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寶麟
李鴻章的“賣國賊”帽子摘也難
文/袁寶麟
主持人/純樸 記憶郵箱:yuminjie611@163.com
李鴻章是晚清一位左右國家命運的歷史人物,一生替清廷簽了許多不平等條約:《煙臺條約》《中法條約》《馬關條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等,稱得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簽約“專業(yè)戶”。在《辛丑條約》簽字時,慶親王知道簽這樣的賣國條約會遭世人唾罵,顫抖著手說:“這個字我來簽吧?!崩铠櫿庐敃r已經78歲,背了一世罵名,“虱多不愁”,微微地擺了擺手說:“天下最難的是簽下自己的名字。慶親王以后的日子還長著呢,沒有必要把自己搭進去,這賣國條約還是我來簽吧。”簽完字的李鴻章老淚縱橫,鮮血吐了一地。這是他最后一次為大清國出場。兩個月后,李鴻章在北京賢良寺去世。
許多研究者認為,清王朝每當陷入困局的時候,總是找李鴻章收拾殘局。但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又能做什么呢?在那個特殊的情況下,清政府里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不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如果不是李鴻章,或許會是王鴻章、張鴻章。對這些條約負主要責任的應當是腐敗無能的清王朝,李鴻章充其量只是一個當差的,歷史的黑鍋不能由他一個人來背,更無法指望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改變歷史的發(fā)展。當時,我也持這種觀點,并曾在報上寫過《重估李鴻章》一文,說了些公道話。
然而,沙俄冬宮塵封100多年的一段檔案資料忽然浮出水面,它記錄著沙俄用210萬兩白銀誘使李鴻章簽下出賣中國主權的《中俄密約》的歷史真相。國人驚訝地發(fā)現,原來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時,并不完全是由于替朝廷當差、敵強我弱而身不由己,竟然還有見了白花花的銀子而身不由己的內容。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李鴻章以清廷欽差大臣身份去莫斯科祝賀沙皇加冕。6月3日與俄國財政大臣維特、外交大臣羅撥諾夫簽訂了《御敵互相援助條約》,即《中俄密約》。當時,沙俄以中俄共同防御日本侵略為幌子,引誘清廷簽訂密約,規(guī)定:如遇日本侵犯俄國亞洲東部或中國、朝鮮領土時,中俄兩國共同出兵,并互相接濟軍火、糧食;開戰(zhàn)時俄軍可直接駛入中國所有口岸;允許俄國在黑龍江、吉林修建鐵路直達海參崴。俄國借此強筑中東鐵路,使俄國不費一槍一彈,便在實質上把中國東北變成了俄國的勢力范圍。
當時的沙俄為同清政府簽訂有利于自己的條約,不惜動用重金收買清朝高官。沙俄財政大臣維特曾電告沙俄財政部駐北京代表璞科第說:“此款如不敷用,尚可增加”。沙俄由于一再侵華,與李鴻章打交道特別多,俄國人這樣評價李鴻章:“此人是對帝國主義者實行卑鄙齷齪的妥協政策和最厚顏無恥地出賣民族利益的老手”。為誘使李鴻章就范,俄方答應《中俄密約》簽訂后給李鴻章300萬盧布(約合白銀210萬兩)的賄金。據華俄道勝銀行董事長德米特里·烏赫托姆斯基回憶錄《對清國戰(zhàn)略上的勝利》記載:“《中俄密約》簽字后的第二天,財政部辦公廳主任羅曼諾夫與烏赫托姆斯基、總辦羅啟泰在一份向李鴻章付款的協定書上簽字。協定書規(guī)定,頭一個100萬盧布在清帝降旨允準修筑中東鐵路后付給,第二個100萬盧布在簽訂鐵路合同和確定鐵路路線后交付,第三個100萬盧布則等到鐵路工程全部竣工后才支付。這份議定書并沒有交給李鴻章本人,而是作為絕密文件由俄國財政部收藏起來?!边@筆錢作為一個專項基金存在華俄道勝銀行,歸財政部總務廳管理支配,名字就叫“李鴻章基金”。據記載,俄方先后3次給李鴻章、李經方父子支付款項170.25萬盧布的賄賂(有李鴻章派人提取款項存條和當日提款的記錄)。其中一筆是俄國專使吳克托穆親王到北京交給李鴻章的。而早在密約簽訂的當年8月,道勝銀行就把首期100萬盧布直接送交李鴻章手中。
1898年3月22日,沙俄政府為從清政府手里租借旅順口、大連灣,并取得從中東鐵路修建通往這兩個港口的鐵路的權利,又誘使中方簽署《旅大租地條約》和稍后的《續(xù)訂旅大租地條約》,一次性給李鴻章、張蔭桓每人各70萬盧布(折合白銀50萬兩,張蔭桓實得25萬兩)。3月27日,條約簽訂,遼東半島從此成為俄國獨占的殖民地。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再次啟用李鴻章與列強交涉。李鴻章接到詔書后,立即從廣州打電報給維特,請他派老相識——華俄道勝銀行董事長烏赫托姆斯基來華。1900年9年,烏赫托姆斯基到了上海。李鴻章安排兒子李經方與其商談,承諾答應沙俄政府和談條件,并借兒子的口,要求俄國政府把原先答應而未付清的賄金付給他。維特接到烏赫托姆斯基的報告,認為李鴻章尚未重掌政權,在這種情況下在李身上花錢是不值得的。于是,沙俄政府轉而下令關東州總督、海軍上將阿列克謝也夫與清朝盛京將軍增祺談判。談判內容泄露后,受到日本等列強反對,中俄談判中斷。
1901年8月,在李鴻章的要求下,中俄談判恢復。俄國談判代表答應,在沙皇要求得到滿足時給李鴻章30萬盧布的賄款。然而,沒等到事情辦成,李鴻章便于1901年11月3日撒手人寰。李鴻章去世后,俄國人在一份材料中寫道:“中國這個老官吏死了,因而使俄國政府省下了這筆錢”。
后來接替李鴻章談判的是王文韶。沙俄買通王文韶及其隨行官員,只花了40656盧布。對此,沙俄官員拍手相慶:“已不如那個老頭一貫索取的那么多了”。
為了掩飾沙俄政府行賄的不光彩,沙俄財政部長維特在回憶錄中竭力否認這樁丑事:“說李鴻章受了俄國政府的賄金,我必須說明,這謠言毫無根據?!钡扯泶罅繖n案證明維特沒說實話。
李鴻章死后,留下了巨額遺產。那時,民間流行一副著名的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指的就是生于合肥的首輔大臣李鴻章。留學美國、辦過洋務的要員容閎對李鴻章的富有估計說:“絕命時有私產四千萬兩以遺子孫?!鼻逋醭磕甑呢斦杖耄谇宄踝钌贂r不超過2000萬兩,在清末最多時一般也不超過1億兩。清朝一個正一品官員年俸為180兩白銀。李鴻章哪來那么多的錢?原來人們猜測是他在辦洋務中揩油,如今俄國曝光的這段行賄丑聞進一步證明:李鴻章不僅發(fā)洋務財,而且連出賣國家主權的賄金也照拿不誤。
看來,李鴻章的“賣國賊”帽子想摘去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