻,夾層里加了鐵板,關悅把平日里家人拍的照片沖印出來,夾進帶磁石的相框,貼到照片墻上作為迎接家人回來的儀式。
照片是常換常新的,幾乎每隔個把月,關悅就要去沖印上百張,然后把舊照片取出來、新照片夾進去,還特別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排列組合搭配。2月是佟大為的生日,那個月的照片墻就以他的照片為中心,家人對他眾星環(huán)繞;3月是關悅的生日,她也不客氣地把自己的照片擺在最中央;8月是女兒的生日,小公主當然是當月之星;5月母親節(jié),唱主角的就是佟大為的母親以及關悅這個新手媽媽;6月父親節(jié),老爺子當仁不讓地占據(jù)制高點,佟大為做配角;春節(jié)快到了,一定是全家著喜服的大特寫……
與佟大為做家務活兒的務實不同,關悅比較務虛。家里的茶幾上、餐桌上,總會有些比較別致的點綴。一般人會選擇鮮花,關悅則是用水果和蔬菜。茶幾上取代花瓶的是一個果盤,里面一個火龍果、兩根鮮蘆薈、幾枚圣女果、幾顆鮮荔枝……錯落有致地擺放在一起,五顏六色的,看上去特別提神醒腦。
餐桌上的擺設則是用蔬菜搭配而成:洋甘藍上擺著西蘭花,四周環(huán)繞著西洋菜,底下透出一點兒茄子的油亮,上邊撒上一點切得碎碎的紅椒……雖然不像鮮花那般明艷,卻更接地氣,與餐廳搭得更和諧。
無論是水果盤還是蔬菜盤,都屬于樣子貨,只能看不能吃。擺上一兩天,眼看不那么新鮮了,關悅便偷偷扔掉再換新的。佟大為一開始覺得這很浪費,關悅扳著手指頭跟他算賬,蔬菜多少錢水果多少錢買鮮花多少錢,鮮花買回家一樣不能吃、只能看……結論是,她的選擇比買花的成本要低50%。用更少的錢,達到毫不遜色的點綴效果,這似乎的確也沒啥可指責的。
關悅似乎有點兒強迫癥,最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在整理衣櫥時,一旦發(fā)現(xiàn)其中有衣服不那么平整,她就會馬上取出掛燙機,把滿衣櫥的衣服全部熨帖平整,然后再一一掛回去。家里衣服多,完成全套流程要大半天時間。
佟大為覺得關悅這種“寧殺錯、不放過”的家務勞動很不經(jīng)濟,因為幾件不平整的衣服而展開大清理實在是矯枉過正。雖然不大贊同,但他還是很服從。每當關悅熨衣服時,他打下手,幫忙拉著袖子、抻著褲腿。忙一陣兒后,兩人一起坐沙發(fā)上喝杯茶,養(yǎng)精蓄銳后再繼續(xù)忙活。
一起忙活時,他們手腳不停,嘴巴也閑不住,隨便取一件衣服出來都有話題。關悅取出結婚前佟大為送的裙子,感慨生完小孩后終于能重新穿上它,不容易;佟大為拎出一件襯衫說,幸虧當初陪著媽媽喝醋減肥才沒糟蹋這件好衣服……這種話題雖然雞零狗碎,但在佟大為看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就該有這樣無聊的對話。
有了女兒佟含月后,佟大為就更舍不得外出了。女兒學會爬后,他買來厚厚的爬爬墊在家里到處鋪滿,進門先洗手洗腳,然后陪著女兒爬來爬去。女兒爬累了,坐起來,順勢往后一倒,佟大為這個人肉靠墊一定會及時撲過去,讓女兒能以最舒適的姿勢倒在他肚子上。
女兒學走路時,他買回了學步帶,卻舍不得給女兒用,總覺得那玩意從孩子腋下穿過再拎起來頗像五花大綁。心疼女兒的結果是,他老是弓腰牽著女兒的手,教她學步。女兒走路的成效頗為突出,佟大為覺得自己的腰椎間盤也很突出。
等到女兒學會滿屋子亂竄后,佟大為就更心驚膽戰(zhàn)了,先是買回尖角套把所有能看到的家具邊角全都包了起來,之后依然不放心,又買回插座安全罩把滿屋子的電源罩起來,防患于未然。
女兒再大一點,到了做錯事可以體罰的年齡,佟大為肯定是下不去手打孩子的,所以最嚴重的體罰就是關書房。因為擔心把女兒單獨關在書房有啥意外,他又在書房隱秘處安裝了一個高清攝像頭,前腳把女兒關進書房反省,后腳他就跑去打開電腦觀察女兒的情緒是否穩(wěn)定、行為是否安全。女兒在書房走一走坐一坐愜意無比,佟大為目不轉睛盯著電腦,比女兒還累,也不知道到底是在體罰女兒還是在體罰自己。
佟大為是個任性的爸爸。當女兒到了入托年齡時,他特別鄭重地問女兒,是愿意去幼兒園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還是愿意在家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玩,女兒選了后者,于是他就沒有送女兒去幼兒園而是讓她舒舒服服在家一直玩到入學年齡。
早教是家人分工完成,奶奶負責教授孫女《三字經(jīng)》,媽媽給她做音樂啟蒙和玩樂器,佟大為則負責帶女兒出去散心,偶爾教她幾句外語。佟大為說,他從沒想過要讓女兒贏在起跑線上,也不愿意讓女兒的人生變成一場競爭。如果孩子讀書有天分,就支持她求學;如果她視讀書為苦差事,那就轉換思路,讓她去學一門自己感興趣的謀生之計。萬不得已,大不了自己辛苦一點,多多賺錢,讓女兒將來不為生計發(fā)愁。
女兒正式入學,佟大為又多了一些擔憂與不舍。在他不拍戲的時候,家里沒了女兒這枚開心果,日子該多難過啊。所以,他抓緊時間在家陪女兒玩耍,因為孩子長大的過程其實很快很快,或許稍不留神,就再也沒有這種心無旁騖的親子時光了。
熟悉佟大為的朋友都知道,只要他回了家,就很難再把他約出來,因為他總有一些旁人看來根本不算理由但他說出來卻是斬釘截鐵的謝絕邀約的理由:要給父親洗澡啦,要陪女兒騎車啦,要隨太太買菜啦,要跟母親減肥啦……似乎比參加哪個電影節(jié)、某個頒獎禮更加不容錯過。
佟大為說,他非常欣賞這么一句話——一家子統(tǒng)共就這么幾個人,天南地北的,日子怎么過?一家子就這么幾十年,這是緣分,還不趕緊的,多在一塊兒!
【經(jīng)作者授權,本刊嚴正聲明:本文嚴禁一切形式的轉載網(wǎng)摘】
編輯 尼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