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濤
唯一一件傳世墨跡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與父親皆為北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中有兩位和他一生關(guān)系重大—老師歐陽修、好友王安石。年輕時曾鞏與王安石就是好友,但是為官之后,兩人政治理念不同。1069年,王安石得神宗信任,推行新法,50歲的曾鞏主動要求離京任地方官。
不料,這一去就是整整12年?;鼐┻t遲無望,曾鞏內(nèi)心糾結(jié)。此時,他收到一位朋友的來信,《局事帖》就是他寫下的回信。當時的曾鞏已是花甲老人,外放12年遲遲未能回歸京城,因此,他在這封書信中闡發(fā)了苦悶沉郁的心境。寫完《局事帖》不久,曾鞏終于得召返京。但僅過了3年,他便離世了。
“局事多暇,動履禔福。去遠誨論之益,忽忽三載之久。跧處窮徼,日迷汩于吏職之冗,固豈有樂意耶?去受代之期雖幸密邇,而替人寂然未聞,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曠弛,實自賢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謝左右,庶竟萬一。余冀順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專此上問,不宣。鞏再拜運勾奉議無黨鄉(xiāng)賢。二十七日。謹啟?!边@短短124個字的信中,曾鞏將長年外放的苦悶直白道來,讀來意味深長。
專家的考證
《局事帖》行文一波三折、暢達流利,字跡簡嚴靜重、回味無窮。古代書畫收藏家朱紹良研究考證后認為,此幅書札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曾鞏的唯一墨跡。一時間大家對書札的材料不知其詳,有些鑒定專家認為是藏經(jīng)紙,也有人認為是抄書襯紙。經(jīng)書畫鑒定泰斗傅熹年先生鑒定,此幅書札是寫在了一頁宋版書的背面。經(jīng)查,曾鞏書札是寫在《三國志·魏志·徐奕傳》卷二十第10頁殘紙上,而書紙版心書口處有刻工“王宗”款識,王宗是南宋高宗紹興年(1131-1162年)刻工,北宋的曾鞏怎會寫在南宋刻本書紙殘頁上呢?
“我查閱了宿白先生《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第19頁,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詔選官詳?!度龂尽贰稌x書》《唐書》……咸平五年(1002年)校畢,送國子監(jiān)鏤板。因此可以得到一種解釋:高宗紹興年間王宗復(fù)刻《三國志》,但是,靖康之后,汴京一片廢墟,這些雕版基本都毀于戰(zhàn)火。就算沒有被毀,也不可能將如此沉重的雕版運往南方,從字口來看又不像復(fù)刻雕版?!?/p>
“經(jīng)傅熹年先生指點,我查找了上海博物館所藏《宋人尺牘·王安石集》,整套文集都是刻在宋人尺牘之上。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曾鞏的《局事帖》,就像宋人尺牘被刻成《王安石集》,在紹興年間被后人拓印,王宗所刻《三國志》一書?!?/p>
《局事帖》中,收信人寫的是“運勾奉議無黨鄉(xiāng)賢”。學者徐邦達在《古代書畫過眼要錄—晉隋唐五代書法》中提到,“運勾”當是“發(fā)運司管勾文字”的簡稱。朱紹良先生考證出收信人“無黨鄉(xiāng)賢”是指歐陽修的學生徐無黨。徐無黨(1024-1086年),初名光,浙江永康五崗塘村人,北宋時期任澠池縣令,歐陽修曾有《送徐無黨南歸序》詩:“其文辭日進,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氣而勉其思也,故于其歸,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為文辭者,亦因以自警焉?!庇纱丝梢娫柵c徐無黨的關(guān)系。那么曾鞏赴越州之時,徐無黨正在為歐陽修《新五代史》作注釋。翌年,也就是熙寧四年(1071年)曾鞏寫信給徐無黨,抱怨公務(wù)繁多,何時能遠離冗繁的事務(wù)。
關(guān)于《局事帖》的寫作時間,朱紹良先生認為:“經(jīng)查曾健峰先生所作《曾鞏年譜》及《宋朝政要策》,曾鞏是熙寧二年(1069年)51歲赴越州(今紹興市)做通判,熙寧四年(1071年)53歲離越州赴齊州(今濟南市),直至熙寧十年(1077年),曾鞏分別任襄州(今襄陽市)知州、洪州(今南昌市)知州。根據(jù)《局事帖》中的“受代之期”判斷,當為曾鞏赴越州第三年,也就是熙寧四年所寫。
流傳有序的《局事帖》
《局事帖》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曾鞏傳世墨跡。根據(jù)古書畫鑒定家尹光華的介紹,在900多年中,《局事帖》被多位重要收藏家珍藏,包括何良俊、項元汴、安儀周、王芑孫、曾燠、費念慈、許源來、張珩、張文魁等。
朱紹良在《我讀張蔥玉》一文中提到,人們青睞北宋曾鞏的書札,源于此幅作品曾由張蔥玉收藏。據(jù)朱紹良透露,從作品的收藏印可見此幅作品確實源于鑒定泰斗張蔥玉之手。后來,他因為賭博,將《局事帖》輸給了收藏家譚敬,隨后《局事帖》被帶到美國。
1996年,《局事帖》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50.8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451.91萬元)被著名收藏家尤倫斯夫婦買下。而后,在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尤倫斯夫婦藏重要中國書畫”專場中,曾鞏的《局事帖》再次現(xiàn)身,當時估價為1200萬元至1800萬元,最終以1.0864億元成交,成為第一件破億元的中國書法作品。2008年出現(xiàn)的世界金融風暴,使得許多海外收藏家急于變現(xiàn)藏品,尤倫斯夫婦將《局事帖》送交保利進行拍賣,歷時13年,增值23倍。根據(jù)朱紹良分析,曾鞏這件書法作品曾經(jīng)受到過質(zhì)疑,但是經(jīng)過對著錄的分析、比對,被斷定為真跡,因此其價值也經(jīng)歷了迅速提升。
朱紹良的學生崔怡女士在文章中指出:“因為是孤品,后人只能從筆墨、用紙、書寫風格、書寫內(nèi)容、款識、收藏以及著錄來分析此幅尺牘。從書寫格式、行文措辭來看,符合北宋書寫風格及宋人尺牘格式。包括落款處鈐‘曾鞏再拜朱文水印,也是宋人尺牘的常見樣式。參閱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一、二書》《上杜相公書》《與撫州知州書》《再與歐陽舍人書》等,此帖行文、措辭均符合曾鞏及北宋書寫風格??妓稳诵旁朔N格式已較為常見,如歐陽修《致端明侍讀留臺執(zhí)事尺牘》在落款處鈐‘六一居士印。而書中筆墨也符合宋人承傳晉唐嚴謹、內(nèi)斂的書風,以及行筆轉(zhuǎn)折方硬、頓挫有力等風格?!?/p>
《局事帖》為曾鞏書寫的一封尺牘。此幅尺牘是曾鞏目前存世的唯一墨跡。落款“運勾奉議無黨鄉(xiāng)賢”,據(jù)史料記載應(yīng)為歐陽修學生徐無黨。曾鞏給徐無黨寫的此封問候信中表達了公務(wù)繁多,向往能夠遠離政務(wù)的理想。應(yīng)該說這是了解當時官員日常生活的一幀珍貴墨跡。
此作上鈐有明代收藏巨擘項元汴、清代收藏大家安岐、民國著名鑒定家張珩等名家在內(nèi)的十幾枚藏印。可以看出古今三大收藏大家對此幅作品的意見一致,無可厚非。
歐陽修、曾鞏、徐無黨均已離我們遠去,但是一封十三行的書信留下了歷史的見證,也給后世留下了一窺北宋大文學家遺風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