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晉商的民間資料被逐步的發(fā)現(xiàn)和探究,學界對晉商的研究也在日漸深入,但仍有很多地方顯得不夠。如關(guān)于鋪號聘請與辭退店員等內(nèi)容,至今仍少關(guān)注。本文所涉是一份辭退書,短短的幾百字文字,到底能反應出哪些信息,它的背后反應了什么實質(zhì),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文章將對這份辭退書進行定位、解讀,力求從靜態(tài)的書面信息呈現(xiàn)出晉商的動態(tài)性,有利于大家更多地了解晉商。
關(guān)鍵詞:武振德;復泰謙記;辭退書
一、內(nèi)容
“立辭退約人武振德——茲緣在祁邑北街復泰謙記,光緒二年二月二十一日,頂身股二厘,情因心意不合,今謙記自光緒二年至五年終,清抄合賬,已將鋪中現(xiàn)存銀錢、各貸并該外、外該借貸賬項一切外賬、坐莊事業(yè)、并邊股、四路各馬頭家據(jù)、零星布貸等物,盡其所有,均照前規(guī)扣折,各項明白,撤底算清,毫無遺漏,謙記每分應獲余利銀一千八百四十兩零八錢八分七厘,按己身股二厘應得余利銀三百六十八兩一錢七分七厘,記支賬共支寶銀一百二十兩,除記支使,凈清出寶銀兩百四十八兩二錢七分七厘,又蒙東伙寬恩銀八十兩,至此,同中賬已注明,身股消記,日后謙記財發(fā)萬金,與己毫不相干,各出情愿,永斬葛藤,毫無拖欠,恐口無憑,立辭退約存照?!?/p>
光緒六年日二月十五中人
劉連義 王選元
武振德親立
二、定位
這是一份辭退文書,是收藏家在民間一家武氏人家獲得的,這張紙混雜在武氏家庭成員的書信中。解讀這段文字,首先該對它進行定位,它屬于晉商體系的哪一部分,為什么會有這種東西?它收藏在大量的武氏家書中,是屬于家書的范疇?它處理的是伙計和店鋪的關(guān)系,是屬于合同?它的內(nèi)容里有著詳細的結(jié)賬數(shù)目,是屬于賬目的范疇?眾所皆知,晉商有著一套自己規(guī)范的體系,在廣袤的三晉大地上,許多的晉商人家都有著這樣的一份東西,要想了解晉商,研究晉商的內(nèi)部運作,解讀類似如武氏的辭退文書顯得十分的必要。對該內(nèi)容的解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了解大量的晉商知識,有一定的知識背景,要不然對該信息的解讀終顯淺薄,它是晉商的一種特點嗎,在其它的徽商等中有嗎?
對它的定位 它不屬于書信。晉商的書信資料一般可以歸為三類,一,伙計們的家庭書信;二,商號之間的書信往來;三,商號發(fā)給外面伙計的信及外面伙計給字號的信。很明顯辭退文書不屬于這種體系。該文字的開頭寫道辭退約,它是怎么回事,要了解辭退約,首先得交代一下“保薦”、“保舉”文書和“萬金賬”。在晉商的體系中,有保舉、保薦這一體系,就是店鋪中的當家或有名望的人推薦青年入店,他們一般都是有親屬關(guān)系、同鄉(xiāng)關(guān)系的?;蚴且缘赇伒拿x擔保青年到另一個店鋪,當然,這種店鋪之間一般都是有業(yè)務關(guān)系的。擔保是有風險的,店鋪伙計一旦犯事逃脫,將直接由擔保人或擔保店鋪負責,因此還有專門的保薦賬,再加上每個店鋪有著自己嚴格的管理體系,因此,在這兩種秩序體質(zhì)下,伙計們在店鋪的行為也得中規(guī)中矩。如果說保舉、保薦是一個伙計在一個店鋪的開始,起碼是進門的憑證,那么辭退文書就是一個伙計在這個店鋪的結(jié)束。
詳細講辭退文約是怎樣一回事 一個晉商伙計進入字號時要有保薦書,離開字號時要有辭退文約,這是任何一個字號都要發(fā)的文件。當然給伙計的結(jié)賬也要在店鋪的萬金賬(就是合同的延伸,是對賬冊的分封處理,把賬冊上的說法轉(zhuǎn)化為實際的權(quán)利保障)上記清楚,那么萬金賬是伙計在字號賬上的結(jié)清,辭退書就是手續(xù)上的結(jié)束。保薦書在近代的一些企業(yè)中能看到,但在明清時期,從目前我們所掌握的資料上來看,除在晉商資料大量持有,其他地方還是很少看到的。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這是因為以前的商業(yè)是家族式的,不需要大規(guī)模的用人,就算規(guī)模大,人員一般都有血緣關(guān)系。但晉商規(guī)模大,范圍廣,容納的成員多,雖帶有地域性,但人員復雜。所以伙計進入店鋪就有這樣的程序,先有保薦書開始入門,有辭退書結(jié)束出門。保薦書作為一個憑證就是合同,就是一個體約,那么辭退書也作為憑證,也屬于合同體系。一個伙計從進店到離開店鋪,有完整的體系,進店有保舉程序,離開時在萬金賬上算清,在辭退書上立下憑證。處理得很完整,防止以后的糾紛。以前我們探究晉商秩序更多的注重晉商忠信仁義的品質(zhì),其實在事態(tài)背后更是深藏著晉商嚴密的管理制度體系。其次,各種辭退文約在山西商人里面有不少,呈現(xiàn)的情況,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清算不了的。如店鋪賠錢了沒錢全部算清,給伙計的辭退文約中會附上條子說某個時間還錢等,到最后都不了了之。二,被辭退了的或近乎被辭退了,但委婉的說心意不和,實際上是開除。一般辭退書的語氣都是客客氣氣的,因為學徒進店是由保舉人或店鋪推薦的,同為商場圈的人,辭退都留有情面,即使該伙計犯事嚴重,勒令辭退,而一般作為最后一道程序,書面上還是客氣的。三,伙計主動請辭的?;镉嬕蛘业搅烁玫鼐蜆I(yè)店鋪,或在店鋪工作心意不暢,主動提出離開。辭退書和保薦書有著互動關(guān)系,如果伙計鬧事,還得保薦人負責。就是在這樣嚴密的體系下,為保障晉商秩序的合理運行,辭退書秉持的態(tài)度就是開開心心引門,客客氣氣送出門。
三、對該文書的詳細解讀
要點1:書中說武振德這個人從光緒二年到五年是在祁邑北街復泰謙記有了兩股的人力股,由此可知道武振德已在其他地方或是謙記當過學徒,起碼在謙記從光緒二年開始有兩頂身股。如果我們能從《武氏家書》中推出武氏的出生年月,可推測出武振德在光緒二年到五年有了兩身股的年紀。而晉商伙計擁有頂身股的情況又是相近的,我們也就知道晉商伙計獲得兩身股的年紀,進而推知晉商伙計一般剛獲得頂身股的年紀。
要點2 :從《武氏家書》資料中得知,武振德后來到多倫諾爾地方管理號事,經(jīng)營的是茶葉生意。我們大概知道,武氏作為一名晉商伙計,學到的就是一些茶葉知識,那么他在謙記工作也是做的茶葉生意。這樣我們就解讀出一些信息,在祁縣北街的地方,有一個叫復泰謙的店鋪,而它至少在光緒二年到五年存在,是一個經(jīng)營茶葉生意的店鋪。
要點3:辭退書中提到給武氏清賬的項目有一,“鋪中現(xiàn)存銀錢”(店鋪現(xiàn)在有的銀錢)二,“各貸并該外、外該借貸賬項一切外賬”(謙記貸給別的賬號的錢和貸了別的賬號的錢等一切賬目)三,“坐莊事業(yè)”(謙記在別的地方開的賬號)四,“并邊股”(邊指的是謙記在中國邊疆開的分號如在恰克圖等邊遠地區(qū),股是指用謙記的錢入股了別的賬號所賺的錢)五,“四路各馬頭(山西商人習慣把重要的交通要道叫做碼頭,如漢口,周口等)家據(jù)零星布貸等物”,以上的各項也就是指謙記擁有的全部資產(chǎn)。我們所要解決的是一個伙計離開店鋪要算的賬或一個頂身股要撤離賬號要清算的家當,都有哪些項目,是怎樣計算的?內(nèi)容中說道“盡其所有”,就是說要算清一個伙計的頂身股,必須先清算出字號的全部資產(chǎn)?!熬涨耙?guī)扣折各項明白”,“前規(guī)折扣”就是指每個賬目都有該打的折扣,且有明確的規(guī)定。也就是說字號的全部資產(chǎn)的算法是把字號的各個項目的資產(chǎn)算出來,再按照各個賬目應該打的折扣算出來,最后得出字號的總資產(chǎn),單算伙計的賬就是用算出來的字號總資產(chǎn)乘以個人頂身股的比例就可得出數(shù)目。
要點4:“均照前規(guī)扣折各項明白”,提到前規(guī)就是說謙記以前就有規(guī)定,說明謙記是一個老字號,曾處理過這樣的事務。從中還可以獲得的信息是,這個謙記是一個規(guī)模比較大店鋪。就論它的茶葉生意,戰(zhàn)線很長,它每年要把各路的清單都要匯總過來,總號匯總年底結(jié)賬算出盈虧。從辭退書中看出謙記在光緒二年到五年中是盈利的,謙記這個大字號“每分應獲余利銀一千八百四十兩零八錢八分七厘”那么謙記每年能賺幾千兩,而武振德作為一個伙計,一年也能賺近百十兩。在光緒二年到五年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大災荒——丁戊奇荒,山西是重災區(qū),在災荒期間,物價飛漲。時任山西巡撫的曾國荃提及到當時的物價情況,光緒四年四月“省中大米每斗漲至三千以外, 小米亦在二千八九百文?!卑嗽?,“大米每市斗仍在二千以外, 小米一千七八百文,麥亦至今未大減價?!薄渡轿髅准Z文》也有對平陽府一帶食物價格的記載:“光緒四年三月,高粱每斗錢一千, 麥麩每斗錢一貫?!蹦敲茨芰私獾狡羁h武振德家庭在災荒中的狀況如何。
要點5:我們還可以延伸到一個問題,有關(guān)山西災荒史的研究已經(jīng)很成熟了,且有清晰的數(shù)據(jù)記載著餓死人的數(shù)目??墒菓{這份資料看,在晉中地區(qū)一些賬號是賺錢的或者說是大賺錢的,而這樣的店鋪養(yǎng)活著一大批伙計,武振德只是頂兩身股的小伙計,他的家庭在丁戊奇荒中還沒有到吃不上飯的狀況。那么還有一大批有著頂身股的晉商伙計的家庭生活是怎樣的,在丁戊奇荒中,這些晉商伙計的家庭狀況是怎樣的?他們對晉中地區(qū)又有哪些影響?在山西災荒史的研究中,一些沒有資源的地區(qū),一些沒有商業(yè)的地區(qū),或許受災情況是嚴重的,但在晉中地區(qū)也是那樣的嗎?山西地方餓死的到底是哪些人?如果從這份資料來推測,山西各個地區(qū)餓死人的比例差異會是比較大的。
要點6:推測武振德從謙記辭退的兩種可能,可能一,單看武振德的辭退文書,謙記是一個比較賺錢的賬號,而他已經(jīng)能頂兩身股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頂身股還會上漲,他的年紀也是壯年,卻要離開謙記。且謙記離武振德的家很近,地理位置很好,我們推測他更多地可能是被謙記開除了。從《武氏家書》中看他并不是胡作非為之人,那么他在謙記發(fā)生了什么,又有哪些因素促使他離開謙記呢?可能二,武振德自己找到更高薪的工作,主動離開的。在辭退書中提到謙記給他發(fā)獎金,預想他應該是能力還行、受謙記肯定的一個伙計。武振德后來被聘用到多倫諾兒,待遇確實較前者好,武氏為了更高的薪金選擇遠地工作也是一種可能。一個伙計由離家方便的店鋪轉(zhuǎn)到遠在蒙古的多倫諾爾,他的職業(yè)地點的變動,或許使他整個家庭的前途都發(fā)生了轉(zhuǎn)移,而具體對他的整個家庭、子女的影響是怎樣的?武氏辭退書是我們研究武振德個人、武氏的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份資料。這份資料也引發(fā)了筆者的一些疑問,晉商伙計們在明清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
四、評價
辭退書對當時的個人、店鋪以及社會都有影響,由辭退文約靜態(tài)的書面敘述,體會動態(tài)的晉商群體,它是重要的。同時它又是研究個人的從商經(jīng)歷,研究晉商賬號的經(jīng)營狀況,研究晉商的體系等的重要資料。但說到底辭退書的產(chǎn)生是伴隨著合伙制產(chǎn)生的,賬號給予伙計頂身股的權(quán)利,有了利益糾葛,相對的制約憑證也會隨之產(chǎn)生,辭退書應運而生。因此可以說辭退書就是合伙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假設晉商沒有頂身股,辭退書還會不會存在?徽商中沒有頂身股這一體系,也就沒有辭退書。有否頂身股,才是辭退書會出現(xiàn)在晉商中而沒有在徽商中的原因。
參考文獻:
[1]蕭榮爵.曾忠襄公全集·書[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卷11.第 23頁.
[2]蕭榮爵.曾忠襄公全集·奏議[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卷9.第 25頁.
[3] 郝平、周亞.“丁戊奇荒”時期的山西糧價[J].史林.2008.
作者簡介:王巖澤(1990-),女,山西省呂梁,工作單位: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職稱: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