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立恩,屈 勇,于 茜,王國強,薛明星
(1.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塘沽 300452;2.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
渤海BZ油田儲層定量預測研究
邊立恩1,屈勇2,于茜1,王國強1,薛明星1
(1.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塘沽 300452;2.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
摘要:渤海BZ油田位于石臼坨凸起南部的斷階帶,成藏條件優(yōu)越,在中深層的古近系東營組地層發(fā)育了大套優(yōu)質(zhì)儲層。由于對目的層段的巖性組合特征認識不清及地震資料分辨率低,儲層預測存在一定困難。通過聯(lián)合地震屬性和譜分解技術對BZ油田東營組儲層進行了定量預測研究,從分析儲層物性與地震屬性的關聯(lián)程度出發(fā),通過屬性優(yōu)選、聚類、融合方式預測儲層的平面展布。采用譜分解技術計算目標儲層的第一峰值頻率,引入構造約束下的速度場建模方法構建速度模型,利用地層厚度與調(diào)諧頻率及地層速度之間的關系對儲層厚度進行定量預測,最后利用實鉆資料進行校正。該方法對BZ油田的儲層預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渤海BZ油田;地震屬性;聚類分析;波形分類;譜分解;儲層定量預測
儲層預測一直是地球物理研究的熱點。隨著勘探、開發(fā)程度的不斷加深,對儲層預測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需要對儲層的平面展布特征做出精細的刻畫,還需要對儲層的縱向分布即厚度做出定量化預測[1]。因此,儲層預測需要結合多種地球物理手段進行綜合分析,進而降低解釋的多解性。地震屬性分析技術[2-5]是一項用于儲層預測的重要地球物理手段。常規(guī)的地震屬性主要包括能量、頻率、相位、幾何、統(tǒng)計五大類。各類屬性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儲層的特征甚至含流體情況[6-9],缺點是反映的地質(zhì)信息較片面,多解性強。而屬性優(yōu)化、聚類融合則克服了該缺點,它通過利用一系列數(shù)學變換方法優(yōu)選出對儲層反映敏感的屬性或?qū)傩越M合,對其進行降維處理,去除冗余屬性,最后對剩余屬性進行聚類融合,為儲層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10-13]。譜分解技術作為一項新型的儲層研究技術,它將地震資料由時間域轉(zhuǎn)換到頻率域,通過對不同頻率成分調(diào)諧體的研究提高地震資料識別地質(zhì)體的能力[14-15],克服了時間域內(nèi)不同頻率成分間的相互影響。
前人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屬性分析和譜分解技術對儲層預測有較好的效果,但研究目的主要局限于儲層橫向展布范圍的刻畫。本文以渤海BZ油田為靶區(qū),嘗試將該兩項技術結合起來,從橫向和縱向上對儲層進行定量化預測。
1研究區(qū)概況
BZ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構造上位于石臼坨凸起南部斷階帶上,為受控于斷層的半背斜構造,地層整體南傾。主要含油層系為古近系東營組東二下段,共劃分為5個油組,其中Ⅱ油組為主力油組。目前油田區(qū)共鉆井3口,分別為A1、A2和A3井,3口井在目的層段均有良好的油氣發(fā)現(xiàn)。但該區(qū)的儲層預測依然存在困難,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點:
(1)東營組地層埋藏較深,一般在3 000 m以上,目的層段地震資料頻率較低,主頻不足25 Hz,地震分辨率偏低,按照四分之一波長計算,分辨率約為35 m。
(2)東二下段II油組分2個砂層組,砂巖總厚度55.3 m,單砂層厚度分布不均(1.1~21.0 m),砂泥巖互層現(xiàn)象明顯,造成地震剖面呈低頻弱反射特征,反射波同相軸與巖性界面相關性差。
2儲層平面展布預測
2.1儲層預測思路
基于上述儲層預測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油田實際出發(fā),綜合地震、地質(zhì)、測井資料,制定了以下儲層預測思路:首先精細制作合成地震記錄標定儲層,在建立儲層與地震同相軸間對應關系的基礎上,對儲層頂面進行追蹤解釋;然后結合儲層巖性、物性及地震響應特征,優(yōu)選各類屬性評價儲層,并結合沉積相分析對儲層范圍進行平面預測;再利用解釋層位、斷層、鉆井等數(shù)據(jù)建立全區(qū)速度模型,針對目的層提取平面速度場。利用譜分解技術第一峰值頻率與儲層厚度、速度間的關系對儲層厚度進行預測;最終在平面和厚度上完成儲層預測,為后續(xù)的儲層評價和儲量計算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2.2層位標定與解釋
制作合成記錄是層位標定的關鍵,也是地震屬性分析的基礎。本次標定選取了與目的層段頻率相同的25 Hz雷克子波制作合成記錄(圖1),精細對比后建立起井資料與地震資料之間的對應關系。標定后確認目的層東二下段II油組頂對應地震反射波谷,II油組底對應地震反射波峰。砂巖儲層內(nèi)部砂泥巖互層結構復雜,表現(xiàn)為低頻、中-弱振幅、較連續(xù)的地震反射特征。由于主力油層主要集中在II油組1、2小層中,因此針對2小層頂進行解釋。
2.3利用屬性聚類刻畫儲層平面展布
地震屬性種類和數(shù)量繁多,每種屬性對不同類型儲層的適用性及敏感程度各異,若不優(yōu)選必然會降低儲層預測的精度甚至混淆預測范圍。針對油田儲層地質(zhì)特征,以東二下段II油組2小層頂為參考層,時窗長度40 ms(參考層向上15 ms、向下25 ms),共提取振幅、頻率、相位、幾何四大類三十余種屬性,依據(jù)屬性物理意義與儲層地質(zhì)特征對應性和剔除冗余屬性的原則進行兩種方式的優(yōu)選:
(1)經(jīng)驗優(yōu)選。BZ油田目的層段儲層中孔低滲,非均值性強,砂泥巖互層特征明顯。因此本次優(yōu)選提取了所有屬性進行分析,結合地質(zhì)認識,最終選取反射強度斜率、平均瞬時相位、能量半衰時和波形分類四種代表性屬性。反射強度斜率(圖2a)較好地刻畫了儲層發(fā)育的范圍,屬性的強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儲層內(nèi)部的非均值性。平均瞬時相位(圖2b)對儲層邊界的刻畫尤為明顯,屬性中不連續(xù)的地方基本反映了儲層的邊界范圍。能量半衰時(圖2c)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儲層的橫向連通情況。波形分類應用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刻畫地震波形的橫向變化,通過對地震波形進行分類、訓練和對比,將目的層的地震波形分為四大類(圖2d),其中儲層的波形特征主要以第二類為主。
圖1 合成記錄層位標定
圖2 目的層地震屬性圖(時窗:向上15 ms;向下25 ms)
(2)數(shù)學方法自動優(yōu)選。由于單一屬性只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地震反射波的某一特征,但地下地質(zhì)情況復雜,地震波形態(tài)往往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響應,任意一種儲層參數(shù)的改變均會導致地震波形的變化。本文利用交會方法對多屬性進行分析,選取有地質(zhì)意義且相互獨立的屬性進行聚類,進一步降低儲層預測的多解性。本次交會優(yōu)選建立在經(jīng)驗優(yōu)選的基礎上,篩選出10種屬性進行了交會分析,這些屬性分別為:弧長、平均瞬時相位、反射強度、能量半衰時、最大波峰振幅,最大波谷振幅、峰值頻率、均方根振幅、反射強度斜率、振幅方差。同一種屬性在交會圖45°線上呈對稱分布,且交會成一條直線,表明兩者完全相關。任意兩種不同屬性在交會圖上均形成一個交會面,屬性相似程度越高,所反映的地質(zhì)信息越相近,交會面就越趨近為一條45°斜線。反之,交會面上的點則呈整體均勻分布。從交會結果可以看出,平均瞬時頻率與能量半衰時、最大波峰振幅、最大波谷振幅、均方根振幅、反射強度斜率5個屬性相似程度較低,而反射強度斜率與最大波峰振幅、最大波谷振幅、均方根振幅三種振幅類屬性相似程度較高。因此舍棄最大波峰振幅、最大波谷振幅、均方根振幅屬性,將剩余三種屬性(平均瞬時頻率、能量半衰時、反射強度斜率)進行聚類融合。
3儲層厚度定量預測
要實現(xiàn)儲層定量預測,不僅需要在橫向上刻畫儲層展布范圍,還要在垂向上刻畫儲層厚度。本次厚度預測主要利用譜分解技術來實現(xiàn)。譜分解技術是通過短時傅里葉變換將地震資料由時間域轉(zhuǎn)換到頻率域調(diào)諧體,基于時窗的限制,反射系數(shù)就限定在有限的薄層之內(nèi),一方面可避免頻譜白噪化,另一方面可利用頻譜產(chǎn)生的頻陷特征分析儲層的厚度變化。由于在調(diào)諧厚度內(nèi)地層的頻譜為周期譜,其頻陷周期為地層時間厚度的倒數(shù)[1],即:
(1)
其中,Tf為頻陷周期,τ為地層的時間厚度。
時間厚度τ與地層厚度z、地層速度v有如下關系:
(2)
將式(2)代入式(1)得到:
(3)
實際應用中,頻陷周期Tf的求取不是根據(jù)兩個相鄰頻陷的頻率差獲得,而是利用第一峰值頻率f0即第一個振幅譜峰值對應的頻率來求得,根據(jù)頻陷譜的周期性可知:
Tf=2f0
(4)
將式(4)代入式(3)可得,
(5)
由式(5)可知,儲層厚度預測的精度取決于地層速度和第一峰值頻率的精度。為獲取目的層較精確的速度場,采用DSD模塊來進行速度場建模。該模塊的優(yōu)勢是在探井時深關系水平插值的基礎上,加入地震層位和斷層對速度建模的空間約束,提高了速度模型的精度。本次研究以油田內(nèi)A1、A2、A3三口井的時深關系為基礎進行空間水平插值,利用館陶組頂、東二下段II油組頂、III油組頂、IV油組頂和V油組頂5個地震層位及斷層進行控制約束,并利用相應鉆井分層數(shù)據(jù)進行校正,得到最終速度體模型(圖3a)?;谠撍俣润w,提取目的層東二下段II油組2小層頂?shù)乃俣绕矫娣植?圖3b)。第一峰值頻率的求取則重點考慮了目的層厚度與上、下圍巖的巖性關系,選取時窗確保將目的層包括在內(nèi)。因此以東二下段II油組2小層頂為參考,上、下各取長度為30 ms的高斯窗函數(shù)進行短時傅里葉變換,得到第一峰值頻率(圖3c)。利用公式(5)進行計算求得目標儲層的厚度分布,最后利用實鉆厚度進行校正,便得到最終的厚度預測結果(圖3d)。
4結論
(1)屬性分析是儲層平面預測的有效手段,但地震屬性種類繁多、影響屬性結果的因素也較多,通過對多屬性進行聚類分析與優(yōu)選,可進一步降低屬性解釋的多解性、提高儲層預測的精度。
(2)譜分解技術突破了傳統(tǒng)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將地震數(shù)據(jù)由時間域轉(zhuǎn)換到頻率域,利用頻譜的頻陷特征進行儲層厚度預測,效果顯著。但要想進一步提高預測的精度,不僅需要建立更精確的速度場,還需考慮地下儲層的復雜性及砂泥巖的不同組合關系等,這些因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3)本文在對渤海BZ油田東營組儲層地質(zhì)情況和地震反射特征精細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聯(lián)合屬性分析與譜分解技術并結合精細的地震解釋,綜合預測了儲層平面展布范圍及縱向厚度分布,為油田的儲量評價及開發(fā)方案設計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也為類似油田的儲層研究提供了借鑒。
圖3 儲層厚度預測
參考文獻
[1]邊立恩,于茜,韓自軍,等.基于譜分解技術的儲層定量地震解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2011,32(5):718-723.
[2]牛聰,劉志斌, 張益明.多種屬性綜合分析在深水儲層預測中的應用[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11,25(1):48-51.
[3]魏艷,尹成,丁峰,等.地震多屬性綜合分析的應用研究[J].石油物探,2013,46(1):42-47.
[4]竇松江,蔡明俊,陳金鳳,等.地震屬性分析在河道砂體內(nèi)部構型研究中的應用[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09,23(5):46-49.
[5]武麗,于文芹,楊立強,等.地震屬性分析技術在波斯灣盆地中部S區(qū)塊儲層預測中的應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5):557-561.
[6]趙斌.地震屬性約束定量預測儲層參數(shù)——以渤海D油田4號砂體為例[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12,26(2):31-34.
[7]張營革.能量半衰時屬性在濁積巖儲層預測中的應用研究[J].石油物探,2013,52(6):662-668.
[8]馮明友,韓強,蒲仁海.反射波強度斜率識別層序及沉積環(huán)境[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08,29(3):380-381.
[9]鄧傳偉,李莉華,金銀姬,等.波形分類技術在儲層沉積微相預測中的應用[J].石油物探,2008,47(3): 262-265.
[10]李密,李少華,王紅賓,等.多屬性概率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在ML油田巖性油氣藏預測中的應用[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13,27(3):50-52.
[11]姚威,吳沖龍,史原鵬,等.利用地震屬性融合技術研究洪浩爾舒特凹陷下白堊統(tǒng)沉積相特征[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4):634-642.
[12]丁峰,尹成,徐峰,等.一種基于靈敏屬性分析的相關聚類屬性優(yōu)化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5):567-572.
[13]曹鑒華.RGB混頻顯示技術及其在河道識別中的應用[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10,33(5):355-359.
[14]孟凡利,彭麗娟,韓立國.層序控制下的濁積巖厚度估算與儲層預測[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12,26(5):39-41.
[15]朱定,孫素琴,蔣進勇.分頻解釋技術在塔河油田儲層預測中的應用[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2010,31(1):49-53.
編輯:王金旗
文章編號:1673-8217(2016)03-0077-04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簡介:邊立恩,碩士,工程師,1982年生,2009年畢業(yè)于成都理工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yè),現(xiàn)從事地震資料解釋與儲層預測研究工作。
基金項目: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CNOOC-KJ125 ZDXM 06 LTD-10-KFSC-14)資助。
中圖分類號:P631.44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