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蕪的地球,因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開始變得色彩斑斕。一個個有生命的個體,以其獨特的生存能力,向世界彰顯著它們偉大的生命張力。
青海高原的一株柳樹懂得,在不適合生存的土地上,必須凍死再復(fù)蘇,摧毀再“起死回生”,才能長成一棵讓人“望而生畏”的樹。(《青海高原一株柳》)
布谷鳥懂得“勤勞刻苦”,終日忙碌的燕子知道“勤勞的可貴”,飛行整齊的大雁告訴人們“紀(jì)律的重要”,搏擊風(fēng)雨的蒼鷹讓我們學(xué)會了“勇敢頑強的精神”。(《鳥語》)
湖面冰封,整群天鵝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們“干得那樣齊心,那樣歡快”,終于得以昂著頭,挺著胸,在水里自由地游動和捕食。目睹這樣的場面,打獵的斯杰潘老人“把槍掛到了肩頭,悄悄地離開了湖岸”。(《天鵝的故事》)
面對兇猛的火團,螞蟻“這區(qū)區(qū)弱者并沒有束手待斃,竟開始迅速地扭成一團”突圍,外層螞蟻寧愿被燒焦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羚羊們后有追兵,前臨懸崖,已然被逼到了絕境,這時老羚羊選擇用身體作為年輕羚羊的“跳板”,讓年輕羚羊在自己的背上猛蹬一下,“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而老羚羊自己卻“像一只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生命橋》)
生命的偉大在于哪里?在于它們一剎那間的選擇,往往震撼到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敲擊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