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僅生長到六歲,又有一個故事讓村里人流傳著。
事情也發(fā)生在黃花魚大上市的季節(jié)。烏音天天去娘家等候放緄船入港,小僅生常跟著,常時也還帶著僅生的大妹子。烏音兩只魚簍常得一人一頭挑著過七里湖?;貢r留下小僅生給了外婆,背著女兒,挑著魚擔子,急急趕路。
一天,細怣“跑紅雞”又去了一趟南安縣洪瀨鎮(zhèn),第二天傍晚才挑著空魚簍回到家,見妻子已預備了魚簍正要去娘家,便把三歲的女兒扶到她背上。烏音俯身往上一抖,把兩邊背巾帶緊緊地從孩子手腳下面繞過,用力扎在胸前,微微顯出凸起的肚子,她已經(jīng)懷上第三胎孩子了。
烏音對丈夫說:“你帶住僅生一道吃——我煮好了,別讓他跟著我。今天的‘流水,孩子過不去,我也挑不過去,你得把他帶住?!?/p>
赤身露體的小僅生站在一旁,聽母親這一說,立即上前抓住母親的衣角。
“我也要去小岞嫲家!”
細怣上前拉住小僅生,小僅生掙脫開手,往門外跑,停住等母親出門。烏音邊走出門,邊勸道:
“七里湖水淹過頭頂,你不怕!”
“不怕!”
小僅生看得出是嚇唬他的,盯住母親。又見父親也走出門來要拉住他,便急了,返身往前面路上跑,不讓父親靠近。細怣跨上幾步要追上去,小僅生又往前路跑幾步,還是等著母親。烏音見狀,上前要拉住他,小僅生警惕地避開,徑自跑出老遠,在路邊等著。
細怣大聲吼起來:
“你給恁爸站?。 ?/p>
小僅生哪里肯聽,見父親要追來,撒腿往小岞路上跑。細怣趕了兩天路,到家又未吃東西,又餓又累,雙腿硬得只想躺倒,哪能跑得過這孩子,只得站住腳,待小僅生跑過拐角,便從鄰居巷口穿過去,瞄著他。這孩子就是這點兒拐彎沒想到,果然中了父親的算計,在大路口被截住,逮了個正著。
一身赤裸的小僅生號啕大哭,亂抓亂蹬,渾身滑溜溜的。細怣差點抓不住,索性一把抱住腰身往肩上馱,雙手摟得緊緊的,怕滑脫下來。小僅生喊得更兇了,不停地往父親背上搥小拳頭。抬頭見媽媽已經(jīng)走遠,還喊著:
“阿母!阿母!”
烏音回頭見孩子被丈夫馱著回家,便放心地自顧趕路。細怣壓住火氣,試著耐心開導孩子,可小僅生仍然掙扎不停。路過笳簍潭邊,他再也按捺不住性子,吼起來:
“再哭,恁爸把你丟到潭里去!”
“笳簍潭淹死人。還不怕死!”細怣把孩子放下來,攬住腰身,示意真要把他丟下潭去。
“不怕,我泅上來,自己去小岞!”
這笳簍潭不小,四周淺,中間深,形似笳簍,是夏天村里人常去洗澡的地方。小僅生看得出這又是嚇唬他的。細怣擒住小僅生果真跨進潭水,比劃著嚇他,小僅生兩手抱住父親的腰身不讓甩。
“還不靜靜,再哭,恁爸讓你活活淹死!——活活氣死恁爸!”
細怣果真扳開小手,把他往水里一栽,放開手。潭水冷,小僅生不由“啊——”得一聲叫,肚臍子沒入水中,伸手要抓住父親。細怣甩開他的小手,讓他晃了一下,差點倒下,又忙用手護著。他嗆了一口水,慌亂地冒出頭來站住了,雙手在水中亂覓要抓住父親。細怣已跨上岸,頭也不回地往村里走去。小僅生還是第一次下這潭水。挪了幾步,抓住潭邊草叢,爬上了岸,一路小跑地追著父親。
細怣沒回頭,卻也覺得兒子已追在背后。自己走進灶間,盛了兩碗地瓜湯,放在桌上,坐下來便吃,另一碗是給孩子的。
小僅生走進灶間,已不哭喊,站在門邊不住地抽噎,看著父親還瞪著嚴厲的眼睛。不一會便嚅囁著蹭到桌邊,站著大口地吃地瓜??磥眙[騰了這一陣,也是又餓又累了。只是不時還抽噎了一兩聲。
細怣把兒子丟潭的事,是過路的村里人看到的,這人說得有鼻有眼的,很快便傳遍全村。村里人議論紛紛。
女人們“嘖嘖嘖”直搖頭,罵細怣太狠心:
“細怣心這么狠,真要把孩子淹死,哭天沒目滓。”
村里男人分兩派,一派說:
“細怣真要丟下孩子,也會看著孩子爬上來才放心,是嚇唬孩子哩!”
另一派說:
“屬龍的自然命大,笳簍潭算什么,烏龍一翻身不就騰云駕霧去了——小僅生還不是自己跑回家了嗎?”
烏音第二天挑魚回來,一進村就有人關心地問起孩子的事,讓她嚇得心怦怦直跳,不住地叫“我苦,細怣僥幸,半截死僥幸!”急急趕回家,跨進門,見到小僅生,一把摟到懷里,往他頭上直摩搓,又拔拔他的小耳朵,讓他別怕到心里去。她打量著孩子,問:
“你爸真的把你丟下笳簍潭?——僥幸!”
小僅生不說話,烏音直追問,才點個頭。
細怣還躺在床上休息,烏音連哭帶嚷地叫道:
“你夭壽僥幸,這般狠心。孩子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恁仔(烏音自稱)死給你看——僥幸!”
這事越傳越遠,人們問細怣,說孩子才六歲,自然離不開他娘,你果真狠心把孩子丟下潭不管?
你想他怎么回答:
“怎么不是!鬧得因爸發(fā)狂,因爸還往他頭上壓,想看你這是不是真有龍氣——果然我一到家,他也跟著跑進門,沒差幾步。”
你聽小僅生的爺爺怎么說:
“我這條龍,比宣統(tǒng)皇帝還神。你說,正月初一那樣冷凍天氣,穿棉襖都叫冷,他卻怎么就敢赤身露體跳出來——下這潭水算什么,洗個澡哩!”
一位人稱“五骨師”的聽了笑著說:
“人家真龍?zhí)熳邮情L在皇宮里的,哪會是生在你這破大厝里挨餓受窮!”
不過丟潭的事,的確給小僅生帶來了變化——從那以后,他雖然還是那副任性脾氣,卻不再愛哭愛鬧,變得憨厚實在,也懂事多了。烏音每每帶著他和兩個妹妹回娘家,七里湖水淹過他的小腿,他總不讓母親牽著過湖,還懂得叫母親只管背上的二妹妹和牽著的大妹妹。而他自管“嘩嘩”地蹚過了七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