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紅梅
【摘 要】
在新課改的教學大環(huán)境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讀寫結合,不僅能夠順應形勢地發(fā)展素質教育,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學習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學科意識。就教學實踐而言,閱讀教學的側重點需要放在寫作技巧的培養(yǎng)上,在有技巧支撐的基礎上對寫作教學重視情感的體驗,達到教學中有效的讀寫結合。
【關鍵詞】
高中語文 讀寫結合 方法
一、重新認識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互動關系
(一)閱讀對寫作的作用是能開闊學生思維,激發(fā)靈感
古有“胸有成竹”的說法,這是在有知識積累支撐的前提下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這體現(xiàn)了讀的基礎性作用。此外,在不斷地閱讀積累的過程中,還能夠掌握一定的寫作規(guī)律和方法,強化整體寫作水平[1]。所以,整體而言,閱讀對寫作的影響是在長期的積累過程中實現(xiàn)的,通過豐富的積累,為寫作提供素材,做到文思泉涌、下筆有神。
(二)寫作對閱讀有促進作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對心理結構的外化展示,在寫作過程中,需要將自己的語言積累充分有效的調動起來,并通過掌握的技巧進行不斷的整改,將語言進行精煉,使表達更加準確。寫作不僅能夠對自身的語言表達進行錘煉,還能在提升語言能力的同時增強對文字的感知能力,運用到閱讀中時,能夠提高對文章的理解力和感知力,更加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內涵和中心意圖,促進思維能力的完善和發(fā)展,有效提高閱讀水平和能力[2]。
二、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
(一)解決寫作困難
通過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教材中寫作方式的探索,進而對文中所表達的情感能夠更加全面充分的理解。在日常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在寫作中總會面臨不知如何下筆的困境,而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提供足以進行借鑒和評判的對象和依據,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寫作困難。
(二)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表達
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自我構建語文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自己進行語文學習的行為思想和基本準則,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實現(xiàn)學生進行自我表達,將自身的中心意圖進行明確的展示和說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進行知識積累和完善的前提下,能夠有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世界觀。
三、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方法探究
(一)對閱讀中的精彩語段進行模仿寫作
在對教材文章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可以引導性地要求學生對閱讀中精彩語句或者段落進行模仿寫作。比如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我有一個夢想》一文,教師可以對文章中所用的反復的寫作方法進行分析,然后教師可以重新設立主題,讓學生進行反復手法的模仿寫作,然后將學生的作品同文章進行比較,可以使學生在更深刻的了解文章意境和用詞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進而進行改正和提高[3]。
(二)借鑒文章的行文思路
《滕王閣序》是蘇教版以文氣為主的代表作,展現(xiàn)了磅礴的氣勢和唯美講究的辭藻,是王勃作品的精華,堪稱“字字考究,多一詞則繁,省一詞則亂”?!峨蹰w序》是傳統(tǒng)詩詞文氣的代表,每詞皆是景,文中運用多種修辭,雙關、襯托、渲染、比喻、反詰、典故等等,使文章精煉又含蓄,華美又明快,更是吟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教學時,教師可以王勃當時的處境出發(fā),分析這位英年早逝的千古奇才的驚艷絕倫,《滕王閣序》中有太多可供教學的片段,教師可以引導性地為學生提供行為思路,比如整篇文章中引用的典故,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作者的博學,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整體思路更加簡潔清晰,也可以通過典故的運用明確作者的態(tài)度和觀點,掌握閱讀的關鍵理解點,也可以借鑒到自己的行為寫作中去。當然,有效運用典故還需要學生有足夠的文學修養(yǎng),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推薦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優(yōu)秀作品,擴展題他們的知識面和自身積累[4]。
(三)提高寫作境界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的課文均是各個領域各個年代的精華,在教師引導性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提升文學修養(yǎng),并在教育教學的影響下提高寫作的整體水平與境界。就以最能體現(xiàn)境界的景物描寫而言,前面提到的《滕王閣序》便是個中翹楚,還有柳永的《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離別贈景,再到近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過擬人化描寫創(chuàng)建了一個動蕩年代的安樂凈土,再到郁達夫《故都的秋》,通過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使處于凄涼、黑暗的作者尋到了棲息的港灣。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襯托出內心真實的感情和意圖,這樣的寫作手法比直白的描寫心情要更加的具有深意和內涵,學生可以在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寫作境界。
(四)在精神上理解文章的真實內涵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性格鮮明的任務描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任務性格分析,在自我感知的過程中完善精神層面的想法和概念。比如《鴻門宴》,這是項羽邁向失敗的起點,暴露了性格中太多的缺憾,但是從古至今,太多人敬佩項羽的豪情,鄙夷劉邦的畏怯,項羽雖敗猶榮,李清照評“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在精神上給予的認同,所以,在進行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人物的精神,進而達到共鳴,完善自我的精神內涵。
【結 語】
語文教學是感性而靈活的,在教學中有太多的未知,教師或許會因為自身的感情驅使在教學中偏離原本的備課思路,所以,在高中教學中引入讀寫結合的教育方法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開展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在進行兩者能力提高的同時,豐富自身精神內涵,真正意義上提高語文知識和文學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明明.高中語文讀寫結合問題探究【J】.語文天地,2012(07)
【2】洪祖臻.高中語文教材教學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03)
【3】羅德香.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方法探究【J】.語文天地,2015(13)
【4】王愛平.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索【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07)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二五”課題《三維互動作文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SJ-740)的階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為課題核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