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押沙龍
納蘭性德的憂郁人生
文/押沙龍
除了曹植以外,納蘭容若可能是整個文學(xué)史上最有名的貴公子。他的詞作曾一度被人忽略,但在道光年間又再度流行,推尊為一代大家。然而這樣一個才子,又是相門貴胄,該是多少人羨慕的對象,但他卻好像很少真正快樂過。
他生于公元1655年,名納蘭成德,(后因避太子諱,一度改為納蘭性德),號楞伽山人,容若是他的字。
納蘭容若的父親是一代權(quán)臣明珠,在當(dāng)時的滿洲權(quán)貴里,明珠是最漢化的一個。他非常重視讓孩子接受儒家文化教育。按照慣例,他不需要參加科舉也能找到仕進(jìn)的路子。但科舉畢竟是正途,所以明珠就一心想讓孩子走科舉之路。結(jié)果18歲納蘭就考上了順天府舉人。22歲時,納蘭又考中了進(jìn)士,二甲第七名,也就是全體考生中的第十名。
納蘭容若骨子里是文人,他就像幾乎所有傳統(tǒng)文人一樣,做過“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的功業(yè)夢。那一年,納蘭也雄心勃勃,一會想進(jìn)翰林院,一會又想去參軍平三藩打吳三桂,但是翰林院他也沒去,英雄血他也沒灑??贾羞M(jìn)士等了幾個月,一道圣旨下來,任命他為三等侍衛(wèi),入宮伴駕!
從此他開始9年的侍衛(wèi)生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他做過同事,還專門為他寫過一首詩:“憶昔宿衛(wèi)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姣好。“
納蘭容若并不文弱,能騎馬射箭,但干侍衛(wèi)這種工作完全違背他的天性,而且毫無成就感。
9年里,納蘭干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是受命“覘梭龍諸羌”,到東北為康熙考察形勢。這次諜報活動進(jìn)行的很圓滿,得到了皇帝表揚(yáng)。很多人都議論說這次納蘭容若要大用了。誰知道最后還是毫無動靜。
康熙雖喜歡他,但似乎并不認(rèn)為他是個大臣的苗子。從納蘭容若的性格判斷,也許康熙的眼光是對的。
22歲那年是納蘭容若轉(zhuǎn)折性的一年:他中了進(jìn)士,當(dāng)了侍衛(wèi)還為自己最好的朋友顧貞觀寫了一首《金縷曲》。這首詞在納蘭容若的作品里并不算第一流的,但卻轟動了京城,使納蘭名聲大振。他借勢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首詞集《側(cè)帽集》,也即《秋水詞》的前身。一夜之間,他成了北京城崛起的文化新星,而且他和其他文化新星不一樣,他有錢。明珠為他修筑了一座淥水亭做會客之所,很快就成了當(dāng)時最有名的文化沙龍。
各種文人雅士馬上蜂擁而來。納蘭的父親明珠是頂級權(quán)臣,要是攀上這個關(guān)系,馬上就能“涸魚出水”,而且明珠似乎也有意通過兒子的關(guān)系網(wǎng)羅人才做心腹。
納蘭容若幫助過真正的“涸魚”。顧貞觀是納蘭一生中最重要的摯友,他有個朋友叫吳兆騫,因?yàn)楸豢茍霭笭窟B,受了不白之冤,流放到了東北寧古塔。顧貞觀找到了納蘭容若。他帶著顧貞觀見父親明珠。這個事情非常難辦,因?yàn)槟莻€科場案是朝廷重案。吳兆騫是在康熙那里都掛了號的。但顧貞觀向明珠下跪求情,明珠總算勉強(qiáng)答應(yīng)了。后來明珠父子二人費(fèi)了不少周折,還花了很多錢,終于把吳兆騫弄回來了。似是吳兆騫不清楚其中的原委,顧貞觀也沒向他提這件事,他只知道是明珠救的自己,回京后居然因?yàn)樾∈潞皖欂懹^鬧翻,見人就痛罵顧貞觀。等他到明珠府拜謝,明珠就領(lǐng)著他到一間屋子,指著墻上的一行題字給他看:“顧梁汾為松陵才子吳漢槎屈膝處”。吳兆騫愣了片刻后,嚎啕大哭。
顧貞觀是納蘭容若第一知己。也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得上納蘭的友誼。納蘭容若對友情極其看重,每次送別朋友離開的時候都非常難過。文人是不好相處的,自尊心還特別敏感,但在幾乎所有文人的回憶里,納蘭都沒有半點(diǎn)貴胄的架子,從沒有過倚勢凌人的時候。朋友在淥水亭里踞坐狂叫、謾罵世事,納蘭容若也只是靜靜聽著,不以為杵。
納蘭容若20歲的時候娶了盧氏。盧氏是兩廣總督的女兒,文化修養(yǎng)很不錯,和納蘭容若感情非常好。納蘭甚至還為她破天荒地寫了艷詞。但是三年后,盧氏難產(chǎn),母子俱亡。這對納蘭容若打擊巨大。他忽忽如狂,將妻子的靈柩停放在雙林禪院,不時過去守著棺材陪靈。直到一年多之后,才在父親堅持下給妻子下了葬。他反復(fù)回憶,寫下了一首又一首回憶妻子的詞。
誰念西風(fēng)獨(dú)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
每個句子看著都很平常,可是在蘇軾的《江城子》之后,再沒有人寫過這么讓人悲傷的悼亡詞了。不過納蘭和蘇軾存在著一個區(qū)別。蘇軾是個豁達(dá)的人,他只在想起悲傷的時候才悲傷,而納蘭容若是個放不開的人,他會被悲傷淹沒。生活還是要繼續(xù)。納蘭續(xù)娶了一個妻子官氏。這是一場政治婚姻,他們的感情有點(diǎn)貌合神離。后來他和一個叫沈宛的女人發(fā)生過短暫的戀情。沈宛是江南才女,寫過一本詞集《選夢詞》。這段戀情是顧貞觀搭的橋,納蘭容若陪同康熙南巡的時候,和沈宛陷入熱戀,同居在一起。后來又托顧貞觀將沈宛帶至北京。本來按納蘭容若的身份,娶位妾室也屬正常,但當(dāng)時規(guī)定滿漢不通婚(漢軍旗人不在漢人之列),明珠堅決不同意接納沈宛,兩人只好分手。納蘭容若對此內(nèi)疚不已,據(jù)說他最著名的那首詞就是用沈宛的口氣責(zé)備自己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dāng)日愿。
那一年,納蘭容若30歲。在別人眼里看來,他是幸運(yùn)的。但只有讀過《秋水詞》的人,才知道這個幸運(yùn)兒的心里充斥著潮水一樣的憂傷。這里有喪妻之痛,有失戀之哀,但又不僅是這樣。納蘭容若更多的憂傷是無名的,是沒有具體因由的,它背后是對整個世界的厭倦。
1685年5月,31歲的納蘭容若和朋友們聚會飲酒,每人都寫了《夜合花》一詩。8天之后納蘭容若去世了。一年后,顧貞觀從北京回到了故鄉(xiāng),在自己屋子里掛上納蘭容若的小像,過了30年隱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