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新生
《直大嫂》劇照
《天仙配》劇照
第一次見到錢藝河是在1974年7月的某天,那時,我在東至縣紅旗中學念書。一天上午,校長走進教室,說東至縣黃梅戲劇團的一個導演想聽我唱段黃梅戲。這個導演是錢藝河老師,于是,我考進了東至縣黃梅戲劇團。
進了劇團我才知道,錢導演真的“太有才”了,他不但是主胡,而且是作曲;他不但是導演,而且還能畫布景,他不但能寫文章,而且還能出海報;他不但能給黃梅戲作曲子,而且還能給文南詞作曲子??傊瑒F里一百單八行,他都是行行通,門門熟。
認識了錢藝河老師,自然就認識了練義蓮老師。學員除了練基本功外,還要看老師們排練和演出,從進劇團的那天起,我始終看到一個人到中年,高高的個子,清秀面龐的女演員站在舞臺中間,她唱腔委婉而有朝氣,表演細膩又蓄激情。演現(xiàn)代戲《洪湖赤衛(wèi)隊》她是女一號,演古裝戲《淚灑相思地》她的戲份又是最多的。戲看多了,我自然就知道了她是東至縣黃梅戲劇團的第一號臺柱子,叫練義蓮,是導演錢藝河的愛人。
練義蓮,1946年生于安慶,自幼家貧,雖然衣不齊整,食不飽腹,卻酷愛黃梅調,她出門唱[平詞],進門哼[八板],且從不藏著掖著,而是放開嗓子有板有眼地唱,有模有樣地哼,常常引得路人駐足傾聽,末了,不免夸一句“這伢子喉嚨真好,黃梅調唱得真好聽。”那時,安慶的勝利劇院天天唱黃梅調,主要演員陳丙炎不但唱戲,還給嚴鳳英、田玉蓮、斯淑嫻講功。陳丙炎是個有心人,他見鄰居的小妹兒喜歡唱戲,且身材勻稱,扮相又好,有意指點一二。他見練家困難,常常揭不開鍋蓋,干脆提出收練義蓮為養(yǎng)女。練家正愁養(yǎng)不活這個女兒,千恩萬謝地答應了。自從做了陳丙炎的養(yǎng)女之后,小義蓮看戲更方便了,她天天出沒在勝利劇院,每天晚上一聽到鑼鼓聲就跑到馬門口站著,嚴鳳英在臺上表演,她在拐角里學著哼,學著做。自然天成的演唱,天真無邪的表演,讓嚴鳳英眼睛為之一亮。有一天她拉著小義蓮的手對陳丙炎說:“這伢子是個唱戲的料?!标惐渍f:“我看中了她這一點,才收養(yǎng)她做女兒?!睆拇?,陳丙炎正式教她唱腔,教她云手,教她圓場,并教她折子戲,嚴鳳英有空時,還教過小義蓮《打豬草》和《夫妻觀燈》的一些基本身段。這樣,練義蓮在陳丙炎、嚴鳳英、田玉蓮、斯淑嫻等黃梅戲前輩的教導下,在黃梅戲舞臺上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54年11月,因生母要到江南幫人帶孩子,她毅然隨母親來到東至縣。早在1952年東至縣就成立了黃梅戲劇團,由懷寧人李桂蘭任團長,李桂蘭出道早,他主攻旦角,是個有名的戲簍子,李桂蘭見練義蓮跟陳丙炎、嚴鳳英學過戲,在演戲方面有過人之處,于是,就和愛人陳鳳凰收練義蓮為徒,并讓她正式加入東至縣黃梅戲劇團。東至縣是安徽省的南大門, 同時,劇團經(jīng)常到一些大中城市巡回演出,每到一地,主動與當?shù)貏F的同行們進行藝術交流,觀摩了一大批著名表演藝術家演出。在演出淡季,縣領導主動聯(lián)系,讓演員們參加了呂玉坤、常香玉、鄧筱蘭、新鳳霞等表演藝術家講習班。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又參加了安徽省文化廳主辦的戲曲學習班。通過不斷的學習,練義蓮擴大了藝術視野,提高了表演技巧,逐漸挑起了大梁,分別在《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打金枝》、《秦香蓮》、《碧玉簪》、《白毛女》、《紅霞》、《沙家浜》、《江姐》、《李雙雙》等近百個古裝和現(xiàn)代黃梅戲里擔任了主角。1958年,首次出席安慶地區(qū)專業(yè)劇團會演,在《老皇歷》中飾女主角,榮獲優(yōu)秀青年演員獎。1959年又參加了安慶地區(qū)匯演,在《村海沸騰》中扮陳春英,獲得好評(當時未設獎)。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這批學員已經(jīng)走出戲校大門,錢藝河導演為了鍛煉我們,在他每出戲里都給我們安排了角色,并讓優(yōu)秀青年演員趙嵐成了練義蓮老師的B角。這時,1978年進劇團的汪菱花已嶄露頭角,在錢藝河導演的安排下,她也逐漸在一些劇目中擔任角色。1981年,東至縣黃梅戲劇團分了兩個演出隊,我有幸分在練義蓮、錢藝河老師的大隊,大隊有61人,擔任了赴閩演出任務。從江西波陽縣開始,直線推進,到景德鎮(zhèn)、貴溪縣,再從上饒市進入福建省,先后在崇安縣、建陽縣、建甌縣、南平市、福州市、蒲田縣、涵江鎮(zhèn)、福清縣等十三個點,歷時一百零四天,行程三千多公里,收入三萬三千余元,演出了《天仙配》、《羅帕記》、《七仙女送子》等劇目,這些劇目大多由練義蓮老師主演。福建省廣播電臺為練義蓮主演的《七仙女送子》作了實況錄音,6月18日開始播出,并作為對臺廣播的保留劇目。該劇的演出轟動了福州市,《福建廣播電視報》派出了兩名記者進行現(xiàn)場采訪,搜集觀眾反映,拍了多幅劇照刊登在該報第189期上,并評述“扮演七仙女的練義蓮同志吐字清晰,音色圓潤,表演細膩傳神,給福建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觀眾喜歡練義蓮,練義蓮也真心為觀眾,她身子瘦弱,心臟不好,時常頭暈。平時走路步子軟軟的,說話也沒什么精神,可是,一到臺上,她立馬變成另一個人,她的眼神,她的圓場、她的云手,那才叫那個“地道”、那個“脆亮”。我忘不了東至縣城的一場演出,本來在外地巡回演出時,練老師就已經(jīng)生病了,病沒養(yǎng)好,縣里開四干會。干部們指名要看練義蓮主演《淚灑相思地》。接到通知,劇團團長有點擔心,練老師知道了,對團長說“有什么好擔心的,演員就是演戲的,我經(jīng)常生病,習慣了。演!”該她上場了,一句叫頭“喂?。 彪S著鑼鼓點子上場,花旦會小生,一句白,一段唱,念白輕重適度,唱腔快慢有致,動作有力,眼睛有神,蠻好!到最后一場了,她抱子會負心人張青云,她忘了自己在生病,也忘了自己在演戲,她與平時一樣,將自己融進劇情里,她罵了一句:“張青云,你這個負心的人呀!”從相識到相知,從相許到被棄,七八十句的大段唱腔,真情實意,從胸腔里滾滾而出。太激動了,她覺得頭暈,她覺得胸堵,她感到丹田里沒氣了,她唱不下去了,但戲還沒演完,她要唱下去,像真的似的,練義蓮淚流滿面,觀眾也泣不成聲。她暈過去了。醫(yī)生說,她太累了,虛脫了……
練老師唱黃梅戲是她的本行,說她唱得好,算不得稀罕,可她又涉足別的劇種,唱了一回文南詞,《三戲白牡丹》、《打草墩》、《喜事》,也讓她唱得是一波三折,韻味十足,怪不得許多觀眾說:“練義蓮是為戲曲而生的?!笔墙鹱拥侥睦锒及l(fā)光,在東至縣劇團解體后,1982年,銅陵市為了引進人才,將練義蓮老師調入銅陵市黃梅戲劇團,在這里,她不但是主要演員,劇團藝委會委員,還是市政協(xié)委員。到她從藝38年這年盤點一下,她先后塑造了王熙鳳、江姐、瓊花、阿慶嫂、七仙女等上百個古今婦女形象;巡回演出到7個省、25個市、50個縣及200多個鄉(xiāng)鎮(zhèn),出演近萬場。
錢藝河先生于1940年7月21日生于安慶市,從1956年起歷任東至縣黃梅戲劇團樂隊隊長、主胡、作曲。1984年,又壓上新?lián)樱簱蝿F副團長、團長、支部書記。其間參加中央戲劇學院理論學習班函授學習,滿載而歸。1987年擔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文南詞分卷》主編。同年,調入銅陵市政協(xié)工作。他近50年如一日,在他喜愛的黃梅戲園地里不斷耕耘,他為黃梅戲作曲的作品有:《羅帕記》、《珍珠塔》、《秦雪梅》、、《秦香蓮》、《望江亭》、《畫皮》、《蘆蕩火種》、《杜鵑山》等40多出。其中出席省、市匯演的劇目有:《林海沸騰》、《云霧山上紅旗飄》、《三顆紅心》、《重任》、《掌稱人》等,由安徽省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制演播的作品有:《三顆紅心》、《張羽煮海》、《重任》等;黃梅歌《黨最了解農(nóng)民的心》、《獨生子女一支花》、《紅燈照》等;文南詞有《搶木匠》、《閨女思嫁》等。其中《黨最了解農(nóng)民的心》及《獨生子女一支花》由吳瓊演唱;《閨女思嫁》由羅柳英演唱。安慶人民廣播電臺演播及錄制的有:《鄭小姣·書房訂婚》、《畫皮》(練義蓮、陳苗生、陳來娣演唱)、《王清明合同記·手捧蓮子》(趙嵐演唱)、《張羽煮?!つ粮琛罚n再芬演唱)、《鎖夫》(汪菱花演唱)。同時,在《安徽日報》、《安慶日報》、《銅陵日報》、《安徽文化報》、《江淮時報》、《工農(nóng)兵演唱》、《諍友》、《中國二胡》等報刊雜志發(fā)表詩歌、詞曲、散文近百篇。曾為《中國戲曲曲藝大辭典》、《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中國戲曲劇種手冊》撰寫相關條目。1989年,錢藝河創(chuàng)作的《閨女思嫁》獲省文化廳頒發(fā)的創(chuàng)作輔導獎,并獲文化部、全國藝術規(guī)范領導小組頒發(fā)的貢獻獎;同年,與江浩、華曉武合作的《想冒尖算帳》獲中央電視臺頒發(fā)的“群星獎”;2007年,為江浩劇本《草霉紅了》作曲,獲省匯演金獎。
現(xiàn)在,錢藝河、練義蓮老師都已經(jīng)退休,夫妻二人隨兒子練松青在北京定居,他說現(xiàn)在雖然退休了,還仍然關心著黃梅戲,時不時有種沖動,想為家鄉(xiāng)黃梅戲寫點什么。2007年春節(jié),他為我改編創(chuàng)作的兩出小戲《戲牡丹》、《電魚記》作曲,這兩出文南詞小戲在東至縣城上演,它如同一朵綻放的花蕾,清麗芬芳,和黃梅戲一樣,香飄山山水水,唱響鎮(zhèn)鎮(zhèn)村村。如今,東至縣文南詞已成功申報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鄉(xiāng)戲悠悠,我看到,在錢藝河、練義蓮等許許多多的老藝術家關心和辛勤耕耘下,戲鄉(xiāng)的戲曲藝術定會奇葩廣開,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