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磊
鷹擊長空會有時
——寧波市精準實施干部成長“培鷹計劃”紀事
◎盧磊
統(tǒng)籌全局育“精鷹”、立足當下育“飛鷹”、著眼長遠育“雛鷹”……
近年來,寧波市推出干部教育培訓“培鷹計劃”,聚焦不同層面、不同類別干部的成長軌跡,分層分類推出個性化“定制菜單”,從思想教育、能力提升、視野開拓、作風改進等方面,全方位全鏈式為領導干部“強筋壯骨”,著力打造助推寧波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引擎”。
擔當有為的“獅子型”干部究竟該如何培養(yǎng)?寧波開設縣(局)級領導干部現(xiàn)代管理研修班,試圖解開這個難題。
研修班已接連開辦兩期,培訓內容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生態(tài)各個領域,既有經典的理論,又有實踐的探索,既有國內的樣本,又有國際的經驗,體現(xiàn)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每期研修班都組織學員赴德國開展考察調研。
“老實說,參加了這么多次大大小小的培訓,這一次培訓,收獲最大,感觸最深。”2015年7月15日,首期縣(局)級領導干部現(xiàn)代管理研修班培訓成果匯報會舉行,21名來自全市各地的縣(局)級干部齊聚一堂,暢談感悟。
在課堂學習、交流研討的同時,首期研修班學員們選定職業(yè)教育、生態(tài)環(huán)保、城市化建設、跨境電商和信用體系建設5個方面的課題,開展調查研究,旨在找尋寧波經濟、社會、生態(tài)、城市發(fā)展中面臨問題的破題之道。
“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有擔當,就是要立足本職、勇挑重擔;善作為,就是能全域謀劃、敢為人先?!睂幉ㄊ形N?、組織部長楊立平介紹說,舉辦縣(局)級領導干部現(xiàn)代管理研修班,讓學員們走出國門、吐故納新,是為了讓其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同時更是希望學員們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調查研究,努力做到學用共促,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擔當本領。
“同坐一條板凳,卻老說不上話;老坐辦公室,不了解實際情況。”“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薄T如此類中青年干部身上可能存在的“短板”,發(fā)人深省。
針對這種情況,近年來,寧波市在實施以“70后”為主體的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中,更加突出強化“強宗旨、接地氣”主旨,著力解決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的“經歷經驗不足、基層意識不強、做群眾工作能力不夠”等問題。蹲點調研也成為每一次中青班教學的“吸睛點”。
2013年10月,寧波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澇災害,中青班當即調整教學計劃,把抗洪搶險一線作為“教學點”,學員們分赴余姚陸埠鎮(zhèn)、奉化江口街道、鄞州橫街鎮(zhèn),深入16個受災嚴重的自然村,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察災情、助重建活動。
2014年10月,第20期中青班組織學員到奉化、寧海、象山等地貧困山區(qū)開展新農村建設調研。“自認為從小在農村長大,沒想到還真不了解農村,沒想到村民對干部這么期盼,沒想到農村干部這么了不起?!眮淼椒罨厴虼宓闹星喟鄬W員王飛說,深入調研中,他接觸到了高山移民安置、村級股份制改革、農村小微權力清單等諸多全新課題,“感覺受益匪淺”。
這只是一個開始。正像市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在與中青班學員集體談話中所說,“要心中有責不懈怠,心中有民不忘本,多走基層親,多辦惠民事,做到為民服務常態(tài)化,在服務改革、服務發(fā)展、服務群眾中進步成長”。
中青班學員到基層一線開展調研活動。
選拔年輕干部,導向性強,社會關注度高。年輕干部的肩膀能不能挑得起擔子?成長過程中會不會存在“帶病提拔”的風險?是不是可能“暗箱操作”、“私人定制”,在少數(shù)人和少數(shù)群體中選人?……社會輿論對此一直極為關注。
那么,該如何選拔培養(yǎng)年輕干部?如何建設強有力的后備干部梯隊,讓有能力的“80后”“85后”甚至“90后”能夠脫穎而出?針對于此,寧波市于2013年、2015年先后實施兩輪“優(yōu)苗選育工程”,堅持經驗履歷比選“看過往”、考試競爭比選“看現(xiàn)在”、能力展示比選“看未來”、全面考察比選“看一貫”、群眾評價比選“看公認”的“五比五看”競爭性選拔方法,注重有效管用、簡便易行,不斷優(yōu)化改進選拔方法和操作流程,努力探索形成競爭性選拔領導干部預備人選的常態(tài)化鏈式機制。
“年輕干部成長有客觀規(guī)律,不能對其一味地‘捧’、‘護’,更不能‘拔苗助長’,而是要讓他們多到基層墩苗、淬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立平表示,在公開比優(yōu)之后,“優(yōu)苗選育工程”還建立了培訓提優(yōu)、一線賽優(yōu)、干群評優(yōu)、亮績選優(yōu)等一系列機制,從嚴從實樹起重基層、重一線、重實績、重公認的用人導向。
這一點,從2013年首批“優(yōu)苗選育工程”實施中就可見一斑。為了讓年輕干部健康成長,壓得起擔子,經得起磨練,市委組織部制定了“一人一策”的培養(yǎng)方案,對每名預備人選進行了個性化培養(yǎng),拉長賽道,讓選出來的“好苗子”在基層一線和重要崗位接受歷練?!皳又兀熑未?,確實會有一種能力恐慌,需要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不斷學習積累?!辈簧倌贻p干部深有體會。
“好苗子”,還得經?!皾矟菜⑹┦┓省?。為了儲備德才兼?zhèn)涞摹昂妹缱印?,第二輪“?yōu)苗選育工程”在延續(xù)并吸收第一輪實施經驗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嚴實”標準,對年輕干部培育堅持動態(tài)管理,避免成長“黃金期”變成“危險期”?!皩δ切┬母庠?、急功近利,貪圖安逸、不敢擔當,自身要求不嚴格、群眾不認可的,隨時可能調整出去?!?/p>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對于廣大干部而言,今天的砥礪前行是為了明日的厚積薄發(fā),今天的蓄電儲能意味著明日的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