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姜愛玲,黃 婕,尚 磊
(1.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河北 三河 065201;2.河北省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國家級鉛鋅礦實物地質資料篩選
王楠1,姜愛玲1,黃婕2,尚磊1
(1.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河北 三河 065201;2.河北省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摘要:鉛、鋅是我國重要的戰(zhàn)略性礦產資源,也是全國實物地質資料館采集保管的重點礦種。我國鉛鋅礦產資源豐富,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面仍較為薄弱。在分析我國鉛鋅礦產資源賦存特點、時空分布和主要類型的基礎上,參照礦產資源實物地質資料的篩選原則,提出篩選鉛鋅礦床實物地質資料的主要考慮因素,確定篩選名錄。從21片國家級重點成礦區(qū)(帶)出發(fā),初步篩選出38個具有代表性的鉛鋅礦床作為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優(yōu)先收藏的對象。反映了中國鉛鋅礦的成礦特點和地質勘查水平,為系統(tǒng)開展鉛鋅礦實物地質資料采集提供了必要的依據。
關鍵詞:鉛鋅礦;實物地質資料;成礦區(qū)(帶);篩選
鉛、鋅是我國重要戰(zhàn)略性礦產資源。我國鉛鋅礦產資源豐富,截至2013年查明資源儲量:鉛6737.2萬t,鋅13737.7萬t,鉛鋅查明資源總量僅次于澳大利亞,居世界第二位。找礦突破行動綱要實施三年以來,鉛鋅累計新增查明資源儲量(333及以上)3785.4萬t[1-2]。
作為我國的優(yōu)勢礦種,鉛鋅礦一直是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的主攻礦種之一。在全國已劃定的107片國家級整裝勘查區(qū)中,以鉛鋅礦為主攻礦種的有11片,位于銅礦、鐵礦、金礦之后。隨著近些年的大量開采,鉛鋅資源保有儲量迅速下降,發(fā)現和開采比逐年下降,據統(tǒng)計,2013年我國鉛產量約為300萬t,占世界產量的55.6%,鋅產量約為500萬t,占世界產量的37%[3],找礦勘查壓力日益突出。
基于鉛鋅礦產資源勘查開發(fā)現狀,加之國家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日益重視,在全國范圍內篩選出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鉛鋅礦床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有效管理,不僅有助于完善國家實物庫的庫藏體系,充分發(fā)揮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作用,同時對分析我國鉛鋅礦的資源形勢,制定資源發(fā)展戰(zhàn)略具有重要意義。
1中國鉛鋅礦時空分布與成礦類型
1.1主要成礦時代
我國鉛鋅礦床在各地質時代均有分布,但又相對集中,以中生代燕山期最為重要[3]。太古宙鉛鋅礦床集中在華北地臺,屬于海相火山巖型或矽卡巖型;元古宙鉛鋅礦床分布在華北地臺北緣和西北地區(qū),以碳酸鹽—細碎屑巖(SEDEX)為主;早古生代以加里東期成礦作用最為突出,鉛鋅礦床以海相火山巖型為主;晚古生代以海西期作用為主,鉛鋅礦床以海相火山巖型、碳酸鹽型(MVT)為主;中生代是最為重要的鉛鋅礦成礦期,主要有印支期和燕山期,印支期受華南、華北板塊匯聚和古特提斯洋盆閉合的影響,主要形成SEDEX型、MVT、矽卡巖型和海相火山巖型等類型的鉛鋅礦。燕山期是我國最重要的鉛鋅礦成礦期,受大規(guī)模巖漿活動影響,主要形成矽卡巖型、斑巖型、陸相火山巖型等鉛鋅礦床;新生代鉛鋅礦床類型以斑巖型-矽卡巖型、砂礫巖型為主。
1.2主要成礦區(qū)帶
我國具有良好的鉛鋅礦成礦條件,既有穩(wěn)定的地臺和地臺邊緣,又有活動大陸邊緣和多類型的造山帶,為不同類型鉛鋅礦床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從全國范圍內確定的21片重點成礦區(qū)(帶)和已經查明的超大型、大中型礦床的分布來看,分析了鉛鋅礦的分布狀況,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成礦區(qū)(帶)。
1)揚子地臺及周緣:包括川滇黔成礦帶、湘西-鄂西成礦帶、長江中下游成礦帶部分等,這些礦床也可稱作“揚子型”*“揚子型”鉛鋅礦床指產于揚子地臺及周緣震旦系—奧陶系海相碳酸鹽巖中受巖性控制且受斷裂控礦明顯的以層狀、似層狀為主,成礦溫度相差較大,成礦流體鹽度高,成礦流體為熱鹵水,與MVT相似也有不同特征的沉積巖型鉛鋅礦床。鉛鋅礦床[4]。主要為碳酸鹽型鉛鋅礦床,分布廣泛,資源量巨大,是中國鉛鋅礦床的最重要類型之一。代表礦床有云南會澤鉛鋅礦,四川天寶山、大梁子,貴州牛角塘,陜西馬元,湖北神農架花椒樹坪,湖南鳳凰-花垣,江蘇棲霞山鉛鋅礦床等。
2)西南三江成礦帶:主要為碳酸鹽型鉛鋅礦床和砂礫巖型鉛鋅礦床。代表性礦床有沱沱河地區(qū)多才瑪鉛鋅礦床,青海莫海拉亨、東莫扎抓,西藏昌都地區(qū)拉瑪諾,云南蘭坪金頂超大型鉛鋅礦,保山鉛鋅礦床等。
3)秦嶺成礦帶:位于秦祁昆中央山系東段的甘肅西南和山西南部。主要礦床類型為碳酸鹽—細碎屑巖(SEDEX)型,西秦嶺鉛鋅成礦帶是世界上幾個巨型鉛鋅礦帶之一,代表礦床有廠壩、畢家山、李家溝、旬北、鉛硐山等大型鉛鋅礦床。
4)南嶺成礦帶:南嶺地區(qū)是我國大陸主要的地塊之一,區(qū)內發(fā)育有巨厚的沉積地層,加之加里東、印支、燕山各期構造變動強劇烈,巖漿活動多期疊加,使得南嶺地區(qū)成為與巖漿巖型、低溫熱液型鉛鋅礦床發(fā)育的有利環(huán)境,在早古生代碳酸鹽巖地層中,多發(fā)于有碳酸鹽巖型和矽卡巖型礦床,代表性礦床有廣東凡口,湖南黃沙坪、水口山,廣西佛子沖等超大型、大型鉛鋅礦。
5)內蒙古狼山-渣爾泰山地區(qū):位于華北地臺北緣的狼山-渣爾泰山地區(qū)是鉛鋅礦的主要礦集區(qū)之一,因褶皺長期隆升和剝蝕為坳陷帶提供了豐富的沉積和成礦物質,成巖后的多期構造運動、變質作用,促進了礦化不斷改造和富集,有利于碳酸鹽-細碎屑巖容礦的SEDEX型鉛鋅礦床的形成,主要礦床有東升廟、霍各乞、炭窯口和甲生盤等大型礦床。
6)岡底斯成礦帶:西藏岡底斯成礦帶是位于雅魯藏布江結合帶與班公湖-怒江結合帶之間的世界級巨型銅鉛鋅多金屬成礦帶,該區(qū)已發(fā)現的鉛鋅資源儲量不大,但卻是目前最具潛力的矽卡巖型鉛鋅礦找礦區(qū)域[5]。該區(qū)鉛鋅礦床主要有矽卡巖型和充填熱液脈型。代表性礦床有:矽卡巖型有蒙亞啊、亞貴拉、拉屋、勒青拉、新嘎果、洞中松多等鉛鋅礦床,充填熱液脈型有尤卡朗、日烏多、查個勒等鉛鋅礦床。
2.3主要成礦類型
我國鉛鋅礦床類型較全,成礦作用復雜多樣,大多數鉛鋅礦床成礦時代、成礦物質來源、成礦流體演化、成礦機制等方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影響到礦床成因類型劃分。眾多礦床地質學家對鉛鋅礦床類型的劃分進行了深入研究(郭文魁,1959;涂光熾,1979;王育民,1983;涂光熾,1989;趙一鳴,2004;戴自希,2005;陳毓川,2010;林孝先,2014;張長青,2014),本文結合鉛鋅礦床類型劃分的最新發(fā)展趨勢,采用按成礦地質作用作為主要分類依據、含礦巖性作為次要分類標準[5-7],將我國鉛鋅礦床主要分為五個大類、十個亞類。
2鉛鋅礦床篩選因素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中實物地質資料的篩選遵循典型性、代表性、系統(tǒng)性和特殊性等原則,所篩選的鉛鋅礦床要能夠總體反映我國鉛鋅礦資源的成礦特點、主要礦床類型,以期對今后鉛鋅礦的勘查開發(fā)和地質科學研究有重要的利用價值[8]。因此,依據目前我國鉛鋅礦床的資源特點、成礦特征、時空分布、礦床類型等因素,對鉛鋅礦實物地質資料的篩選因素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2.1礦床規(guī)模
我國鉛鋅礦產資源的特點是中小型礦床眾多,大型、超大型礦床較少[9]。大型、超大型礦床雖然數量有限,但它往往處于特定的成礦條件之下,具有獨特的成礦規(guī)律,并且儲量和經濟價值巨大。據統(tǒng)計,我國超大型、大型礦床的數量僅占全國具有一定規(guī)模礦床總數的1.7%,但資源儲量卻占總資源儲量的74%[3],所以大型、超大型的鉛鋅礦實物地質資料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收藏的重點。
2.2成礦類型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針對一個礦種所建立的庫藏體系應該包含反映該礦種成礦條件的所有成因類型。從鉛鋅礦各成因類型的收藏比例考慮,應以收藏碳酸鹽巖型(MVT)、碳酸鹽巖-細碎屑巖型(SEDEX)、海相火山巖型(VMS)鉛鋅礦床為主,砂礫巖型(SST)、矽卡巖型、斑巖型、陸相火山巖型鉛鋅礦床為輔,其他類型少量收藏。
2.3成礦時代
我國鉛鋅礦床在各地質時代均有分布,但又相對集中。地科院礦產資源所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對全國三千多個鉛鋅礦產地進行了年代統(tǒng)計,太古宙占0.3%、元古宙占2.8%、早古生代占23.5%、晚古生代占12.8%、中生代占56.5%、新生代占4.2%,以中生代、早古生代最為重要。在篩選時,要全面考慮各個成礦時代鉛鋅礦床的不同特點,全面收藏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實物地質資料。
2.4成礦區(qū)帶
從全國范圍內確定的21片國家級重點成礦區(qū)(帶)出發(fā),分析鉛鋅礦的主要分布。重點成礦區(qū)帶是指具有礦產資源潛力的成礦地質單元,是最有可能的找礦空間,“十二五”期間,我國中央財政資金出資的礦產勘查工作重點圍繞這21個重點成礦區(qū)帶開展,因此這也是實物地質資料篩選匯交的重點考慮因素。同時對非重點成礦區(qū)帶,應盡量考慮采點分布,力求所有成礦區(qū)帶均有采點分布。重點篩選川滇黔成礦帶、西南三江成礦帶、秦嶺成礦帶、南嶺成礦帶、大興安嶺成礦帶及內蒙古狼山—渣爾泰山地區(qū)等,兼顧其它鉛鋅礦集區(qū)。
2.5其他因素
上述因素是我們面對鉛鋅礦床實物采集時常規(guī)的考慮思路和篩選標準,還有一些特殊因素需要考慮。例如,我國大多數鉛鋅礦床普遍共伴生Cu、Fe、S、Ag、Au、Sn、Sb、Mo、W、Hg等近20種元素,單一鉛或單一鋅礦床很少,多數是綜合型礦床,很多鉛鋅礦床中銀的儲量和產量相當可觀,例如江西冷水坑斑巖型鉛鋅礦床伴生的銀儲量也達到大型規(guī)模[10],其在同類型的鉛鋅礦床中,就成為實物資料收集的重點。再如廣東凡口超大型鉛鋅礦床為鉛鋅銀硫汞組合[11];湖南水口山礦田康家灣礦床為鉛鋅銀金組合;云南金頂超大型礦床為鉛鋅銀鎘鉈鍶組合;內蒙古東升廟超大型礦床為黃鐵礦、鉛鋅組合;江西銀山礦床為鉛鋅金銀組合等等,這些綜合性的礦床,反映出復雜多樣的成礦環(huán)境,是多階段綜合成礦作用的產物,對于我國的鉛鋅礦研究意義重大。
3篩選名錄
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結合我國鉛鋅礦資源的特點,在全國范圍內初步篩選出38個具有代表性的鉛鋅礦床作為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的收藏對象(表1)。當然,隨著鉛鋅礦地質勘查工作的不斷深入進行,未來新發(fā)現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鉛鋅礦床,其實物地質資料還將逐步被收錄到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中,為地質勘查和科學研究提供基礎依據。
4結論
鉛、鋅是我國重要的戰(zhàn)略性礦產資源,也是全國實物地質資料館采集保管的重點礦種。我國鉛鋅礦產資源豐富,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仍較為薄弱。面對鉛鋅礦勘查開采產生的大量實物地質資料和國家?guī)鞄觳厝萘坑邢薜木薮髩毫Γ岢鲢U鋅礦資源實物地質資料的篩選因素主要考慮的幾個方面因素:①成礦規(guī)模以超大型、大型為主;②礦床類型以碳酸鹽巖型(MVT)、碳酸鹽巖-細碎屑巖型(SEDEX)、海相火山巖型(VMS)、砂礫巖型為主,兼顧矽卡巖型、斑巖型、各種圍巖脈型等;③成礦時代,要全面考慮各個成礦時代鉛鋅礦床的不同特點,以中生代燕山期最為重要;④成礦區(qū)帶,力求所有成礦區(qū)帶、礦集區(qū)均有采點分布,重點篩選川滇黔成礦帶、西南三江成礦帶、秦嶺成礦帶、南嶺成礦帶、岡底斯成礦帶及內蒙古狼山—渣爾泰山地區(qū)等。
通過考慮以上幾點因素,結合我國鉛鋅礦床的特點與現狀,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初步篩選出可可塔勒等38個具有絕對代表性的鉛鋅礦床作為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優(yōu)先的收藏對象。
續(xù)表1-1
續(xù)表1-2
注:①個別典型鉛鋅礦床未在21片重點成礦區(qū)帶上;②由于學識有限,本文對鉛鋅礦成因類型以及與鉛鋅礦有關的成礦系列、成礦區(qū)(帶)的劃分難免有所偏見,敬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國土資源部礦產勘查辦公室.找礦突破戰(zhàn)略行動簡訊[R].2014.
[2]國土資源部礦產勘查辦公室.全國整裝勘查年度報告(2012)[R].2013.
[3]張長青,吳越,王登紅,等.中國鉛鋅礦床成礦規(guī)律概要[J].地質學報,2014,88(12):2253-2268.
[4]曹亮,段其發(fā),彭三國,等.揚子型鉛鋅礦的成礦特征及找礦進展[J].華南地質與礦產,2013,29(4):308-317.
[5]張長青,陳毓川,王登紅,等.中國鉛鋅礦資源潛力和主要戰(zhàn)略接續(xù)區(qū)[J].中國地質,2013,1(40):248-270.
[6]中國礦床編輯委員會.中國礦床(上冊)[M].北京:中國地質出版社,1989.
[7]林孝先,侯中健.試論中國鉛鋅礦礦床類型劃分[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4,34(1):8-14.
[8]李寅,趙世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項目實物地質資料篩選[J].地質通報,2003,22(10):814-817.
[9]袁見齊,朱上慶,翟裕生,等.礦床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7.
[10]孟祥金,侯增謙,董光裕,等.江西冷水坑斑巖型鉛鋅銀礦床地質特征、熱液蝕變與成礦時限[J].地質學報,2009,83(12):1951-1966.
[11]盧煥章.廣東凡口鉛鋅礦的成因研究[J].地球化學,1984,(4):358-365.
[12]李學凱.新疆富蘊縣可可塔勒鉛鋅礦深部找礦前景淺析[J].新疆有色地質,2008,4:13-18.
[13]丁建華,程松林,陳興華,等.新疆東天山鉛鋅礦成礦規(guī)律及區(qū)域預測[J].地質通報,2010,29(10):1504-1511.
[14]祝新友,王京彬,劉增仁,等.新疆烏拉根鉛鋅礦床地質特征與成因[J].地質學報,2010,84(5):694-701.
[15]曾慶棟,劉建明,賈長順,等.內蒙古赤峰市白音諾爾鉛鋅礦沉積噴流成因:地質和硫同位素證據[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7,37(4):659-667.
[16]翟德高,劉家軍,王建平,等.內蒙古甲烏拉大型Pb-Zn-Ag礦床穩(wěn)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J].地學前緣,2013,20(2):213-224.
[17]王莉娟,彭志剛,祝新友,等.青海省錫鐵山Sedex型鉛鋅礦床成礦流體來源及演化:流體包裹體及同位素地球化學證據[J].巖石學報,2009,25(11):3007-3015.
[18]匡文龍,陳年生,張萬虎,等.廠壩-李家溝SEDEX型鉛鋅礦床成礦作用研究[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9,32(4):542-547.
[19]李厚民,王登紅,張長青,等.陜西幾類重要鉛鋅礦床的礦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J].礦床地質,2009,28(4):434-448.
[20]郝通順,王可勇,樸海星,等.遼寧青城子地區(qū)金銀礦床地質特征及其成因[J].黃金地質,2011,32(1):25-28.
[21]王長明,鄧軍,張壽庭,等.河南盧氏—欒川地區(qū)鉛鋅礦成礦多樣性分析及成礦預測[J].地質通報,2005,24(10-11):1074-1080.
[22]鄭有業(yè),劉敏院,孫祥,等.西藏扎西康銻多金屬礦床類型、發(fā)現過程及意義[J].地球科學,2012,37(5):1003-1013.
[23]田世洪,侯增謙,楊竹森,等.青海玉樹莫海拉亨鉛鋅礦床S、Pb、Sr-Nd同位素組成:對成礦物質來源的指示—兼與東莫扎抓鉛鋅礦床的對比[J].巖石學報,2011,27(9):2709-2719.
[24]陶琰,畢獻武,辛忠雷,等.西藏昌都地區(qū)拉諾瑪鉛鋅銻多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分析[J].礦床地質,2011,30(4):600-614.
[25]薛春紀,陳毓川,楊建民,等.金頂鉛鋅礦床地質-地球化學[J].礦床地質,2002,21(3):270-277.
[26]陳永清,盧映祥,夏慶霖,等.云南保山核桃坪鉛鋅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礦模式與找礦模型[J].中國地質,2005,32(1):90-99.
[27]段其發(fā).湘西-鄂西地區(qū)震旦系-寒武系層控鉛鋅礦成礦規(guī)律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4.
[28]魏新良,龔德奎.南京棲霞山鉛鋅銀礦床深部找銅前景[J].地質學刊,2013,37(2):230-235.
[29]彭潤民,翟裕生,王志剛.內蒙古東升廟、甲生盤中元古代SEDEX礦床同生斷裂活動及其控礦特征[J].地球科學,2000,25(4):404-408.
[30]羅俊華,張燕揮,翟麗娜,等.廣西佛子沖鉛鋅礦床閃鋅礦銣鍶同位素年代學研究[J].化工礦產地質,2012,34(1):26-31.
Screening of national physical geological data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WANG Nan1,JIANG Ai-ling1,HANG Jie2,SHANG Lei1
(1.Cores and Samples Centre of Land and Resources,Sanhe 065201,China;2.Regional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Survey Researching institute of Hebei,Langfang 065000,China)
Abstract:Lead-zinc metals are not only important strategic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but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screened,collected and managed by National Physical Geological Data Centre.Lead-zinc mineral resources are very abundant all over our country,but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physical geological data is relative weak.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the main types of lead-zinc resources,and referencing to screening principle of physical geological data of mineral resourc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jor consideration factors on screening of Lead-zinc mineral resources,and determines the screening list.Preliminary screens 38 representative lead-zinc deposits from 21 national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s to managed by National Physical Geological Data Centre,which is not only a reflection of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level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of lead-zinc,but also a necessary basis for systematic collection of lead-zinc deposits.
Key words:Lead-zinc mineral resources;physical geological data;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s;screening
收稿日期:2015-05-25
基金項目:“典型礦山實物地質資料采集與集成”項目資助(編號:12120113086200)
作者簡介:王楠(1989- ),女,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和礦產資源評價工作。E-mail:acqiutong@163.com。
中圖分類號:P5;G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051(2016)03-00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