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
高壓旋噴注漿技術在既有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處治中的應用
劉洋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以一個具體工程項目為例,介紹了高壓旋噴注漿技術在四川地區(qū)既有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處理中的應用,說明了其施工工藝,重點對該技術中的水泥用量和成樁直徑進行了討論,為類似處治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路;高壓旋噴注漿技術;路基沉降
高壓旋噴注漿技術是通過鉆桿的旋轉、提升,高壓水泥漿由水平方向的噴嘴噴出形成噴射流,切割土體并與土拌合形成水泥土豎向增強體。中國沿海諸省、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qū)高速公路發(fā)展較快,這些地區(qū)的地基土具有含水率高、壓縮性大、滲透性差、靈敏度高、強度低和厚度不均的特點,由此產生的高速公路工后沉降問題非常突出,高壓旋噴注漿作為處理路基沉降的一種方法得到大量應用。
與沿海地區(qū)不同,四川屬于多山地區(qū),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出現(xiàn)的軟基處理或路基沉降處治較少采用高壓旋噴注漿技術。原因在于四川地區(qū)地質結構千變萬化,路基沉降處治方法很多,每種處治方法適應的情況不一樣。該文以一具體工程項目為例,探討高壓旋噴注漿技術在四川地區(qū)既有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處治中的應用。
四川北部某高速公路2010年5月通車,其巴中西互通A匝道AK0+283—473填方路基段自通車后多次產生沉降變形和路面開裂。2013年6月調查時,路基沉降仍在繼續(xù),急需處治。經過地質勘察,其平面和典型地質斷面如圖1、圖2所示。
該路段右側為槽形地帶,AK0+315處為沖溝排水通道,但路基填筑中未布設涵洞等排水措施形成攔水結構,導致水體主要以下滲為主,沖溝溝口坡洪積塊石儲水量極為豐富?,F(xiàn)場鉆孔顯示,路基內部地下水位線位于路面以下4~10 m,黏土層頂面以上0.2~4.5 m,地下水位線高出填筑體底面1~4.5 m,此處松散層水體多橫穿路基往下游排泄,極大軟化了路基下原黏土層;同時右側排水溝多段毀壞,地表水體部分下滲至填筑界面,導致路基填筑體底面下黏土層軟化,承載力降低,形成軟弱地基,致使路基產生下沉,路面產生裂縫。
圖1 某高速公路AK0+283—473填方路基段平面示意圖(單位:m)
圖2 某高速公路AK0+283—473填方路基段典型地質斷面(單位:m)
選用3種方案進行比選:方案一以旋噴樁為主。旋噴樁施工時A匝道需半幅封閉,對高速公路干擾較大;旋噴樁施工設備較小,但施工工藝較成熟,施工工期有保證。就其處治效果來說,旋噴樁對填筑土體和黏土層進行預加固后,可使地基承載力提高,并可有效抵抗地下水的軟化,有利于地表排水系統(tǒng)的恢復和完善,也可防止水體下滲。方案二以頂推涵管為主。針對水體排泄不暢的主要原因,在AK0 +315處由路基左側往右側頂推涵管,使地面水體排出;頂推涵管等均在高速公路以外施工,對高速公路干擾較小。但頂推涵管需用專門設備,施工工藝較復雜。由于涵管上、下土層厚度和巖性不均,涵管自身穩(wěn)定性難以保證,若涵管破壞,則水體仍會滲入路基中,處治效果難以達到。方案三以CFG樁為主。CFG樁施工時A匝道需半幅封閉,對高速公路干擾較大。因土中含塊碎石較多,振動沉管CFG樁施工難度大,螺旋鉆CFG樁更無法實施。由于施工可實施性差,處治效果難保證。
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處治方案一雖處治費用較高,但處治效果較好;方案二雖處治費用最低,但處治效果難以保證;方案三處治費用與方案一相當,但受巖性影響,施工可實施性差。故推薦采用方案一進行處治。
旋噴樁的布設如圖3所示。旋噴樁縱向間距2.0 m,排距2.0 m,處治范圍為路面以下0.9 m至基巖面區(qū)域內的填筑土層和黏土層。
旋噴樁主要工藝參數(shù):1)設備。發(fā)電機組動率≥120 k W,高壓注漿泵壓力表值≥40 MPa。2)旋噴樁設計樁徑為40 cm,采用雙管法。3)水灰比為1∶1,采用強度等級為4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用量380 kg/m,適當添加水玻璃或氯化鈣等早強、速凝劑。旋噴樁樁體7 d后抗壓強度應不小于1.5 MPa,28 d后抗壓強度應不小于5 MPa。施工前,需根據(jù)設計樁體強度要求做現(xiàn)場試驗,以確定施工水灰比、提升速度和轉速。4)漿液壓力≥20 MPa,噴漿量>60 L/min,噴嘴直徑2.0~2.5 mm,噴嘴2個。5)注漿管直徑42~50 mm,提升速度10~20 cm/min,旋轉速度5~15 r/min。開噴時,噴桿需下到孔底后進行試噴,當各參數(shù)達到設計要求且孔口返漿濃度大于進漿濃度時方可提升噴桿。由于路基填料為砂泥巖片塊石,旋噴樁施工需采用先鉆進成孔,再利用注漿管噴漿的方式。
圖3 旋噴樁布置示意圖(單位:m)
4.1關于水泥用量的討論
旋噴樁水泥用量依據(jù)試樁結果而定。該工程選用3組參數(shù)進行6次試樁,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1)樁徑及均勻性。挖開樁頭進行樁徑及外觀檢測。結果顯示:1#~4#樁有效樁徑不能完全滿足該工程高壓旋噴樁孔徑要求;5#、6#樁有效樁徑可滿足要求,旋噴樁體中土體顆粒與水泥漿液混合均勻,在土層中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固結體,對改善地基承載力起到一定作用。
(2)鉆芯取樣進行抗壓強度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1#、2#樁7 d抗壓強度為1.1 MPa,3#、4#樁7 d抗壓強度為1.4 MPa,5#、6#樁7 d抗壓強度為1.7MPa。該工程要求樁的7 d抗壓強度不小于1.5 MPa,1#~4#樁不滿足要求,5#、6#樁滿足要求。
(3)水泥滲入量。根據(jù)表1所示試驗樁施工參數(shù),高壓旋噴樁在施工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提升速度與樁體每米水泥用量成反比,提升速度快,水泥滲入量降低;提升速度慢,水泥滲入量增加。1#、2#樁平均提升速度20 cm/min,水泥滲入量平均值為260 kg/m,其有效樁徑和7 d抗壓強度不能完全滿足設計要求;3#、4#樁平均提升速度16.3 cm/min,水泥滲入量平均值為330 kg/m,其有效樁徑和7 d抗壓強度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5#、6#樁平均提升速度14.5 cm/min,水泥滲入量平均值為398 kg/m,其有效樁徑和7 d抗壓強度可滿足設計要求。
不同工程的水泥用量不同,設計時沒有現(xiàn)成的量可以參照,故試樁非常重要。對于該工程,在保證設計對高壓旋噴樁孔徑、無側向抗壓及單樁承載力要求的情況下,建議旋噴壓力取22~25 MPa、平均提升速度為14.5 cm/min、水灰比取1∶1、旋轉速度取5~15 r/min、水泥滲入量取398 kg/m。
表1 試驗樁施工參數(shù)
4.2關于成樁直徑的討論
根據(jù)圓形斷面自由紊動射流理論,文獻[3]給出了預測旋噴樁半徑R的計算公式:
式中:D0為鉆桿直徑(m);a為引進參數(shù)(s/m);Q為水泥漿流量(m3/s);M為噴嘴個數(shù);d0為噴嘴直徑(m);qu為土體抵抗力(k Pa);patm為標準大氣壓值(k Pa)。
文獻[7]指出對于黏性土,qu可采用土體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對于無黏性土,可采用下式計算:
式中:tf為抗剪強度(k Pa);σ′為有效應力(k Pa);φ′為有效摩擦角。
文獻[7]~[10]給出了a與黏粒含量之間明顯的線性關系,對于三重管法:
式中:Mc為黏粒(粒徑小于5μm)含量(%)。
旋噴樁半徑R計算參數(shù)及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旋噴樁半徑R計算參數(shù)及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相近,在前期設計時可參考式(1)對一些參數(shù)進行估算。
(1)高壓旋噴注漿技術施工設備較小,施工工藝較成熟,施工工期有保證。旋噴樁對填筑土體和黏土層進行預加固后,可使地基承載力提高,并可有效抵抗地下水的軟化。對于路堤含較多塊石的該工程依舊適用,且施工完成后至今未出現(xiàn)路基沉降,說明處治效果達到了設計要求。
(2)不同工程水泥用量不同,設計時沒有現(xiàn)成的量可以參照,因此試樁非常重要。該工程旋噴樁水泥用量依據(jù)試樁結果確定。
(3)基于圓形斷面自由紊動射流理論的旋噴樁半徑R預測公式的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相近,在前期設計時可參考該公式對一些參數(shù)進行估算。
參考文獻:
[1] JGJ 79-201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S].
[2] 呂若冰,孔綱強,沈揚,等.高壓旋噴樁法在既有高速公路軟基治理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15(1).
[3] 顧紅偉,孔綱強,丁選明,等.高壓旋噴樁處治已通車高速公路軟基分析[J].施工技術,2014(7).
[4] 胡志輝,周前.高壓旋噴樁加固高速公路軟土地基的應用實踐[J].山西建筑,2007(16).
[5] 梁永貴.公路施工中高壓旋噴樁技術的應用[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4(12).
[6] 陳華,洪寶寧.高壓旋噴樁在加固高速公路軟基中的應用[J].公路,2003(10).
[7] 王志豐,沈水龍,許燁霜.基于圓形斷面自由紊動射流理論的旋噴樁直徑計算方法[J].巖土工程學報,2012,34(10).
[8] Shen S L,Luo C Y,Xiao X C,et al.Improvement efficacy of RJP method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A].Advances in Ground Improvement:Research to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C].2009.
[9] Modoni G,Croce P,Mongiovi L.Theoretical modeling of jet grouting[J].Géotechnique,2006,56(5).
[10] Ho C E.Analysis of deep jet grouting field trial in clay[A].Contemporary Topics in Ground Modification,Problem Soils,and Geo-Support[C].2009.
中圖分類號:U41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2668(2016)03-0113-03
收稿日期: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