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繼洪
臨近期末,我們又面臨了這樣的問題:“對學生的期末學業(yè)評價,如何科學操作,是清晰點好,還是模糊點好?”事實上,這個問題所呈現(xiàn)出來的,是我們教師如何對學生的探究學習進行評價,而這也是我們一線科學教師開展科學教育,實踐《科學課程標準》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對上述問題,全國科學教育專家路培琦老師曾不假思索地回答,“模糊好”。我們都知道,要想清晰準確地評價學生是多么困難,而評價結果給學生帶來的又是多么復雜的感受!總是企望著我們給學生的期末評價能給他們帶來前進的動力,而模糊的評價可能最有利于形成這種力量。
過去的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教學評價主要是終結性評價,即學生的期終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心理品質。
《科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的“評價建議”中指出:“學生將參與教學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教師在教學評價中不再充當裁判員的角色,而是學生科學學習的伙伴和激勵者,同時又是自己科學教學的調控者”“應重點評價小學生對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過程和應用情況,而不是檢查學生最終記住了多少信息?!庇蛇@一系列的“新建議”可以看出,新課程的評價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期望的是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評價,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墩n程標準》將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與課程的發(fā)展融為一體,強調教學相長。淡化終結性評價和考試功能,強化過程評價和評價的教育發(fā)展功能,強調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將評價機制融于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中。
在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評價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針對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制定評價方案。評價方案圍繞“三種形式”“四個方法”“三大任務”來開展。通過評價方法的改革,摒棄過去單一評價的弊端。這在現(xiàn)今全國部分《科學》課程實驗地區(qū),編制和使用的《科學》學生活動手冊,也都體現(xiàn)了嶄新的評價方案。
三種形式即: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1.學生自評側重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逐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通過完成本冊安排的一系列活動任務,讓學生了解自己掌握的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此項活動由學生獨立自主完成。
2.學生互評主要通過學生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特別是聽取批評意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誠懇友善對待學習伙伴的品質。本項活動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自主完成。
3.教師評價特別強調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yǎng)和觀察。通過日常觀察、階段評價的做法使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學習過程。
以上三種形式的評價主要圍繞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塊內容來展開,根據(jù)三塊內容的具體標準進行評價,當然,根據(jù)不同的探究內容,我們也不必拘泥于上述三種形式,如可以附加家長評價等其他形式的評價。(見教科版《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四個方法即:評議法、杰出表現(xiàn)記錄、平時活動記錄和教師觀察
1.評議法即先由學生按指標要求自評,然后組成四人小組讓學生互評,最后教師可根據(jù)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結論,參照觀察記錄等情況,做出綜合評定。
2.杰出表現(xiàn)記錄即根據(jù)平時上課中提問、發(fā)現(xiàn)、精彩回答、突發(fā)奇想、帶活動材料等方面有星級記錄的學生,記入最后評定成績。
3.平時活動記錄即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中活動前準備記錄、活動中發(fā)現(xiàn)記錄、活動后的延伸記錄等進行評定。
4.教師觀察即在平時上課中注意觀察學生的科學學習表現(xiàn),詢問一些涉及推理和理解的問題,關注課堂學習事件,布置實踐性作業(yè)收集信息,科學探究活動的參與積極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定。
三大任務即:評價科學探究能力任務、評價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任務和評價科學知識任務
評價科學探究能力任務主要方法已經滲透到平時每個探究活動中,根據(jù)活動記錄情況完成評價。
評價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任務主要方法采用學生自評與小組互評。
評價科學知識任務主要通過學生學習過程中上課的表現(xiàn)及提問、回答,教師觀察進行。
科學課程的評價以真實的日常教學為基礎,貫穿于所有的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中,并全面反映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fā)展狀況。
在期末階段,我們主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階段評價進行綜合,統(tǒng)計。如平時每項活動記錄星級情況進行綜合有幾顆星;平時記在封面上的杰出表現(xiàn)星有幾顆;平時在小組活動,上課表現(xiàn)方面互評有幾顆星(五星制)等,綜合評定就是對這些方面進行綜合給出學業(yè)成績(見教科版《科學》教材同步輔導用書)。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qū)木瀆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