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謠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
重慶主流媒體微博微信“兩會”報道分析
陳 謠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摘 要:2016年兩會期間,重慶日報、華龍網、重慶晨報等主流媒體均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對兩會進行了報道,本文通過對上述報道進行跟蹤閱評,從而發(fā)現(xiàn)重慶主流媒體報道兩會的情況、報道中的亮點以及需要改進之處。
關鍵詞:兩會;微博;微信
兩會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其討論的議案更是關系到未來若干年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方向,同時,兩會做出的相關決議也將深刻影響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多年來,主流媒體對兩會的報道都不遺余力,尤其是當下新媒體的推廣和使用,更提高了兩會報道的效率。
重慶主流媒體對兩會報道的頻率呈梯隊分布特征,落差明顯。重慶日報官方微博對兩會報道的數量最多,高達160余條;華龍網官方微博對兩會的新聞報道比重慶日報官方微博少一半,為70余條;重慶晨報微博對兩會的報道最少,僅有20余條。
重慶日報、華龍網、重慶晨報官方微博,其原創(chuàng)率分別為29%、40%、20%,本土率分別為20%、29%、25%,從原創(chuàng)和本土性來看,華龍網官方微博占比最高。
表1 重慶日報、華龍網、重慶晨報兩會報道情況
今年兩會,重慶主流媒體在報道形式和報道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內容上更關注民生和本土,形式上簡短、可視、能參與互動。對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匯、新詞解釋、數據解讀等欄目,通過圖、文、表結合,形成可視化頁面,同時,穿插視頻、動漫,讓純文字的報告一下變得生動易讀。重慶主流媒體微博微信兩會報道的亮點具體如下。
2.1 主題突出,特色鮮明
重慶日報官方微博以“#兩會龍門陣#”作為主題報道兩會;華龍網官方微博則以“#兩會微表情#”作為主題報道兩會;重慶晨報官方微博以“#兩會時間#”和“#兩會微表情#”雙主題報道兩會;在主題設置方面,重慶日報最具特色。
2.2 明確定位,服務重慶
重慶主流媒體官方微博和微信時刻銘記市屬媒體的定位,在報道全國兩會新聞的同時,立足重慶,積極向重慶市民這一核心受眾展示重慶代表團的講話、活動以及與重慶相關的兩會動態(tài)。突出了重慶媒體對兩會中涉及重慶新聞的高度關注,體現(xiàn)了重慶主流媒體強烈的地方服務意識,符合市屬媒體定位,本土特色鮮明。
2.3 報道形式有所創(chuàng)新
重慶主流媒體官方微博大多圖文并茂,外加視頻鏈接展示兩會,在此基礎上,報道形式有所創(chuàng)新,以華龍網最具代表性。如3月4日,華龍網官方微博以微視頻的形式報道40秒云鏡頭,記錄了大會堂如何“換裝”,報道方式獨特;3月7日,運用VR技術現(xiàn)場播報,運用最新技術,360度全景展現(xiàn)兩會現(xiàn)場,具有很強的現(xiàn)場感,充分發(fā)揮了新媒體的優(yōu)勢。
2.4 微信欄目新穎,互動十足
華龍網微信公眾號首頁設有《聚焦兩會》專欄,標題醒目?!皟蓵袋c”欄目的報道內容雖與互聯(lián)網網站內容相同,但是微信首頁的兩會圖片上方,滾動顯示網友評論,極具互動體驗感。“兩會答題搶紅包”欄目,設置了兩會知識問題競答,答對三道題即可參與華龍網搶紅包活動,提升了網民參與度。
總體來說,重慶主流媒體作為兩會輿論陣地的主要引領者,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將兩會上政府的聲音、代表委員的聲音根據主題內容節(jié)選下來,配上文字、圖片、視頻鏈接加以編輯,及時在新媒體平臺推廣,網民點擊按鈕即可收看和轉發(fā),不僅能讓更多人參與到兩會中來,聽到最新鮮、最有關注度的兩會聲音,而且可視化、本土化、互動化直播因子的植入,更提升了傳播效果[1]。
兩會報道年年有,只有認真總結思考每年的兩會報道,才能客觀地發(fā)現(xiàn)亮點、找準不足,再加以完善改進,進而在以后的新聞事件報道中更上一層樓。關于今年兩會重慶主流媒體的微博微信報道,以下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3.1 提升報道頻率
與新華網、人民網等央媒相比,重慶主流媒體在兩會報道的全面性和及時性方面還有提升空間,互聯(lián)網時代,應充分發(fā)揮微博短、平、快的優(yōu)勢,加提高報道的及時性。
3.2 提升原創(chuàng)
重慶主流媒體的兩會新聞報道,有一半以上是模仿和轉發(fā)新華網、人民網、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央媒的新聞,雖然這與媒體自身的新聞獲取條件有一定關系,但是提升原創(chuàng)意識,在新聞編輯上多下功夫,通過標題和報道形式的創(chuàng)新,同樣可以提升閱讀點擊率。
參考文獻:
[1]岳琳.論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輿論引導能力的提升[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