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吳秀娟
?
兒童節(jié),“熱鬧”的背后有多少快樂?
本刊記者吳秀娟
每到“六一”節(jié),兒童便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學校里,各種慶祝“六一”的文藝演出精彩紛呈;回到家,長輩們?yōu)楹⒆泳臏蕚涔?jié)日禮物;各大公園也少不了孩子歡呼雀躍的身影……在這些“熱鬧”的背后,孩子真正得到快樂了嗎?
“從前,有三只小豬離開家,去外面闖天下。第一只小豬決定建一個家,于是他用稻草蓋了一座房子……”兒童節(jié)前夕的一個傍晚,來自三個家庭的家長與孩子匯集在岳陽市南湖廣場,很是認真地排演繪本劇《三只小豬》。
“現(xiàn)在的‘六一’節(jié),真是折騰人。這不,這次繪本劇演出,我們和孩子已經(jīng)連著排練了好幾個星期,算得上是‘全家總動員’了?!卑缪荽蠡依堑耐跸壬弥叛蓍g隙,忍不住吐槽道。他的女兒欣欣正在讀幼兒園,這個繪本劇就是為園里“六一”文藝匯演準備的。
“爸爸,兒童節(jié)快點到吧,表演完了就不用這么辛苦地排練了,最好明年不要再這么過……”面對女兒的哭訴,王先生不免有幾分無奈。按理說,兒童節(jié)應該是孩子們滿心期盼的日子,沒想到卻成了“六一劫”,身處其中的他們叫苦不迭?;叵肫饍簳r的光景,王先生說,他的童年大多是在鄉(xiāng)野度過,和小伙伴在田間嬉戲打鬧、采桑葚、捉蛐蛐,雖然自由散漫,卻也是彌足珍貴的“獨家記憶”。
現(xiàn)如今,每逢“六一”節(jié),許多學校都會籌備大型文藝匯演,或者有官員來學校慰問,送上節(jié)日的祝福。然而,在這些喧囂的背后,是孩子們頂著烈日堅持排練,是孩子們在臺上賣力地演出,或是站在紅地毯邊迎來送往……曾幾何時,兒童節(jié)給予孩子們的是簡單的快樂。當大人們習慣于用自己的方式來定義孩子們的快樂時,他們便成了演繹這些“快樂”的道具。當兒童節(jié)變相地成為學校、父母自我滿足的工具時,這個節(jié)日本身的樂趣也就大打折扣了。
事實上,兒童節(jié)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悼念在1942年利迪策慘案以及全世界所有戰(zhàn)爭中慘遭屠殺的兒童,呼吁保障兒童權利。顯然,尊重兒童游戲的權利、尊重兒童參與和表達意見的權利、尊重兒童選擇的權利,是設立兒童節(jié)的題中之義。專家表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當兒童節(jié)逐漸被成人意志所操控時,孩子們最需要的,便是從成人世界里走出來去尋找自己對快樂的定義。
“六一節(jié)”到“六一劫”的變遷,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成人世界的價值觀在無形之中滲透到兒童世界的表現(xiàn)。當二者的界限日漸模糊,原本天真爛漫的兒童儼然提前變成了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愛情不是你想賣,想買就能賣,讓我掙開,讓我明白,放手你的愛……”就讀四年級的袁昊(化名)背著書包,嘴里卻哼唱起時下流行的愛情歌曲《愛情買賣》,這讓前來接他放學的姑姑詫異不已?!澳悴哦啻蟀。楦杈统眠@么順溜了?”見姑姑這么一問,袁昊辯解道:“班上的很多人都會唱,再說了,這是時下最流行的曲子,大街上隨處都能聽到??!”
近年來,電視選秀節(jié)目陸續(xù)進軍兒童市場,將觸角伸向尚未成年的孩童。《星光大道》《非常6+1》《中國達人秀》等節(jié)目不乏有兒童參與。時??梢钥吹揭恍┠隁q尚小的孩子,雖是一張稚氣未脫的面龐,卻打扮得熱辣、前衛(wèi),不時地扭臀、轉(zhuǎn)身、甩頭發(fā),舞姿嫵媚動人,表現(xiàn)得老道成熟。為了迎合成年觀眾的收視喜好,一些綜藝節(jié)目的制作人將成人世界的價值觀復制到原本稚嫩、單純的孩子身上,某些電視娛樂節(jié)目從這個角度來看,已讓兒童淪為了成人娛樂的對象。
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茲曼在他的《童年的消逝》一書中指出,童年是人造的,不是天然存在的。以電視為代表的電子媒介將性、暴力、死亡等這些過去只屬于成人世界的秘密展現(xiàn)在兒童面前。借助電視等電子媒體的傳播,它們成為兒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nèi)容,進而加速了兒童的社會化過程。
專家表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他們過早地失去了童心、童趣,那就會像尚未成熟便被摘下的果實,難免苦澀。盡管孩子作為生命個體而存在,但他們并非與現(xiàn)實相隔離,服飾、飲食、游戲等方方面面都與家庭、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學校、家庭、社會都應竭力為其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
你還記得童年的味道么?“兒童急走追黃蝶,忙趁東風放紙鳶”。在瀏陽市瀏陽河中學教師周芳元的記憶中,童年是無憂無慮、悠游自在的。自由是孩子們的天性,生活中的一切都能夠引起兒童的興趣和思考,這便是兒童的本真。比之于繁重的節(jié)目排演和沒有盡頭的補習,周芳元更懷念自己兒時童年的味道。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法都沒有做出規(guī)定的,這就是兒童幸福、充實的精神生活?!笨裳巯?,我們的教育已對兒童的幸福生活有了太多的干擾。其實,不妨少一些大人們的刻意為之,多一些讓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
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孩子的童年失去了本該擁有的簡單的快樂。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許多孩子在本該盡情嬉鬧的年齡,爭分奪秒地投入到激烈的應試競爭中去。節(jié)假日里,很多家長仍堅持將孩子們送到補習班或各類特長班,沒有了田野、溪流和玩伴,他們的童年記憶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在邵陽市新邵縣坪上鎮(zhèn)洪溪學校教師肖漢斌看來,兒童節(jié)的設立,是為了讓兒童能夠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給孩子們特殊的愛固然是好的,但我們對孩子的愛不能僅僅停留于形式。這一天,表演是次要的,禮物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家長能不能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還童年以最本真的味道。
“陪伴是最好的幸福?!遍L沙市濱江小學學生家長方克坦言,“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在兒童節(jié)最想要的禮物,可能只是希望父母不要加班,能夠陪伴左右。這不得不讓人反思,我們做家長的,是不是平日里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陪伴是要從心開始的?!?/p>
童年,是漫漫人生路的起點。以怎樣的方式來慶祝自己的節(jié)日,以怎樣的方式度過童年,這都需要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專家表示,要從孩子自身出發(fā),給他們以選擇的自由,將屬于他們的節(jié)日真正還給孩子,讓他們獲得的不是成人思維模式下定義的“快樂”,而是由他們自己尋找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