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群
摘 要:海碰子是鄧剛“海味”小說中塑造的重要藝術(shù)形象,寄寓著作家獨特的生命觀、英雄觀和價值觀,在標(biāo)示著遼南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哲學(xué)的同時,也成為內(nèi)蘊深厚的遼寧地域文化符號。鄧剛筆下的海碰子形象,在對自然的融入與抗?fàn)幹校坏珜⑷伺c自然的沖突升華為強勁的生命力,而且實現(xiàn)了對尊嚴(yán)的追尋。這是鄧剛作品的重要價值所在。
關(guān)鍵詞:“海味”小說 海碰子 生命觀 英雄觀 價值觀
當(dāng)代著名作家鄧剛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兩個領(lǐng)域:工廠與大海。反映這兩個領(lǐng)域生活的作品,分別被研究者命名為“鐵味”小說和“海味”小說。“鐵味”小說的代表作品包括《劉關(guān)張》和《陣痛》等,“海味”小說的代表作品有《迷人的?!贰洱埍^》《白海參》《蘆花蝦》《山狼海賊》等。若論藝術(shù)成就,兩類作品可謂雙峰并峙,各具特色。但從新時期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來考察,他的“海味”小說不但填補了海洋題材的空白,而且在對藝術(shù)精神的開掘和審美認(rèn)知的提升上,均有著超越性的實踐和成就。這種實踐和成就源于對“人化的自然”的審美對象的文化觀照,并通過審美主體的強力介入,即人與自然的超強度互動,使地域文化精神所生發(fā)的野性生命力升華為具有雄奇美、遒勁美、豪壯美等特質(zhì)的現(xiàn)代生命意識。同樣重要的是,承載著現(xiàn)代生命意識的“海味”小說,塑造了代表強力精神的海碰子形象,拓展了人們對自身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認(rèn)識的深度和廣度,作品中散發(fā)著海腥氣味兒,充溢著硬漢氣質(zhì)。海碰子是鄧剛“海味”小說中所塑造的重要藝術(shù)形象,寄寓著作家獨特的生命觀、英雄觀和價值觀,在標(biāo)示著遼南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哲學(xué)的同時,也成為內(nèi)蘊深厚的遼寧地域文化符號。
一、海碰子的生命觀:生命力源于自然力
韋勒克和沃倫認(rèn)為:“偉大的小說家都有一個自己的世界,人們可以從中看出這一世界和經(jīng)驗世界的部分重合,但是從它的自我連貫的可理解性來說,它又是一個與經(jīng)驗世界不同的獨特的世界?!眥1}鄧剛所營建的就是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和深廣社會歷史內(nèi)容的世界。他將自身對生命的認(rèn)知,寄寓于茫茫大海,以綿密的藝術(shù)情思與繁復(fù)的藝術(shù)形象,創(chuàng)造了一個超驗的、獨特的藝術(shù)世界。
大海和海碰子是這個世界的兩個重要元素。大海是大自然的寬厚和野蠻的化身,潛藏著原始的蠻力和野性的破壞力,這種源于自然的野性與蠻力,孕育著遼闊粗獷、狂放恣肆的生命激情。鄧剛筆下的大海,洶涌澎湃,變化莫測,有著令人驚懼的野性和強力:“看它們從大老遠(yuǎn)的海里面滾過來,轟地一下子撞在礁石上,粉身碎骨。跑了那么長時間的路,就為了這么一下子:粉身碎骨,實在是不合算。不過,撞那么一下子也挺精彩,藍(lán)色的浪塊一下子迸裂出萬千銀珠雪沫,四面飛射,很有些氣魄。……然而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你會突然感到海的偉大不是什么排山倒海的力量,而是一種永遠(yuǎn)不停,永久不息,永進不止的耐性。這實在是太可怕了——你只要再看一眼沒有棱角的礁石和圓禿禿的卵石,你就會感覺到這是多么可怕?!眥2}在他的代表作《迷人的海》中,更是將大海的壯觀和洶涌險峻的原始情態(tài)描繪得淋漓盡致:“大海漲潮回流了。那城墻般的排浪‘啊啊地吼著,朝岸邊壓來,豁口兩邊交叉噴過來的浪花更猛烈了,猶如兩扇白花花的水簾,遮住整個豁口,轟擊的濤聲夾帶著咸味的海風(fēng)又不斷地朝豁口里灌,順著他們背后狹窄的山徑尋找出路?!薄翱耧L(fēng)呼嘯猶似號角齊鳴,巨浪奔涌就像萬馬飛奔,陡峭的岸墻炸著一道又一道四處噴沫的開花浪,轟隆隆的濤聲此起彼伏,漫空回響?!眥3}鄧剛在談到他的藝術(shù)追求時曾說:“從赤甲紅、蟹子、兇猛的箭鯊中看到了要著力表現(xiàn)的是力?!K于我把它寫出來了,這就是力。這就是我日日夜夜苦思冥想,充滿感情要表現(xiàn)的東西?!眥4}在鄧剛的藝術(shù)世界中,海就是力量的象征,它蘊含著難以征服的力量,這種強悍的自然力,恰恰就是生命力的源泉。
有研究者認(rèn)為:“《迷人的海》是作家面對宇宙、面對茫茫人生的思索, 并通過這個不無象征意義的故事講出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哲學(xué)?!眥5}源于自然力的生命力是生命的核心動力,在與自然的強勁互動中,生命力才會自由蓬勃地生長,這既是鄧剛的思考,也是他寄寓海碰子的生命觀。遼闊而險峻的大海及由此所構(gòu)成的生存環(huán)境,熔鑄和鍛造了人們頑強的生命意志和生命力量。勇敢地投入大海才是擁抱生命,與自然力碰撞交融后凝聚、升華的才是偉大的生命力。海碰子是為大海而生的,也是靠大海為生的,在將生命拋進浪濤里碰大運的人生歷程中,他們用人性的強悍對抗著強悍的自然,在滿足了來自靈魂深處的舒展自我渴望的同時,實現(xiàn)了對生命本能和生命活力的釋放與升騰。
“老海碰子”在大海中搏擊一生,千錘百煉,他自身所具有的野性的生命力與大海所蘊藏的原始生命力幾經(jīng)融匯,形成了強大的擴張力?!袄虾E鲎印币怀鰣?,他那粗獷的氣質(zhì),決絕的動作,神奇的感受,都在傳遞著源于自然的生命力量,“他是個身形魁梧的老海碰子,像棵蒼勁的松樹那樣挺拔。但他的腦袋仿佛在滾水中燒煉過,面部肌肉扭曲,皮膚褶皺,給他添上幾分粗獷的氣息?!薄八诒涞暮K锖妥茽C的火煙中泡磨炙烤了五六十年,有巖石般堅硬的骨架,牛筋般扭緊的肌肉,黑膠板一樣富有彈性的皮膚,傷痕累累的身軀。浪花砸上去,立即摔碎成千百滴油珠子,不剩一絲水跡?!眥6}在浩瀚幽深、性情莫測的大海中,他的動作顯得是無比的舒展和果決,“他能憑著一口氣量潛進深深的水下,在那靜靜的藍(lán)色世界里,在那刀鋒箭簇般的暗礁叢中,游魚一樣鉆來竄去,捕捉價值昂貴的海珍品,享受著迷人的獵獲趣味?!眥7}從兇險的大海中爬出后,海碰子的生命力需要火焰的炙烤而被再次激發(fā):“‘啊??!那人從地面一躍而起,將整個身子向火堆傾去,就像一條活蹦亂跳的牙偏魚,在火苗上反復(fù)燒烤。那火舌像無數(shù)枚熾熱的鋼針,穿透他的皮膚,扎進肉匣,骨縫里,驅(qū)除使他激烈戰(zhàn)栗的寒氣。這種灼燙疼痛不僅不使他感到一丁點痛苦,反而使他覺得說不出的舒適和快活。他的醬條石般的硬邦邦的身子變得柔軟起來,黑黝黝的皮膚開始顯出一塊塊紅斑。”{8}在某種程度上,海碰子的生命已經(jīng)與大海融為一體,在大海中,他能夠以淳樸自然的態(tài)度面對奇異的環(huán)境,將常人眼中充滿著兇險、隔閡、動蕩的海底世界描繪得美輪美奐,“老海碰子潛到海底一兩米處,那水色便豁然亮堂了,五彩斑斕的礁石盡收眼底。在那一片白花花的牡蠣叢中,撒滿了孔雀藍(lán)色、玫瑰色、橘紅色的五角海星,像艷麗的花朵,閃著瑩瑩的光。……那些像一張樹葉子似的浮在沙地上的牙偏魚,牛舌頭魚,石繭子魚(背面上長些石斑狀保護色,極難辨認(rèn))和胖頭魚。它們總是緊貼在沙子上一動不動,一旦遇到不妙的情況,周身花邊般的魚翅就急速扇動,一股沙煙泥霧立即翩然而起,降落在魚背上,漸漸就蓋得嚴(yán)嚴(yán)實實。……老海碰子驚呆了,雖然他成千上萬次潛進水下,卻很少看見牙偏魚側(cè)著扁扁的身子,扇動著周身花翅,飛快地升到礁石的頂端,像一片金葉在湛藍(lán)的空間翩然而下,順著礁背面的斜坡逃遁了。”{9}神奇壯美的海底世界,使海碰子產(chǎn)生的是“心胸卻熾烈地燃燒起來的感覺”{10},這種感覺在剎那間會化成生命的強力,使生命在洶涌險峻中更顯生氣流溢。
二、海碰子的價值觀:強求和韌性帶來的尊嚴(yán)感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
人的生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呈現(xiàn)和展開的,人們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對待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最能反映人的本質(zhì)力量。在浩瀚的大海面前,人們直視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時,會感覺到人類的渺小,像是一粒宇宙塵埃。這種強烈的反差,在生存心理的刺激下,會使人類別無選擇地走向與自然的抗?fàn)?。在渺小與浩瀚的抗?fàn)幹?,人類要想勝出,精神偉力是不可低估的。海明威堅信人的精神不可征服,他借桑提亞哥的?nèi)心獨白“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盡可以把他給消滅掉,卻不能打敗他”{11}來宣示:人類有著強大的精神力量,人的意志是永恒的,是打不敗的。在海明威的《老人與?!分?,他把人與魚的殊死搏斗視為對尊嚴(yán)的挽救,充滿了驕傲的老人把對自然的悲壯的抗?fàn)幰暈槿司S護尊嚴(yán)的必然和必需。同樣,在鄧剛的藝術(shù)世界中,海碰子在對待兇險、雄渾的大海時,表現(xiàn)的是一種以尊嚴(yán)感為內(nèi)驅(qū)的不安分、強求和韌性。在他的筆下,力與力的較量是無比的冷峻和嚴(yán)酷,這種較量是人的價值的象征,人創(chuàng)造生活的本質(zhì)力量往往就來源于這種超越人性的較量。就如黑格爾所說:“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才能衡量出來,心靈從這對立矛盾中掙扎出來,才使自己回到統(tǒng)一;環(huán)境的互相沖突愈眾多,愈艱巨,矛盾的破壞力愈大而心靈仍能堅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顯出主體性格的深厚和堅強。”{12}
海碰子的不安分和強求,有著文化的綿延和代際的傳承,“老海碰子”為了繼續(xù)祖祖輩輩的帶有神秘色彩的“尋求”,他甘愿讓一切感情,包括美好的愛情枯萎,在大海中獻出自己的一生?!袄虾E鲎拥臓敔敳话卜?,強求過,結(jié)果他死在浪濤里,老海碰子的父親強求過,
結(jié)果他也同樣慘死在浪濤里。老海碰子沒見過爺爺?shù)氖w,但見到父親的尸體,雖然血糊糊的,但是完整的,并沒有被錯魚切成兩半。是根本沒有那可怕的錯魚,還是父親沒有潛到錯魚守護的地方?老海碰子終生都在用行動揭這個謎?!彼坝赂业卦M了這個浸著父輩們血水,兇險而迷人的海灣”。{13}“他的一生都在搏擊,拼殺,奪取和尋求,尤其這‘尋求二字給他騰波踏浪的一生,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和迷人的魅力。”{14}從接受者的角度考量,這種強求與不安分給作品注入了無限的激情,使讀者在閱讀時感受到充盈的藝術(shù)張力。在人與自然的超強度互動中,達到了一個新的審美高度:人們既會清晰地意識到自身作為存在物的卑微,更會感受到在尋求與堅守中升華的精神主體的浩瀚與偉大。這種偉大是人類本質(zhì)力量的鋪陳和延展,“一方面, 大自然把它博大、浩然的精髓灌注到人物身上,從而使人物具有了蒼松的挺拔,巖石的堅定,大海的深邃,海浪的氣韻;另一方面,大自然巨大而粗獷的近乎野蠻的氣魄,成為海碰子們的個性的肯定和實現(xiàn)。因為他們在拼搏與尋求的過程中真正占有了作為人的本質(zhì)力量, 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最有力的方式?!眥15}
海碰子的不安分、強求和韌性,催生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的結(jié)晶是人性中最為可貴的英雄性。鄧剛是無比推崇英雄性的,他曾不止一次地借海碰子的口表達對英雄性的崇尚,介紹“老海碰子”時,他寫道:“據(jù)說,當(dāng)年他在水下,突然被一條大魚吞進肚里,他用刀剮開魚肚鉆出水面,但兩只耳朵在魚肚里化掉了,面孔也就模糊了??墒牵诤E鲎又虚g,這張面孔卻給他增添了光彩,使他在這彎彎曲曲的海岸線上享有盛名?!眥16}寫于老鬼:“我所以敢到這里來闖蕩,是于老鬼傳給我的招法——方圓百里都知道于老鬼厲害,一見他那模糊得像在開水里滾燒過的面孔,就知道他是從魚肚子里鉆出來的英雄好漢。”{17}
在對藝術(shù)形象的刻畫和呈現(xiàn)中,“海味”小說中所熔煉的英雄性,往往是以“狼性”和“賊性”的面目出現(xiàn)的。在《山狼海賊》中,鄧剛將海碰子們置于幾近極致的社會背景和自然環(huán)境中,在“文革”那荒誕的歲月中,在既雄渾壯麗、又陰郁兇險的大海中,生存壓力與人生困境,使人性幾經(jīng)淬煉,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打磨、塑形,在扭曲中以“狼性”和“賊性”的形態(tài)面向世人。除了馬里之外的海碰子,性格和形象都是略顯扭曲的:刀魚頭性情暴躁,不乏狡黠;三條腿行止猥瑣;大齜牙相貌丑陋。海碰子的行為總是顯得放蕩不羈:“有時我們唱得發(fā)了癱, 把所有的歌都胡唱完了,卻還覺得不盡興,就開始學(xué)各種野獸的吼叫聲。驢叫,馬叫,虎叫,狼叫,蛤蟆叫,完全是群魔亂舞,鬼哭狼嚎?!眥18}面對狂暴兇險的大自然,海碰子們往往表現(xiàn)的是賊的不羈和狼的狠勁兒,就如鄧剛所說:“這些野人無論是在浪濤里拼搏還是爬到岸上歇息,都表現(xiàn)了動物或類人猿的生活習(xí)性。在水下,魚槍穿透魚肉冒出殷紅的血花時,他們升騰著捕殺的快感。在岸邊他們將活生生的海參、海螺、鮑魚、蟹子等海物往礁石上猛力摔打,然后就生吞活剝。用槍尖挑著還在蠕動掙扎的鮑魚在火堆上燒烤,聽到鮑魚因灼痛而發(fā)出滋滋的叫聲,猶如欣賞優(yōu)美的樂曲;用魚刀將縮在貝殼中的嫩肉狠狠地剜出來,看到裸露在光天化日下的嫩肉痛苦扭動,一個個卻饒有興趣。最殘忍的是撕咬活海參,像狼在撕咬著鹿的肉塊。”{19}《白海參》中,關(guān)于海碰子不能哭的認(rèn)知同樣透著令人肅然起敬的狠勁兒,“海碰子從不講哭的,當(dāng)海碰子還能哭,實是熊貨……于老鬼最后一次下水是在火石灣,他在暗礁下面?zhèn)私罟恰N覀儼阉仙蟻頃r,他一直是‘媽的,媽的罵,然后就是一句話也不說,死死地閉著嘴。我們也照樣。如果一個相好的海碰子死在海里,我們最大的哀悼,就是死死地閉著嘴,一連好幾天不吭聲,但就是不哭?!眥20}這些在扭曲環(huán)境中滋生的狼性與賊性,是海碰子們與自然、命運抗?fàn)幍倪x擇,更透射著幽深的人性之光。在狼性和賊性的背后,是人性中最為可貴的英雄性。在困境中,無論他們做何選擇,只要關(guān)乎人類的尊嚴(yán),都會映射出英雄主義的光輝。
康德曾說過:“在這里人類在我們的人格里面不能被降低,縱使人將失敗在那強力之下?!眥21}鄧剛筆下的海碰子們,在對自然的融入與抗?fàn)幹?,不但將人與自然的沖突升華為強勁的生命力,而且實現(xiàn)了對尊嚴(yán)的追尋。這就是鄧剛作品的重要價值所在。
{1} [美]雷·韋勒克、奧·沃倫:《文學(xué)理論》,劉象愚、邢培明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4年版,第238頁。
{2}{17}{20} 鄧剛:《白海參》,《當(dāng)代》1987年第2期。
{3}{6}{7}{8}{9}{10}{13}{16} 鄧剛:《迷人的?!?,《上海文學(xué)》1983年第5期。
{4} 鄧剛:《我喜歡一個“力”字》,《丑小鴨》1984年第7期。
{5} 孫秀麗:《鄧剛小說——都市的寧靜與大海的喧囂》,《大連大學(xué)學(xué)報》1999年第3期。
{11} 王松林:《二十世紀(jì)美國文學(xué)要略》,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頁。
{12} [德]黑格爾:《美學(xué)》(第一卷),朱光潛譯,商務(wù)印書館1981年版,第227—228頁。
{14} 王泉、代天善:《二十世紀(jì)中外小說的海洋書寫——以海明威、勞倫斯、鄧剛、無名氏、徐小斌、張煒為例》,《名作欣賞》2006年第1期。
{15} 謝嵐嵐:《人與?!と伺c人——〈花狗崖〉與〈迷人的?!抵容^》,《黃岡師專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5年第1期。
{18} 鄧剛:《山狼海賊》,《時代文學(xué)》2005年第3期。
{19} 鄧剛:《我曾是山狼海賊》,《海燕》2005年第3期。
{21} [德]康德:《判斷力批判》上卷,宗白華等譯,商務(wù)印書館1995年版,第102頁。
編 輯:趙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