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偉,仝麗娟,姚 禹,李澤理
(1.洛陽礦山機械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2.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3.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225211)
澳大利亞某磁鐵精粉工藝礦物學研究
張廣偉1,2,仝麗娟1,2,姚禹3,李澤理1,2
(1.洛陽礦山機械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2.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3.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225211)
摘要:利用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XRF)、化學分析、X射線衍射分析(XRD)、掃描電鏡(SEM)、礦相顯微鏡和礦物參數(shù)自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MLA)等分析方法,對澳大利亞某磁鐵精粉進行了工藝礦物學研究。詳細闡述了礦樣的化學成分、鐵物相分布、礦物組成及其主要鐵礦物和脈石礦物的工藝特征。樣品中有用礦物以磁鐵礦為主,磁鐵礦解離度較高,脈石組分的主要為SiO2和堿金屬礦物。本文可為該礦石的選礦工藝研究提供礦物學基礎資料。
關鍵詞:磁鐵精粉;工藝礦物學;物相分布;礦物參數(shù)分析系統(tǒng);脈石礦物
澳大利亞鐵礦資源豐富,2011年統(tǒng)計儲量約350億t,占世界總量的20.6%,其中90%分布在西澳州[1-4]。本文研究的磁鐵精粉來自西澳州鐵礦資源最為集中的Pilbara地區(qū),礦石在西澳州經弱磁選分選后,精礦粉經海運輸送至國內。本文利用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XRF)、化學分析、X射線衍射分析(XRD)、掃描電鏡(SEM)、礦相顯微鏡多種檢測方法對礦樣的成分組成和礦物分布特征進行了詳細研究,同時通過礦物參數(shù)自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MLA)對主要礦物的礦物組成和相對含量、以及礦物解離度進行了分析,可為后續(xù)的提鐵降雜處理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數(shù)據(jù)基礎[5-9]。
1礦石物質組成
1.1礦石化學組成和鐵的化學物相
利用X熒光光譜分析(XRF)對礦樣進行了半定量分析,確定了礦石樣品中的元素種類和含量范圍,XRF半定量分析結果見表1。
在XRF半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對礦石樣品進行了化學多元素分析和鐵的化學物相分析,結果分別見表2和表3。
由表2可以看出礦樣中TFe含量為66.85%,雜質組分以SiO2和堿金屬(Na2O和K2O)為主,三種雜質含量合計達6.25%,嚴重影響鐵精礦的品位和質量。
化學物相分析結果表明,樣品中鐵的賦存狀態(tài)較為簡單,主要以磁鐵礦形式存在,磁鐵礦中鐵的分布率占98.15%。
1.2 礦石礦物組成
根據(jù)多元素分析結果,樣品中的礦物成分以鐵礦物為主,脈石礦物含量較低,為了準確界定脈石礦物的種類和相對含量,對樣品進行陰離子反浮選后,對泡沫尾礦進行了X射線衍射分析(XRD),XRD分析圖譜見圖1。
表1 礦石XRF半定量分析結果/%
表2 礦石樣品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表3 鐵的化學物相分析結果/%
圖1 樣品浮選尾礦XRD分析圖譜
根據(jù)XRD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樣品中紅的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鈉閃石、長石、鐵白云石,尾礦中還含有少量的赤鐵礦。
同時采用礦物參數(shù)自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MLA檢測對礦石樣品中主要礦物組成及含量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見表4。
表4 礦石樣品中礦物組成及相對含量/%
注:*包括假象赤鐵礦和赤鐵礦。
經鏡下鑒定、X射線衍射分析(XRD)、掃描電鏡分析和礦物參數(shù)自動定量分析系統(tǒng)(MLA)綜合研究查明,樣品的組成礦物種類較為單一,鐵礦物以磁鐵礦為主,其含量為90.94%,其次為假象赤鐵礦、赤鐵礦和菱鐵礦,三種次生鐵礦物的含量合計約0.84%;金屬硫化物為黃鐵礦,但含量甚微,約為0.02%;脈石礦物以石英居多,含量4.53%,其次是鈉閃石1.71%、鉀長石0.95%、鐵白云石0.97%、綠泥石和黑云母0.12%,其他微量礦物主要有磷灰石、鋯石和金紅石等。
2礦石礦物學特征
2.1主要鐵礦物嵌布特征
2.1.1磁鐵礦
由礦石的掃描電鏡二次電子圖像和礦相顯微鏡圖像可以看出,礦石中的磁鐵礦呈半自形或不規(guī)則粒狀,沿邊緣偶見氧化作用形成的假象赤鐵礦交代(圖2(a)),一般顆粒粒度小于0.03mm,個別粗粒粒度約0.04mm,磁鐵礦大部分呈單體產出,其余部分主要與石英、鉀長石、鈉閃石或鐵白云石等脈石毗連鑲嵌而構成不同比例的連生體(圖2(b),圖2(c),圖2(d),圖2(h)),少數(shù)則呈微粒包裹體嵌布在脈石內部(圖2(e),圖2(f))或沿邊緣嵌布(圖2(g))。
磁鐵礦的掃描電鏡能譜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見表5,從表5中可看出,樣品中磁鐵礦質地較純,本身并不含K2O、Na2O等雜質組分,平均Fe3O4含量為99.68%,即平均全鐵含量72.13%。
2.1.2赤鐵礦
礦石中的赤鐵礦呈形態(tài)規(guī)則的微細葉片狀,晶體粒度多在0.002mm以下,主要呈星散浸染狀包裹在部分石英中,與磁鐵礦的交生關系不甚密切(圖3(a),圖3(b))。赤鐵礦粒度微細,且多與石英緊密鑲嵌,進一步精選中赤鐵礦極易隨石英一起進入尾礦。
2.2主要脈石礦物嵌布特征
2.2.1石英
石英是樣品中含量最高的脈石礦物,呈不規(guī)則粒狀,部分被鈉閃石交代,粒度整體來說略粗于磁鐵礦,通常介于0.005~0.04mm之間,除呈單體產出外(圖4(a)),多與磁鐵礦連生(圖4(d)),特別是微粒磁鐵礦包裹于其中的現(xiàn)象較為常見(圖4(b))。
2.2.2鉀長石
鉀長石產出形式和粒度大小與石英基本一致,但其解離程度略低于石英(圖2(g),圖3(b),圖4(c))。
樣品中鉀長石的掃描電鏡能譜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見表6,從表中可以看出鉀長石平均含K2O 15.43%、Na2O 0.29%、SiO260.48%、Al2O322.47%。
表5 磁鐵礦的能譜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
注:*換算為TFe含量=72.13%。
表6 鉀長石的能譜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
2.2.3鈉閃石
樣品中的鈉閃石大多為柱粒狀(圖4(d)),少部分為纖維狀集合體,粒度0.005~0.04mm不等,交代石英、鉀長石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部分呈單體產出,或與磁鐵礦緊密鑲嵌構成不同比例的連生體(圖2(b),圖2(e),圖2(h),圖4(b),圖4(c))。
圖2 樣品中磁鐵礦的顯微圖像和掃描電鏡二次電子圖像
圖3 樣品中赤鐵礦的顯微圖像和掃描電鏡圖像
圖4 樣品中主要脈石礦物的掃描電鏡圖像
樣品中鈉閃石的掃描電鏡能譜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見表7,從表中可以看出鈉閃石平均含Na2O 15.43%、FeO 29.87%、MgO 9.41%、SiO252.90%、Al2O30.72%。
表7 鈉閃石的能譜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
根據(jù)礦石中礦物成分含量和能譜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可估算出分布在石英中的SiO2約占70%,分布在鈉閃石和鉀長石中的SiO2則分別占14%和10%左右。由此可見樣品中SiO2的主要賦存礦物是石英,次為鉀長石和鈉閃石,而賦存在黑云母和綠泥石中的SiO2則較少。
樣品中的Na2O主要賦存在鈉閃石礦物中,鉀長石次之。根據(jù)鉀長石、鈉閃石的礦物含量和掃描電鏡能譜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可計算出賦存于鈉閃石和鉀長石中的Na2O分別占97%和3%左右。
K2O則主要賦存與鉀長石為樣品中最重要的含的礦物,根據(jù)鉀長石的礦物含量和掃描電鏡能譜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可計算出樣品中存在于鉀長石中的K2O所占比例約98%。
2.3礦物解離度分析
采用MLA對樣品中磁鐵礦、石英、鉀長石和鈉閃石的解離度進行了測定,結果見表8。
表8 樣品中主要礦物的解離度/%
由表8可以看出,樣品中呈單體產出的磁鐵礦含量高達96.87%,理論上通過進一步分選可獲得較高品位的鐵精礦。石英、鉀長石和鈉閃石的單體解離度分別為37.34%、31.81%和32.26%,其余部分則多以各種形式與磁鐵礦鑲嵌構成不同比例的連生體。
3提鐵降雜工藝討論
根據(jù)樣品的化學組成、物相分析、主要礦物的嵌布特征和MLA分析結果可知,該鐵精粉中有用礦物以磁鐵礦為主,且磁鐵礦單體解離度高達96.87%,因此在提鐵工藝設計中,可暫不考慮物料細磨,直接分選即有可能達到較高品位。而礦粉中的赤鐵礦嵌布粒度極細,晶體粒度多小于0.002mm,且與脈石礦物緊密結合,即使進行再磨再選,理論上也較難回收,并且赤鐵礦含量僅為0.43%,為此而增加分選作業(yè),從優(yōu)化生產成本的角度來看是不太合理的[10]。
根據(jù)國內提鐵降硅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11-12],該礦粉的提鐵工藝主要考慮陰/陽離子反浮選和磁選柱分選技術。
4結論
1)澳大利亞某磁鐵精粉樣品中TF含量66.85%,樣品中有用礦物以磁鐵礦為主,磁鐵礦中的鐵分布率為98.15%,雜質組分的主要為SiO2和堿金屬(Na2O和K2O)。
2)樣品的組成礦物種類較為簡單,鐵礦物主要是磁鐵礦,次為假象赤鐵礦、赤鐵礦和菱鐵礦;脈石礦物以石英居多,其次是鈉閃石、鉀長石、鐵白云石、綠泥石和黑云母。
3)樣品中磁鐵礦粒度一般小于0.03mm,呈單體產出的磁鐵礦含量高達96.87%。樣品中的赤鐵礦嵌布粒度較細,且與脈石礦物緊密結合,較難回收。石英、鉀長石和鈉閃石的單體解離度分別為37.34%、31.81%和32.26%,其余部分則多以各種形式與磁鐵礦鑲嵌構成不同比例的連生體。
4)該礦粉的提鐵降雜工藝設計中,考慮不設置細磨作業(yè),直接采用反浮選工藝或磁選柱技術進行分選。
參考文獻
[1]宋國明,鄭子敬.澳大利亞礦業(yè)投資環(huán)境[J].國土資源情報,2012,13(12):15-20.
[2]蘇亞紅,劉小燕.澳大利亞鐵礦石資源現(xiàn)狀及政策分析[J].國土資源情報,2010,11(12):32-38.
[3]何金祥.澳大利亞鐵礦工業(yè)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礦業(yè),2010,19(6):15-18.
[4]譚文兵.澳大利亞礦產資源開發(fā)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礦山機械,2008,36(2):14-16.
[5]Lotter N O,Kormos L J,Oliveira J,et al.Modern Process Mineralogy:Two case studies[J].Minerals Engineering,2011,24(7):638-650.
[6]Evans C L,Wightman E M,Manlapig E V,et al.Application of process mineralogy as a tool in sustainable processing[J].Minerals Engineering,2011,24(12):1242-1248.
[7]馬馳,卞孝東,王守敬.河北某難選鉬礦工藝礦物學研究[J].中國礦業(yè),2013,22(1):92-96.
[8]胡義明.袁家村鐵礦氧化礦工藝礦物學研究[J].金屬礦山,2011,41(12):74-77.
[9]王越,王婧,周滿賡.工藝礦物學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監(jiān)測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礦業(yè),2013,22(4):46-50.
[10]王韜.提鐵降雜成本優(yōu)化控制分析與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0.
[11]張廣偉,李澤理,閆昊天,等.SINO鐵精礦提鐵降硅的工藝調研與流程設計[J].礦山機械,2013,41(11):107-111.
[12]廖祥,劉艷杰,許蕊,等.福建某超貧磁鐵礦弱磁精反浮選提鐵降硅試驗[J].金屬礦山,2013,43(5):75-77.
Study on process mineralogy of Australian magnetiteconcentrate
ZHANG Guang-wei1,2,TONG Li-juan1,2,YAO Yu3,LI Ze-li1,2
(1.Luoyang Mine Machinery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Ltd.,Luoyang 471039,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ning Heavy Equipment(CITICHIC),Luoyang 471039,China;3.Yangzhou Pacific Special Materials Co.,Ltd.,Yangzhou 22521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mineralogy study of Australian magnetite concentrate was performed using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XRF),chemical analysis,X-ray diffraction(XRF),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and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er(MLA).The sample’s chemical components,iron phase distribution,mineral compositions and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its main iron minerals and gangue mineralswas presented in detail.The valuable mineral in the sampleisdominated by magnetite,which has high degree of mineral liberation,the gangue mineralsare mainly SiO2 and alkali metal minerals.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mineralogical basis for beneficiation study of the magnetite concentrate.
Key words:magnetite concentrate;process mineralogy;phase distribution;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er;gangue minerals
收稿日期:2015-04-24
作者簡介:張廣偉(1987-),男,碩士研究生,2012年畢業(yè)于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yè),主要從事選礦工藝和技術研究。E-mail:18736267389@163.com。
中圖分類號:TD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051(2016)03-0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