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恒 孫霞 李志軍 黃長福 金俊香
摘 要:通過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間小區(qū)試驗,設計了施氮的5個水平,分別測定了蒲公英產量及品質指標,研究施氮肥對蒲公英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施氮量為160 kg·hm-2時蒲公英達到最高產量1 291.24 kg·hm-2。施氮量超過160 kg·hm-2時產量逐漸降低;葉綠素含量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肥320 kg·hm-2時葉綠素達最高55.32;適量施用氮肥能顯著提高蒲公英的VC、總糖、粗蛋白的含量;當施氮量為240 kg·hm-2時蒲公英的VC和總糖含量最高,分別為11.57 mg·g-1和19.77%,施氮量為160 kg·hm-2時粗蛋白含量達最高值0.16 mg·g-1;從結果中可知人工種植蒲公英的施氮量在160~240 kg·hm-2之間品質和產量達到最佳。
關鍵詞:氮肥;蒲公英;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S647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06.010
Influence of Applying Nitrogen Fertilizer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Dandelion
XU Zhiheng1,2 ,SUN Xia1,2 ,LI Zhijun1,2 ,HUANG Changfu1,2,JIN Junxiang1,2
(1.College of Grassland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China;2.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Key Laboratory, Xinjiang Laboratory of Soil and Plant Ecological Process in Arid Zone, Urumqi,Xinjiang 830052,China)
Abstract: By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of field experiment, the design of the nitrogen (the urea), five levels, the influence of applying nitrogen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dandelion were studied. indicators of dandelion yield and quality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est yield of dandelion were 1 291.24 kg·hm-2 when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f 160 kg·hm-2. When more than 160 kg·hm-2 of nitrogen, the production of dandelion reduced gradually; Chlorophyll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at the time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f 320 kg·hm-2 ,reached the highest 55.32 chlorophyll. Rational nitrogen application could improve the dandelion VC, total sugar, crude protein content significantly. When nitrogen fertilization was 240 kg·hm-2 that dandelion VC 11.57 mg·g-1 and total sugar 19.77% were the highest, When nitrogen application was 160 kg·hm-2 that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the highest value 0.16 mg·g-1.From the results of the nitrogen dandelion , the best amount of nitrogen was between 160 to 240 kg·hm-2 ,cultivated dandelion quality and yield were optimal.
Key words: nitrogen fertilizer; dandelion; yield; quality
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婆婆丁、奶汁草、苦苦草等,是最常見的野菜資源之一。蒲公英因營養(yǎng)豐富可作鮮食蔬菜[1],又有清熱降火[2]和保肝利膽[3]等藥用價值,具有藥食兼用的功效,人們對蒲公英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國內對蒲公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營養(yǎng)成分分析[4-5]、新型材料[6]、醫(yī)療保健[7]、生態(tài)保護[8]、畜牧產業(yè)[9]等方面。隨著蒲公英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僅依賴采摘自然野生的蒲公英遠遠不夠,因此,蒲公英人工栽培的面積日益擴大,大規(guī)模的蒲公英生產基地逐漸增多[10]。然而,關于人工栽種蒲公英的管理技術的報道并不多,對蒲公英平衡施肥及養(yǎng)分吸收的研究更是少見。蒲公英在整個生育期都對氮肥有很大的需求,優(yōu)化氮肥水平是保證蒲公英產量和品質重要的措施。目前國內以蒲公英為材料研究其養(yǎng)分吸收及利用的文章并不多,蒲公英因其藥食兼用的特性,蔬菜的養(yǎng)分需求規(guī)律對其同樣適用,適量增施氮肥,能顯著改善蒲公英的產量和品質,同時促進各器官對其他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在人工栽種蒲公英技術中,也有建議施肥的報道[11]。所以,探究蒲公英最佳的施肥量對蒲公英產量及品質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endprint
筆者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蒲公英各生育期葉片的SPAD值,測定了蒲公英產量及總糖、VC、粗蛋白等品質指標,探究施氮對蒲公英產量及品質的影響,旨在為人工栽種蒲公英提供合理施肥指導的理論依據,從而經濟有效地指導農業(yè)生產。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試驗于2015年4月在新疆農業(yè)大學三坪農場實習基地進行,地理位置為東經 80°07′,北緯 47°52′,地處天山山脈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頭屯河沖積扇上。海拔922 m。屬中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光照資源豐富,年降水量為 158 mm,年均蒸發(fā)量2 647 mm,年平均日照時數 2 900 h,年平均大于10 ℃的積溫3 500 ℃,無霜期為171 d,土壤為黃板土。試驗田土壤全氮含量2.88 g·kg-1,堿解氮84.42 mg·kg-1,有機質23.16 g·kg-1,速效磷26.09 mg·kg-1,速效鉀231.15 mg·kg-1,pH值8.61,電導率102.8 us·cm-1。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5個氮肥水平,氮肥為尿素(含N46%),尿素用量分別為CK(0 kg·hm-2),N1(80 kg·hm-2),N2(160 kg·hm-2),N3(240 kg·hm-2),N4(320 kg·hm-2),按照總施肥量的30%,40%,30%分別在幼苗期、壯苗期和開花期進行追施;磷肥選用過磷酸鈣(含P2O5 18%)150 kg·hm-2,鉀肥為硫酸鉀(含K2O 50%)120 kg·hm-2,磷鉀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小區(qū)面積3×3 m2,小區(qū)間距2 m,各氮肥水平三次重復,共15個小區(qū),采用完全隨機排列。試驗采用東北大葉蒲公英,生育期為80~90 d左右,該品種特點為適應性強,葉片面積大,可以作為蔬菜收割鮮食。2015年5月25日播種,株距8 cm,行距15 cm,6月5日出苗,8月25日(成熟期)測定產量,全生長期82 d,灌溉方式為漫灌。
1.3 測定指標與方法
產量采用田間實收的方法進行,即在蒲公英收獲時,各處理按試驗小區(qū)分別收獲地上部分,測定各處理質量,按小區(qū)面積折算為公頃產量。
品質指標測定:分別于幼苗期(31 d)、壯苗期(46 d)、開花期(61 d)使用葉綠素儀(SPAD-502)測定SPAD值。在壯苗期(46 d)測定VC和總糖含量,VC用2,6-二氯靛酚鈉法測定;總糖用苯酚硫酸法[12] 測定;在成熟期(82 d)測定粗蛋白和灰分含量,粗蛋白用凱氏定氮法測定;灰分用干灰分法[13] 測定。
1.4 數據處理與分析
使用Excel和Spss20.0進行數據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所有數據測定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的形式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氮肥水平對蒲公英產量的影響
如表1所示,施肥顯著提高了蒲公英產量。各施氮肥處理與對照相比增產顯著,在各施氮處理下地上鮮質量增產效果由高到低為N2>N3>N4>N1>CK, 各處理之間差異比較顯著,地上部分處理N2(160 kg·hm-2)的產量最高,為1 291.24 kg·hm-2,是對照產量的2.61倍;地下部分各施氮處理與CK相比增產顯著,在N2(160 kg·hm-2)產量達到最高值,產量為255.71 kg·hm-2,比CK產量提高了15.41%,在各施氮處理下地下鮮質量增產效果由高到低為N2>N3>N4>N1>CK,可能是蒲公英在養(yǎng)分供給上先滿足地上部分,蒲公英地下部分產量對氮肥的需求較地上部分明顯減弱。
2.2 不同施氮水平對蒲公英品質的影響
氮素是植物合成葉綠素的獨特而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植物缺氮葉片會出現缺綠的癥狀。葉綠素的含量能反映植物氮素營養(yǎng)水平,在品種選育以及抗性研究等方面都有較大作用,為葉菜品質指標之一。各生育期蒲公英SPAD值變化見表2。在不同氮肥水平下,蒲公英幼苗期各處理SPAD分別比對照增加12.93%,13.47%,16.14%,19.67%;壯苗期各處理分別比對照增加9.47%,10.15%,10.29%,13.80%;開花期各處理分別比對照增加8.61%,14.26%,24.58%,28.05%。各處理均在開花期(61 d)達到最高值,在處理4(320 kg·hm-2)最高值為55.32個單位;分別比幼苗期增加了6.4,5.36,7.6,11.08,11.28個單位,蒲公英的SPAD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差異不顯著。幼苗期到壯苗期(第一階段)SPAD值分別增加了4.78,3.96,4.04,3.12,3.28個單位;壯苗期到開花期(第二階段)SPAD值分別增加了1.62,1.4,3.56,7.96,8個單位;通過這兩個階段對比可以看出,在蒲公英的生長期內施氮肥能促進葉綠素的增加,到第二階段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能顯著促進葉綠素的升高。
表3 反映了不同氮肥水平下蒲公英品質指標的變化。由表3可以看出,蒲公英VC含量總體上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VC平均含量為1.30 mg·g-1,處理3(240 kg·hm-2)時值最高,比對照提高了68.81%,施氮處理對蒲公英VC的增加效益由高到低為N3>N4>N2>N1>CK;蒲公英總糖質量分數在一定范圍內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處理3時總糖質量分數最高,比對照提高了4.6個百分點,平均質量分數為17.55%;蒲公英粗蛋白含量在CK到處理2之間隨施氮肥的量增加而增加,在處理2到處理4范圍內時呈降低變化,在處理2達到最高值,比對照提高了24.79%,施氮處理對蒲公英除蛋白的含量影響由高到低為N2>N3>N1>N4>CK,平均含量為0.14 mg·g-1;蒲公英的含水量變化不顯著,在處理2為最高值,在施肥量高于N2之后降低,平均含水量為84.97%;蒲公英的灰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質量分數差值顯著,其中,地上部分通過數據分析各處理之間差異較顯著,而地下部分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地上部分地下部分都是隨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處理4(320 kg·hm-2)質量分數最高,分別為12.20%和3.53%。endprint
3 討 論
氮素是植物生長最重要的大量元素之一,近年來我國農業(yè)生產中對化肥的施用顯著提高,其中過量施肥的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過量施用氮肥[14-16]。在本試驗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產量與施氮肥處理都表現出一個規(guī)律:施氮量從對照到處理2(160 kg·hm-2),蒲公英地上部分產量隨著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當施氮量超過處理2(160 kg·hm-2)時,蒲公英地上部分產量隨著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結果表明了適量施氮肥能促進蒲公英的產量,過量施氮肥不會增加蒲公英的產量。
蒲公英的葉綠素含量和施氮量變化趨勢相同,本試驗中,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葉綠素含量在處理4(320 kg·hm-2)達到最高值55.32個單位,趙磊等人[17]對不同氮素對蒲公英葉綠素含量變化的研究表明,蒲公英葉片葉綠素含量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這與本試驗結論相同;趙長盛等[18]在小白菜高產優(yōu)質施用氮肥研究中發(fā)現在整個生長期中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葉綠素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可能原因是施氮量增加使植株生長代謝太旺盛,由稀釋效應而導致品質的下降。
VC含量多少是衡量果蔬品質的重要指標。張樂平[19]對多種葉類蔬菜的研究表明,施氮肥能促進蔬菜VC含量的增加,本試驗中也發(fā)現適量地施用氮肥能提高蒲公英中VC的含量,與張樂平的研究不同之處在于當施肥量超過處理3(240 kg·hm-2)時VC含量隨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趨勢;吳萍萍等[20]對生姜的氮硫配施對產量品質影響的研究結果也表明過量施氮時生姜的VC含量會出現降低。
果蔬中糖分的含量對其食用味覺口感非常重要,并且在采摘后貯藏、運輸方面也會有很大影響。氮肥對糖分含量的影響趨勢和VC相同,蒲公英在適量的施氮肥時糖分逐漸增加,在施氮量處理3(240 kg·hm-2)時蒲公英糖分含量達最高。過量施氮時糖分含量下降;胡國智等人[21]在研究施氮對甜瓜品質的影響中發(fā)現適量施氮能有效提高甜瓜的糖分含量,而過量施氮時甜瓜的糖分含量下降,與本試驗的結果相同。
本試驗中,蒲公英的產量在處理2(160 kg·hm-2)達到最高,而蒲公英的品質在處理3(320 kg·hm-2)為最佳。本研究結果為今后開展蒲公英平衡施肥、營養(yǎng)特性和需肥規(guī)律研究提供基礎理論和依據。
4 結 論
蒲公英作為藥食兼用的野生植物資源,在人工栽種生產時,適量的施用氮肥能提高蒲公英的產量和改善品質。通過本試驗研究表明,當施氮肥在160~240 kg·hm-2之間能最有效的提高蒲公英產量和食用品質。
參考文獻:
[1]肖正春,張衛(wèi)明.蒲公英的食用與栽培[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1,20(3):39-40.
[2]翟彥民,張秀玲,于成華.野生蔬菜蒲公英的開發(fā)利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12):3529, 3540.
[3]謝沈陽,楊曉源,丁章貴,等.蒲公英的化學成份及其藥理作用[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12,24(S1):141-151.
[4]任鳳山,劉賓,李硅風.蒲公英的營養(yǎng)與藥用價值[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3 (7):48-49.
[5]李喜風,孟璐.蒲公英現代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8,26(8):1719-1721.
[6]焉妮,薩日娜,孫樹泉,等.蒲公英橡膠——一種亟需大力研究的NR[J].橡膠工業(yè),2011,58(10):632-637.
[7]林云,江林,蔣健,等.蒲公英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中藥,2011,13(8):42-47.
[8]張曉輝,林辰壹.新疆野生蒲公英對4種鹽脅迫混合響應[J].新疆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35(5):384-387.
[9]靳玲品,李秀花.蒲公英在畜牧業(yè)生產中的應用[J].畜牧與獸醫(yī),2007,39(6):25-26.
[10]馬研,楊洪敬.保護地蒲公英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yè)C版,2010 (11):105-105.
[11]李洪芳.蒲公英開發(fā)價值與人工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2 (22):64-65.
[12]李丹.苯酚-硫酸法測定食品總糖方法的應用和改進[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3,13(4):506-506.
[13]李志宏,劉宏斌,張云貴.葉綠素儀在氮肥推薦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6,12(1):125-132.
[14] 陳新平,冀宏杰.過量施用氮肥對北京市蔬菜硝酸鹽含量影響的綜合評估[M]//李曉林,張福鎖,米國華,等.平衡施肥與可持續(xù)優(yōu)質蔬菜生產.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270-283
[15]武鵬鳴,杜忠東,賈田青.施氮肥對蔬菜硝酸鹽、亞硝酸鹽積累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06,34(3):63-65.
[16]王愛波,豁澤春,張志芳,等.氮肥施用量對2種綠葉蔬菜產量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5 (3):56-58.
[17]趙磊,楊延杰,林多.不同施氮量對蒲公英生長和品質、產量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7,22(S3):45-47.
[18]趙長盛,蘇欣,胡承孝,等.小白菜高產優(yōu)質高效施用氮肥的研究[J].長江蔬菜,2009 (14):70-75.
[19]張樂平,廖鴻昕,劉煜,等.氮肥減施對蔬菜硝酸鹽含量及品質的影響研究[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1(7):48-51.
[20]吳萍萍,王家嘉,李錄久.氮、硫配施對生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5 (1):24-28.
[21]胡國智,馮炯鑫,張炎,等.施氮對甜瓜干物質積累、分配及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4 (1):29-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