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龍俊
摘要:本文作者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試論了落葉松的種植與苗期管理方法,希望對以后的工作給予一些幫助與參考。
關(guān)鍵詞:落葉松;種植;苗期管理方法
1種植方法
1.1整地
通常選用水平溝、穴狀和魚鱗坑整地。在雜草較少的棄耕地、新采伐跡地,較稀灌木的立地條件上,運用穴狀整地,規(guī)格為40cm×40cm×30cm;老采伐跡地、荒山,雜草和灌木較密的立地條件上,可采用水平溝整地,規(guī)格為溝長70~100cm,寬40~50cm,深為30~40cm,或先進行割灌后再整地,魚鱗坑整地規(guī)格為50cm×50cm×40cm。
1.2種植密度
用2年生的1-2級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地方種植,種植密度以每公頃2500株最佳,采用2×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2.5m的株行距均可;在立地條件良好的地塊上種植,種植密度以每公頃1600~1700株最佳,株行距2×3m。
1.3施肥
1.3.1施肥對樹高的影響。施肥當年對樹高生長的影響與地徑一樣,雖有一定推動作用,但與對照相比還沒達到明顯水平。施肥第2年起,施肥對高生長有顯著推動作用。從施肥效應看,肥效對樹高生長、地徑的影響在當年尚無明顯不同。從第2年開始至第4年效果顯著,與對照相比達到極明顯或明顯不同。
1.3.2施肥對冠幅生長的影響。施肥當年對冠幅生長量的影響達到明顯水平。施肥后第2年起的冠幅生長量明顯高于對照。東西向冠幅生長不同雖不非常明顯,但南北向冠幅生長量明顯高于對照。
1.3.3施肥量大小之間對苗木生長的影響無明顯不同。除冠幅外,不同水平的處理間苗高生長量和地徑差異不明顯。
2苗期管理
一年生播種苗落葉松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可分為四個不同時期,即出苗期、幼苗期(生長初期)、速生期和硬化期(生長后期),對其經(jīng)營與管理要按照各時段的主要特點來進行。
2.1出苗期
從播種到幼苗出齊、種殼脫落為出苗期,大概15天左右。此時段幼苗頂著種殼出土,主根持續(xù)往下延伸,幼苗自己無法制造營養(yǎng)物質(zhì),主要憑借種子內(nèi)貯存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個時段的管理主要是溫度和水分控制。應用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澆水,進而常常維持床面濕潤,推動地表增溫,來確保種子幼苗出土及萌發(fā)所需的水分和溫度條件,推動種子盡早出土。隨著苗木生長需要,應該漸漸增加光照時間,遮陰時間通常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之間,等苗木適應后再漸漸拿掉覆蓋物。如溫度較高時,就應運用噴灌降溫等方法,來掌控幼苗生長所需要的溫度。此外因為幼苗出土常頂著種殼,易受鳥害,要運用防范方法。
2.2幼苗期(生長初期)
生長初期是幼苗出齊至速生期到來之前的這一階段。即從幼苗出土后,到抽出新梢、長出側(cè)根、出現(xiàn)第二輪真葉。此階段幼苗發(fā)育生長較慢,根莖幼嫩航性較弱,此階段的重點是保苗。所以,這個時期的管理關(guān)鍵是適量灌溉,調(diào)節(jié)好土壤的溫度和水分,第一時間松土除草,控制幼苗受病蟲、高溫日灼的為害。應勤澆水降溫,提供幼苗生長的合適溫度,澆水應適量適時,運用多次少量的原則,通過定期檢查墑情來確定幼苗是否缺水,它的標準是苗根維持在濕土層內(nèi),床面能稍見干,土壤含水量以15~20%最佳;在地表溫度達到35℃時,幼嫩苗莖會發(fā)生日灼,應使用細眼噴壺澆水,少澆勤澆,以求降溫,每天2~3次,控制日灼出現(xiàn)。在幼苗缺肥時應少量追施氮肥,推動苗木抽出新梢。在幼苗長出側(cè)根,抽出新梢后,可適當“蹲苗”來推動苗木根部生長,提升苗木抗逆性。對于此時期的病蟲害,應及時治療、提前預防。在苗木長出第二輪針葉后,此時已構(gòu)成第二輪側(cè)根,要以除草要盡早、除小,松土不可過深的原則來進行除草松土工作,來疏松土壤,打破地表土壤中毛細管,調(diào)解濕、溫度,推動幼苗生長。
2.3速生期
從長出新梢至高生長旺盛期結(jié)束截止是速生期,通常在6~7月份。此階段的管理主要是肥、水的管理,提供苗木旺盛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和營養(yǎng)。速生期土壤蒸發(fā)量大,氣溫高,苗木根系增多,苗木莖葉蒸騰力強,應該馬上提供充足的水分,所以,澆水應足量,來滿足苗木需求。執(zhí)行多量少次的原則,一次澆透、澆足,在雨季多發(fā)季節(jié),要禁止?jié)菜?,還要關(guān)注排水防澇。速生期是苗木地上部分蒸騰最強的階段,需肥水量增多,要多施氮素肥料,且適量適時追肥,確保以蛋白質(zhì)為主要成分的原生質(zhì)合成,提高苗木生長。在苗木長出4~5個側(cè)根時,進行第一次追肥,到7月下旬要禁止追氮肥,應追施一些磷鉀肥。每次追肥后,務必澆足水,控制燒苗。此外,速生期也是落葉松常見病蟲害高發(fā)期。要提前進行預防,運用適當比例配制的藥劑進行噴霧防治。
2.4硬化期(生長后期)
硬化期,是指自苗木高生長明顯下降到根系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截止,可粗生長仍在進行中。此階段苗木徑生長提速,整體木質(zhì)化,并漸漸封頂構(gòu)成冬芽,體內(nèi)含水量下降,營養(yǎng)物質(zhì)進入貯存階段,抗逆性較強。此階段可禁止除草松土、灌水和追肥等作業(yè),讓苗木可以充分木質(zhì)化,控制苗木徒長,來提高抗寒能力,確保順利越冬。等苗木停止生長后用標準行法或標準地法按照規(guī)定的苗木地徑、高度確定苗木總產(chǎn)苗量和畝產(chǎn)量。還構(gòu)成苗標準的苗木(苗高不足20厘米,地徑0.3厘米以下)應再移植培育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