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傅江山
一﹑研究目的
目的:科學認識空氣;了解霧霾變化規(guī)律,分析其原因及危害;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治對策,為藍天計劃做貢獻;鍛煉探索、分析、協(xié)作、創(chuàng)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精神。
方法:專家咨詢、頭腦風暴、問卷調查、統(tǒng)計分析、綜合分析等。
二、研究過程
①確立選題。看到霧霾報道,與師長交流,確立“重慶市霧霾防治對策探討”研究課題。②搜集資料。通過上網查詢、翻閱書報、收看電視、實地調研等多種方法搜集有關霧霾資料。③問卷調查。在老師指導下,設計調查問卷,在各地發(fā)放、填寫、回收并進行了詳細統(tǒng)計。④實地考察。走訪了市環(huán)保局、市環(huán)境科學院、市交委、市衛(wèi)生局、汽博中心等,到高家花園、縉云山、天生等空氣監(jiān)測站實地感受和上街觀察車流量等。⑤分析總結。研究分析手中所有的材料,分析重慶空氣污染觀測數據特征;統(tǒng)計公眾對重慶霧霾觀點資料;探析防治重慶霧霾對策。
三、研究成果
1.現狀
通過查詢國家環(huán)保部重慶監(jiān)測站連續(xù)數日空氣質量數據,比較重慶市主城區(qū)18個觀測站10天(2014年2月17~26日)空氣質量指數和PM2.5濃度日變化趨勢,結合表1數據發(fā)現:主城空氣質量總體較差,污染天氣居多,10天中有一半時間是中度和重度污染。一天中污染最重的時段一般是中午和晚上。
2.原因
通過分析發(fā)現,空氣質量差的日子,一般為陰天、多云天,大氣處于靜穩(wěn)狀態(tài),不利于污染物質的擴散稀釋。
重慶主城區(qū)位于“兩江”和“四山”之間的槽谷地帶,地形較閉塞,靜風和逆溫頻率高,在逆溫層頂部好像一個“蓋子”覆蓋在近地層,抑制空氣對流導致大氣污染物不易擴散,組團式發(fā)展模式增加大氣污染集中治理的難度;更重要的是污染排放強度大,污染物排放總量大。
從重慶市塵源解析研究結果(見圖1 )可知,重慶市細顆粒物即PM2.5中二次粒子(排放到大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揮發(fā)性有機物等通過發(fā)生復雜的化學反應而產生的二次轉化物)比例最大,其次是汽車尾氣塵和揚塵,而重慶市的“二氧化硫主要來源有工業(yè)源占78.1%,交通源占15.5%,民用源占6.4%;其中,工業(yè)源以火電、工業(yè)爐窯及燃煤鍋爐排放為主。二氧化氮主要來源為交通源占63.6%、工業(yè)源占34.9%,民用源占1.5%;其中工業(yè)源以電力和建材排放為主,交通源以機動車船尾氣、船舶排放為主”。(來源:《重慶市“藍天行動”實施方案2013—2017》)可見,工業(yè)和交通對PM2.5的“貢獻率”很大,但民用也不可忽視。
在三處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點附近觀察車流量: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10:40~13:00北碚區(qū)縉云山機動車平均來往情況為1輛/分;2月23日(星期日)13:50~13:55北碚區(qū)天生為35輛/分;2月16日(星期日)12:40至12:50沙坪壩區(qū)高家花園為135輛/分??N云山星期日的車輛比其它時間多,從周五傍晚至周日游客和車輛來往多,夏天比現在多兩倍以上。
結合表2可看出,同時間段3個監(jiān)測站點, PM2.5濃度最低的是縉云山站,因為該地區(qū)綠樹成蔭,來往車輛較少,而近在山腳下的天生站車多、人多、商家和居民點多,PM2.5濃度明顯偏高;沙坪壩的高家花園身處鬧市區(qū),車流量大,人流、商家、居民點等比天生、縉云山多,因此污染重。在這三個站點逗留期間,高家花園、天生區(qū)域讓人頭痛、心慌氣悶,那時正是重度污染時刻。
據重慶市環(huán)保局統(tǒng)計資料,主城區(qū)霧天從20年前的多年平均124天下降到目前的約50天,基本摘掉霧都的帽子。但汽車尾氣對PM2.5貢獻大,以前PM10較PM2.5多,重慶濕度大,變成霧就降下來,而現在汽車燃油多,尾氣造成的二次污染日趨嚴重,所以現在霾實際比過去重得多,不可忽視!
3.危害
PM2.5產生的危害有污染大氣、降低能見度、影響交通出行、危害人的健康等。通過問卷統(tǒng)計可知:大多數人認為霧霾會增加呼吸系統(tǒng)疾病、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與死亡的風險,還會影響交通等。根據塵源解析研究中細顆粒物的主要成分分析,霧霾對人體有較大危害,但具體有多大還需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4.對策
(1)加大政府治霾力度。近年來,重慶市以主城區(qū)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先后實施了清潔能源工程、“五管齊下”凈空工程、主城“藍天行動”等舉措;同時在其它區(qū)縣實施了推廣清潔燃料、煙塵控制區(qū)、基本無煤區(qū)建設等舉措,空氣質量得到改善。然而要想使重慶的天更藍,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還需堅持付出艱辛的努力。
(2)促進交通合理化、清潔化。合理布局交通及線路,減少擁堵,控制私家車擁有量,大力建設公共交通樞紐,提高汽車燃油質量,加強各種車輛定期更換高效尾氣凈化裝置(如三元催化)。
(3)建立完善霧霾預警機制。成立聯合(空氣、水、固體廢棄物等)預警中心,重慶環(huán)保局兼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面對重慶空氣重污染天氣,多部門參與實施應急處置(如Ⅱ級應急響應黃色預警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五減兩增Ⅰ級應急響應橙色預警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
(4)設置宣教機構和宣教基金。開展面向公眾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有關霧霾的相關知識,讓更多人真正了解霧霾,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環(huán)保!
(5)強化技術和工程措施。①強制推廣新能源交通工具。使用純電動等清潔能源汽車,主城區(qū)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出租車全部使用清潔能源車輛。②積極實施岸電工程。船舶岸電系統(tǒng)也稱為“冷鐵”系統(tǒng),是指允許裝有特殊設備的船舶在停泊碼頭時接入碼頭的岸電電源,船舶無需使用自身的柴油發(fā)電機組,從而減少船舶柴油燃燒造成的污染。③新建、改建煉油廠,生產和購買優(yōu)質汽車燃油;建汽車加油油氣回收循環(huán)系統(tǒng)。④使用粘合劑。如英國政府決定嘗試在街道使用一種鈣基粘合劑治理空氣污染。這種粘合劑類似膠水,可吸附空氣中的塵埃,目前監(jiān)測結果稱這些區(qū)域的微粒已下降14%。⑤城市規(guī)劃中,設計城市風道加快空氣流動,使污染物擴散,降低污染程度;還可考慮“愚公移山”,在南山、縉云山等設計大缺口,促進重慶空氣運動。⑥設計雨水利用工程,合理洗塵;把花圃和路基做得比行車路面低,減輕揚塵污染。
(6)提高霾天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①科學佩戴口罩;②開窗通風或安裝空氣凈化器;③霾天盡量少出門,注意防護;④種植有吸收污染物效果的綠色植物。常見的滯塵植物有:櫻花、臘梅、樟樹、夾竹桃等。⑤清淡飲食,多食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豆腐、牛奶,含胡蘿卜素的花菜,含蕃紅素的番茄等。
(7)鼓勵公眾參與防治霧霾行動。為了解市民對霧霾防治的貢獻、建議、看法和對相關資料的了解,在問卷中提出許多問題,獲得珍貴的一手資料。
這次活動,同學們走上街頭,親近社會,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收獲頗豐。探究霧霾的路還很長,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為祖國的藍天白云,為環(huán)保事業(yè)多作貢獻!
作者單位: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高2016級2班(4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