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在達成160多項成果后于昨天結束,同時這次對話可以被媒體用來炒作的分歧也足夠多。但是克里國務卿昨晚向記者表示,雙方的這次對話“非常有成果”,對中國境外NGO管理法的討論“深入且全面”,他感到“非常高興”,這是他所參加的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最富有成效的一次”,這幾個“非常”和“最”讓不少西方人士感到了驚訝。
通常都是中國更愿意強調對話取得的成果,美方向媒體透露出來的分歧往往比中方透露的要多。
雙方在南海上的分歧不太可能通過一次戰(zhàn)略對話解決,但是克里昨天晚上也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也說會尊重航行自由和飛行自由,奧巴馬總統(tǒng)的政策實際上與中國的政策能夠很好地對接”。
經濟對話被媒體聚焦最多的是關于中國去鋼鐵等產能的話題,這主要是美方之前炒作的結果。美方代表團提出中國鋼鐵等產能過剩“拖累了”世界經濟,這一說法得到西方媒體的廣泛傳播。中國財長樓繼偉批評美方言過其實,他指出當初中國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提振世界需求,全球都為中國叫好,“現在說中國產能過剩對全球造成拖累,當時怎么說的?”
人們的通常印象是:中方更愿意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強調兩國的合作面,美方的態(tài)度則不怎么穩(wěn)定,這顯示了中國對維持良好的中美關系似乎更在意些。原因是中國的總實力弱于美國,中國很重視中美關系對自己整體外交形勢乃至國內形勢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國社會的普遍態(tài)度。
對美國來說,需要處理好中國崛起對亞太產生的格局性影響與中國和平崛起愿望之間的微妙關系,它需區(qū)分什么是中國對美發(fā)出的真正挑戰(zhàn),什么是守成大國因為面對崛起大國有一些固有焦慮而產生的錯覺。
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似乎為兩國厘清關系提供了機會,比如,兩國關系多年來“斗而不破”的特殊規(guī)律到底有多穩(wěn)定。“斗”的點顯然在增多并變得尖銳,“不破”的現實利益也越來越大。就南海問題來說,如今它已成為中美關系的突出懸念,那么究竟中美關系“斗而不破”的邏輯將馴服南海問題,還是南海問題的尖銳性最終會突破兩國關系的穩(wěn)定性,這似乎成了懸念之中的懸念。
中美社會都充滿驕傲,希望各自的政府強硬應對挑戰(zhàn)。但是兩國民眾總的來說又都不希望彼此走向軍事沖突,兩國政府需對此有清醒了解。如果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安全競爭最終得到平穩(wěn)、強有力的管控,和平成為整個亞太牢不可破的局面,那么中美兩國政府必將受到歷史的褒獎。這種褒獎恐怕不是諾貝爾和平獎可以表達的。
北京和華盛頓都需維護中美的各自利
益,在重大問題上后退會受到嘲笑,這種嘲笑必將轉化成政治壓力。如何在為國家利益作出堅守的同時,又能讓亞太和平與穩(wěn)定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當下和未來很長時期內,這對中美兩國政府都是艱難挑戰(zhàn)。
總的看來,中美直到今天的博弈保持了整體的文明。中國無疑是非常溫和、謹慎的崛起大國,美國作為守成大國迄今為止也沒有給中國來“最狠的”,不知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上雙方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這種認知上的默契。
中美關系無法用“好”或“壞”來簡單評價,重要的是,它短時間內不可能“好”到消除所有戰(zhàn)略互疑的程度,又決不應“壞”到兩國的所有對話和管控機制在它面前毫無作用,只能眼看著它自由落體般下墜。
美國軍方近來釋放了華盛頓戰(zhàn)略界對華思維比較陰暗的一面,通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美方似乎往回拉了拉。然而美方是否會克制自己在南海上對中國的挑釁,仍將是不確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