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輝
摘 要: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能直接影響其學習的實效性。教師應從他們的注意、參與、合作、思維、情緒、達成六個方面入手,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做到以學定教,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關鍵詞:學習狀態(tài);數(shù)學教學;實效性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其主要功能是要讓每個學生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閃耀出生命的光彩,所以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因此,我們的教學應進入學生的領域,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數(shù)學課堂應關注學生的哪些學習狀態(tài)
1. 學生的注意狀態(tài)。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狀態(tài),直接影響到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它是實現(xiàn)常態(tài)課堂高效的前提。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狀態(tài),不僅要關注在教師講解或演示時學生的注意狀態(tài),還要關注學生的面部表情有沒有隨著課堂氛圍的變化而變化。臉上寫著的是聽懂后的欣喜與輕松,或是有疑問而思考的凝重,或是一副無所事事的茫然;學生的回答是否針對所問;與同學的交流是否積極等等,從而了解學生是否全神貫注,教師以此為信號來及時調整教學,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 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判斷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來。一般來說,衡量學生參與課堂狀態(tài)的標準有“三度”,即廣度、深度和效度。廣度,主要是指參與課堂學習的學生人數(shù)是否是班級的大多數(shù),課堂教學內容是否涉及學生的各個層面,每一位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深度,主要是指學生能否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凸顯思維的深刻性。而效度,主要是指學生能否有效地參與課堂,能否達到課堂教學的預期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參與的廣度、深度,更應關注學生參與的效度。
3. 學生的合作狀態(tài)。學生在課堂上的合作狀態(tài),是課堂教學能否和諧高效的重要因素。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有序的氛圍,引導學生主動交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合作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合作技能,使學生從合作交往的過程中取得有效的學習信息,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并力求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
4. 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數(shù)學課堂不僅僅是漂亮的材料呈現(xiàn)與熱鬧的游戲,更需要深入的思索。教師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首先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具有靈活性,表達是否有條理;其次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具有深刻性,即學生是否有問題意識,是否積極質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再次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具有發(fā)散性,即學生能否做到縱橫聯(lián)系,從多維、多邊、多樣的角度實現(xiàn)知識的變通;最后還得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具有獨特性,即學生是否積極思考,敢于呈現(xiàn)自己獨到的見解。
5. 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一種尊重,是課堂教學回歸學生主體的一種體現(xiàn)。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主要是關注學生在課堂上興趣是否濃厚,精神是否飽滿,情緒是否高昂。如果學生能在課堂中注意傾聽,并對同學的回答有一定的反應或補充,既能“靜心思考”也能“手舞足蹈”,這就表明學生能夠自發(fā)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6. 學生的達成狀態(tài)。一堂好課,不僅僅要有著嚴謹?shù)牧鞒?、積極的狀態(tài)和豐富的知識儲量,還要有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操作思考以及生動的情感體驗掛鉤的東西。其檢驗的標準主要是學生的達成狀態(tài),即在課堂上學生不僅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和老師或同學有對話,有思維的碰撞和靈感閃現(xiàn)的火花,以及伴有成功、滿足、愉悅等體驗,并對學習更有信心。
學生的這六種學習狀態(tài)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二、怎樣關注學生學習狀態(tài),提高數(shù)學教學實效性
1. 創(chuàng)設豐富情境,悅動課堂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jù)不同年段、學段,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情境,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悅動課堂活力。
如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設計卡通角色情境、游戲情境等有的放矢地貫穿于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當學生情緒低落時,用游戲喚起學生的興奮;當學生注意力分散時,用活動情境來引發(fā)爭論聚攏注意力,始終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中來,力求全體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
隨著年級的升高,生活現(xiàn)實素材、社會熱點問題都能成為教學的情境資源。如:教學《搭配的規(guī)律》一課,一開始,筆者就由情境導入需求:小敏的舅舅一家要到咱們南通來旅游,小敏想穿得漂亮點給他們做小導游,你們愿意幫她一起選配服裝嗎?學生的熱情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了。接著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進行搭配的展示,引導學生逐步發(fā)現(xiàn)搭配的有序性和搭配方法的優(yōu)化,增加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和成就感。整個研討過程中,讓學生在合作搭配、探究、驗證后得出了數(shù)學思考方法:觀察、猜想、驗證、結論。之后欣賞生活中的搭配,體會搭配之美,并由兩種物體的搭配推導出三種、四種物體搭配的方法。
縱觀整節(jié)課,學生追隨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情境中激發(fā)興趣,自主地學習,敢于表達、勇于探究,整個課堂洋溢活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2. 開啟情感體驗,激發(fā)探究樂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開啟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樂趣,以師生、生生間的相互點撥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正如我班學生所寫的數(shù)學小日記:今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數(shù)學綜合實踐課《一億有多大》,課一開始,老師滿面春風地從袋里掏出許多材料,她給每個小組分發(fā)了實驗器材及研究報告單。同學們紛紛被精彩的實驗內容所吸引,大家積極交流探討,眼睛里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在這節(jié)課上,我們不僅在分組實驗研究中用自己的方法探究出一億有多大,還結合生活實例進行了舉例比較,在圖片展示和想象質疑、驚嘆震撼中,了解了一億真的好大,比想象中還要大很多的感覺,直到下課了,大家還意猶未盡,仍在數(shù)學王國里流連忘返。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開啟學生的情感體驗,啟發(fā)學生積極動腦,從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入手,提高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獨創(chuàng)性,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樂趣。
3. 豐富評價方式,提升學習效果。實踐證明,客觀、真誠、豐富的評價語言更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和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形成。如:“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題,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真棒”“你思路清晰,如果能把語速放慢一點,其他同學就會聽得更清楚”“你的思維很獨特,能具體說說你的想法嗎”“能聯(lián)系生活思考,真不錯,是個善于動腦的孩子”“你傾聽得真仔細,連這么細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不簡單”……
其實在課堂教學中,除了用語言進行激勵性評價外,還可以用情感激勵法或動作激勵法。如:這是老師的看法,你們同意嗎?同學們,你們看看有沒有什么要補充的?這時如果學生能大膽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適時給他豎起大拇指,或者暗示同學們:此處可以有掌聲哦!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的情況自己做做總結,或向同學、老師提出問題,或說出自己的困惑,這時教師要引導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并參與評價,哪怕只是點頭微笑一下,學生也會很高興的。課堂中師與生、生與生的互動會使課堂充滿被尊重、被信任、積極向上的活力。
4. 釋放兒童天性,生成智慧課堂。課堂上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非常重要,作為老師首先要讓自己情緒高漲,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用積極愉快的聲音來煥發(fā)學生的熱情。其次,要用合適的體態(tài)語言給予學生好的暗示,比如親切的微笑,贊許的目光,若有所思地點頭,耐心地傾聽,并對學生的所有回答進行合適的反饋評價,這樣學生發(fā)現(xiàn)老師對他的重視和尊重,心情很是愉悅。作為教師還要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狀態(tài),如果大部分孩子情緒低落、昏昏沉沉,要及時了解原因,教師要及時做好應對措施,積極疏導,并注意讓學生適當放松。如果教師在上課時注意方式方法,關注學生反應,并讓學生在掌聲、笑聲的互動中,在合作、辯論的展示中,在思考、探究的操作中學習數(shù)學,隨時調整課堂節(jié)奏,那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使數(shù)學課堂成為學生快樂與創(chuàng)造的智慧樂園。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更要關注學生“融入”課堂,不僅是學生“形”的完全融進,更是“神”的傾情投入。只要我們牢固樹立“以學為本”的教學觀,以學定教,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預設,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