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波
摘 要:古詩文大都具有一定的韻律性,適合誦讀,特別是古詩詞,充滿韻律和美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誦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讓學生在充滿情感的朗誦中感受古詩文的美,接受古典詩詞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閱讀品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關鍵詞:古詩文;文化熏陶;學習效率
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使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不斷地發(fā)揚光大。古往今來,一大批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基礎教育階段,國學和傳統(tǒng)文化課堂的大背景下,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詩文作品大量地收編到教材中,構成語文教學課程體系的重要部分。那么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怎樣才能提高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文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受到古文學的熏陶,下面就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一、古詩文教學要把好誦讀關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尤其是古詩文的教學,如果缺少朗讀的訓練,那么教學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古詩文大都具有一定的韻律性,適合誦讀,特別是古詩詞,充滿韻律和美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誦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讓學生在充滿情感的朗誦中感受古詩文的美,接受古典詩詞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重音和斷句,是古詩文朗讀的重點,教師在教學前要充分熟悉教學內容,并能將圍繞本課教學相關的內容做到爛熟于胸,在教學中能夠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因此,重視古詩文的朗讀,是古詩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古詩文教學要把好理解關
目前的學生從幼兒階段就開始國學的啟蒙學習,對古詩詞的積累已經是非??捎^。但是由于學生的閱讀經歷和學習生活經歷很膚淺,他們對古詩文的理解尚不能很充分和很深刻,所以,教師的教學要將理解作為重點,讓學生在誦讀之后做到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將古詩文的精髓融化在腦海中,成為日后反芻式學習和理解的過程。對古詩文的理解是對文字的理解,更主要的是透過文字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對作者要抒發(fā)的情感的理解,對文字中蘊含的意境的理解,在這眾多的理解中提升學生的古文學修養(yǎng)。理解關,是古詩文教學的重點,需要教師好好把握。
重視和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效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教師多多研究和探索。古文學的博大精深是學生學習語文最好的范本,教師要做好古詩文教學的各項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杜惠娟.初中古詩文默寫糾錯策略[J].語文天地,2011(1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