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晴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355-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及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作為人文學科之一的音樂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在農村初中的音樂教學,但由于地區(qū)經濟、歷史等各種條件的影響,仍然面臨著許多困惑。當今要解決這些困惑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根據多年的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經驗,對自己在工作中所認識到的問題及個人見解進行梳理,與大家探討。
一、目前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困惑。
1、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低下
由于農村小學的音樂課一直處于癱瘓,學生沒有真正上過正規(guī)的音樂課,導致現在初中生簡單地把音樂課理解為就是唱唱歌(要老師教唱流行歌)或者就是聽聽音樂,或者干脆當作做作業(yè)的課。沒有接受過樂理知識,音樂基礎差,識譜能力差,他們體會不到音準、節(jié)奏,更別談什么傳遞了怎樣的情感,再加上當今社會還離不開考試這個指揮棒,每個班每周一節(jié)課,到了初三基本就沒有了,這樣一來更加減輕了學生的重視程度。于是學生便也認為:學與不學沒區(qū)別,學不好不會影響自己的成績,學不好不會挨批評等。
有了這樣的認識,音樂課對學生來說就是好玩就學,不好玩就不學。
2、家長對音樂課作用的認識不夠
有大多數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學習音樂,會讀書就行;如果孩子真的喜歡音樂要考大學,就等到高中再學吧。加上學音樂的投資比較大,家長們往往認為音樂是城市人學的。
由于社會考試體質,學生認識,家庭認識等方面的影響,所以大部分農村學校不能認真上好音樂課。這是制約農村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3、音樂教師的配備嚴重不足
師資是根本。農村初中音樂教師嚴重缺乏,多數學校無專職音樂教師。即便有,(由于主科教師嚴重缺乏)但都是兼職某一主科教學,這樣一來,對音樂教師來說,音樂課就成了兼上的,那么對音樂教學就有些力不從心。
還有,許多音樂教師教學形式千篇一律,以唱歌為主(唱流行歌曲為主)的單一模式,沒有得到較大程度的改變,音樂課無特色,學生更不喜歡。
以至于升學的學校,根本不重視音樂考試,也不重視對音樂教師的評價。因此也導致了個別音樂教師工作態(tài)度不積極,對教學敷衍。
4、音樂教學設施的嚴重缺乏
教學設施是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基本需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農村初中在音樂教學設備的配備方面比較落后,學校不夠重視,也不會花足夠的資費來添置。即使有些教學器材,也顯得落后而又單一,使得音樂教學不能聲情并茂地開展
二、對策
針對農村初中音樂教學反映出來的上述問題,迫切需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1、改變傳統(tǒng)學校教育觀念,加大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嚴格執(zhí)行《新課程標準》,提高對音樂教學的認識,讓農村音樂教學正常開展起來,使其真正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力課。
2、提高學生音樂知識素質。要感受音樂的美,音樂素質是基礎。
所謂音樂知識素質,是指有關讀譜及音樂表現要素,為保證學生參與音樂學習過程及音樂實踐活動所必需掌握的簡單的基礎知識。
(1)提高識譜能力。學生要想在歌唱學習中達到《大綱》的要求,就必需具備基礎的能力—識譜。這種能力既需要教師的“教”,也需要教師的“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效果。
(2)講解音樂知識,把一些理論知識編程通俗易記的“順口溜”,或組織起來,編上旋律,使得學生們愛學、愛記。
3、加強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yǎng)
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發(fā)展要跟上教育現代化的節(jié)拍,就必需有一支現代化的教師隊伍,才能解決農村師資嚴重缺乏的現狀。同時也可鼓勵一些對有音樂愛好、有興趣、又能基本勝任音樂教學的教師,通過參加短期培訓班,或者通過走出去學、請進來講等渠道提高音樂素質修養(yǎng)及課堂實踐等能力,再從事音樂教學,來減少音樂教師缺乏的局面。
其次,身為音樂教師也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崗位的重要性,要不斷地充電,深入研究,總結教學經驗。
4、通過開辟第二課堂來擴展學生的學習。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是緊密相連的。
要想達到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考得是教學還不夠,還要認真搞好課余音樂活動。課余音樂活動對于發(fā)展學生的個人愛好、提高審美能力和情趣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過組建興趣活動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
5、改善辦學條件
學校要想辦法壓縮一些開支,確保固定的經費投入,加大音樂器材的投入,配備音樂教學必需的器材,設有專門的功能室。
音樂教育對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接受音樂教育與接受其他教育同樣重要,學好音樂對于提高學生集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農村初中的音樂教育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