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燕
摘 要:引導學生寫日記,關鍵是激發(fā)興趣,啟發(fā)自覺,不做必須完成的作業(yè)來布置。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qū)懻鎸嵉氖虑椤?/p>
關鍵詞:觀察;積累;勤寫多練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29-01
對于農(nóng)村小學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寫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每到期中或期末考試,往往能看到老師在“抓”題,學生在背作文的古怪現(xiàn)象;更有甚者,有的班級十幾個學生考出來的作文居然都是一模一樣的。師生均是為了考試在寫作文,而不是“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其實,作文本應順其自然,有感而發(fā)的。如何開掘?qū)W生的寫作源泉,使學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呢?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事物,悉心體味生活,談真話,寫真事,抒真情。
一、引導學生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鄙钍亲魑牡脑搭^,小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更要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他們平時留心觀察,認真思考,便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
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于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所感所想隨時記錄下來。沒有細致的觀察,學生是不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具體的。因此,老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和物,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例如要寫春天,當春天來臨時,帶著學生去野外走走看看,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隨機留心觀察的習慣,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寫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二、學以致用,積累素材
“小學生作文的性質(zhì)是‘練筆,是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因此,當學生有了寫作材料,并學會了使用規(guī)范化語言時,我們應當有意識地把“書本”與“鄉(xiāng)土”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指導學生寫有“洋味的”的“鄉(xiāng)土文”,逐步引導學生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斷提高。
我告訴學生,“課文就是作文”,如果我們能寫得像課文那樣,就是好作文。因而,我常結(jié)合閱讀教學,指導學生模仿課文的規(guī)范語言,通過經(jīng)常性的仿說仿寫,用規(guī)范的語言來影響學生、要求學生。就說“貓”吧,為防鼠,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把它當作活寶來喂養(yǎng),而真要讓學生寫關于貓的作文時,他們往往無從下手。在學習老舍的《貓》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濃厚,都被貓那種古怪的性格所吸引,眼神里流露出求知的強烈欲望。于是,我趁熱打鐵,要求學生當天回家后仔細地觀察貓、研究貓,并回憶平時養(yǎng)貓的體驗,然后以“貓”為題,寫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因為有老舍的《貓》作參考,又有親自觀察、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加上親自喂養(yǎng)的切身體驗,學生的作文都寫得很有味,其中有這樣的一個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家的貓呀,不但淘氣,還挺饞,總挑食兒……它遇到不合口味的,輕則扭頭就跑,重則把飯碗抓翻;而遇上有魚時,卻恨不得把碗用口水洗干凈……”小作者觀察得多仔細,描述得多形象呀,雖模仿了老舍的某些寫法,可也不乏自己的特色呀,讓人一看,就喜歡上這只淘氣的“饞貓”。
總之,要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方法,表達方式,積累詞匯,積累素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課外閱讀,擴充素材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毙W生語言積累明顯不足,就會出現(xiàn)寫作文時無話可說,學生只有多讀課外書籍、報刊、雜志,擴大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看一些寫景、寫物、寫人、或童話的文章,還可閱讀中外名著等。
在不同作者的筆下,同一事物是千差萬別、絢麗多彩的。老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備筆記本,隨時摘抄妙詞佳句,精彩片斷,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并將所學段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為自己的文章增色生輝。
四、勤寫多練,用好素材
俗話說:“勤能補拙,熟能生巧?!焙梦恼率菍懗鰜淼?,但僅僅依靠作文課堂上學生冥思苦想,“閉門造車”,肯定達不到理想效果。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途徑,日記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隨時記下來,內(nèi)容不拘,可長可短,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不僅能大大增加練筆的機會,而且能使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當然,引導學生寫日記,關鍵是激發(fā)興趣,啟發(fā)自覺,不做必須完成的作業(yè)來布置。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qū)懻鎸嵉氖虑?。當學生有一點進步就給予鼓勵,這樣學生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練筆的熱情就能經(jīng)久不衰,習慣成自然了。學生習慣了用多種感官去觀察事物,并做到專心致志,開動腦筋,選擇有意義的、感受深刻的記下來,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這樣寫作的素材也就豐富了,寫作技藝也就會逐漸提高起來??傊?,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勤寫多練,在練中用好素材,同時也會促進學生不斷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立足農(nóng)村,優(yōu)化作文教學”是鄉(xiāng)村學校作文教學改革的根本所在。我們只有從農(nóng)村實際出發(fā),根據(jù)農(nóng)家孩子的特點,幫助他們養(yǎng)成留心觀察、注意積累、勤于練筆、樂于交流等良好習慣,指導他們把生活實踐、鄉(xiāng)土題材與閱讀和寫作知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才能促使他們形成技能技巧,逐漸地愛寫作文、會寫作文、寫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