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琢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復蘇后行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觀察
李玉琢
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復蘇后的靜脈溶栓治療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經心肺復蘇救治成功后的52例患者(復蘇時間小于10min),30例復蘇后經家屬同意給予靜脈溶栓治療(溶栓組),另外22例給予常規(guī)治療措施,并未溶栓(對照組)。比較2組冠脈再通率以及臨床療效。結果 溶栓組30例患者治療后冠狀動脈再通19例(63.33%),對照組再通3例(13.64%),2組再通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溶栓組臨床療效良好17例,良好率為56.67%,優(yōu)于對照組的13.64%(P<0.05);溶栓組死亡2例,死亡率6.67%,低于對照組的36.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復蘇成功后給予靜脈溶栓治療冠脈再通率高、臨床療效好,值得臨床推廣。
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心肺復蘇
急性心肌梗死指急性心肌缺血壞死,大多在冠脈病變基礎上,發(fā)生冠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后,循環(huán)功能嚴重障礙,危及生命。早期治療急性心肌梗死,關鍵在于打通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心肌供血[1]。靜脈溶栓療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復心肌再灌注方面,療效肯定,實施簡便,但靜脈溶栓應用于心肌梗死心肺復蘇后的患者時,療效仍有較大爭議[2-3]。選擇52例心肌梗死心肺復蘇(時間小于10min)后患者,比較溶栓治療患者與未溶栓患者的冠狀動脈再通率以及臨床效果,以探討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復蘇成功后給予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意義,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醫(yī)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經心肺復蘇(復蘇時間小于10min)救治成功后的52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均有典型臨床表現(xiàn)、心電圖改變及心肌酶譜改變,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4]。其中30例復蘇后經家屬同意采用靜脈溶栓,為溶栓組;另外22例采用常規(guī)治療,未使用溶栓,為對照組。溶栓組男22例,女8例,年齡52~75歲,平均(66.32±3.16)歲,體質量68~84kg,平均(73.84±4.63)kg,前間壁心肌梗死12例,高側壁心肌梗死11例,下壁合并右心室梗死7例;對照組男
15例,女7例,年齡58~75歲,平均(67.54±3.24)歲,體質量
66~85kg,平均(77.82±5.23)kg,前間壁心肌梗死4例,廣泛前壁心肌梗死5例,側壁心肌梗死3例,下壁心肌梗死1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質量、心梗部位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靜脈溶栓方法 心肺復蘇成功后,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包括:監(jiān)護、休息、止痛,抗血小板、抗凝、調脂、抗休克、抗心力衰竭等。溶栓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靜脈溶栓,具體實施方法可選:(1)30min內靜注尿激酶150萬~200萬U。(2)60min內靜注鏈激酶或重組鏈激酶150萬U。(3)重組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rt-PA)選擇性激活血栓部位的纖溶酶原,100mg在90min內靜注。
靜脈溶栓需注意:(1)嚴格把握適應證和禁忌證。(2)若無禁忌應盡快實施溶栓,不得耽誤病情。(3)溶栓過程中應嚴密監(jiān)護患者生命體征。(4)注意鏈激酶的過敏反應。(5)使用rt-PA前后,需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1.3 評價標準 冠脈再通的標準:(1)2h內心電圖抬高的ST段下降50%以上;(2)2h內胸痛等臨床癥狀緩解;(3)2h內出現(xiàn)再灌注性心率失常;(4)心肌酶峰值提前出線。也可行冠狀動脈造影明確。
療效評價標準[5]:療效良好:臨床癥狀緩解,心電圖、心肌酶譜較前改善,數(shù)日內恢復正常,30d內未死亡、未出現(xiàn)出血等并發(fā)癥、未出現(xiàn)嚴重心律失常,Killip分級Ⅱ級以下,否則為療效不良。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冠脈再通情況比較 根據上述標準判斷,溶栓組30例中冠狀動脈再通19例,再通率63.33%;對照組22例中冠脈再通3例,再通率13.64%。溶栓組再通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臨床療效比較 根據上述標準判斷,溶栓組良好率為56.67%,死亡率為6.67%;對照組良好率13.64%,死亡率36.36%。溶栓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情況(n)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腦血管疾病中較嚴重的一種疾病,多發(fā)于40歲以上成年人,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且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6]。發(fā)病時,冠脈管腔閉塞,血供急劇減少,而側支循環(huán)還未建立,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引發(fā)嚴重的循環(huán)障礙,患者出現(xiàn)胸部劇痛、惡心嘔吐、休克、心力衰竭等癥狀,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對急性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后,患者心跳及呼吸得以恢復,生命得到挽救,但心肺復蘇導致肋骨、肺組織及縱膈內器官的損傷不可避免,有學者認為,此時進行溶栓,激活纖溶系統(tǒng),凝血功能下降,可能會加大患者出血風險,影響臨床療效[7]。
本研究結果顯示,溶栓組的冠狀動脈再通率63.33%、臨床療效良好率56.67%、死亡率6.67%,均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P<0.05)。研究表明,雖然超過10min的心肺復蘇是溶栓治療的禁忌證,但只要不出現(xiàn)肋骨骨折、血胸、心包填塞等復蘇并發(fā)癥,仍可進行積極的溶栓治療,臨床效果值得肯定[8]。需要注意的是,在溶栓過程中,須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及心電圖的變化,準備搶救設備及人員,以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復蘇后,在復蘇時間不長的情況下,積極采用溶栓治療,可以提高冠狀動脈再通率,有很好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值得臨床借鑒。
[1] 羅莘.急診介入治療合并院前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7):61-63.
[2] 王日興,符愛玉,李詩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復蘇后靜脈溶栓臨床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1,22(18):27-28.
[3] 呂愛蓮,胡松.急性心肌梗死心臟驟停心肺復蘇后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20(3):451-453.
[4] 朱靈燕.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6):48-49.
[5] 裴鳳群.延遲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27):117-118.
[6] 田靜峰,李俊德,雷燕,等.中國26家三級甲等中醫(yī)醫(yī)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臨床特征及治療狀況調查[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32(3):329-332.
[7] 馮汀蘭,趙宇芳.溶栓時機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2):235-236.
[8] 陳軍.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驟?;颊咝姆螐吞K后尿激酶溶栓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學,2012,32(1):68-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064
吉林 138000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醫(yī)院心內呼吸一科(李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