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曹澤標 朱瑩
摘要:目前,“病證結合”理論已在實驗動物模型的建立與評價中被廣泛運用,基于該理論,采用復合法建立的潰瘍性結腸炎脾腎陽虛證動物模型,在宏觀表征上要求突出“病”與“證”兩者的特點,同時結合微觀生物學指標及以方測證對模型進行綜合評價。但該病證結合模型在建立與評價過程中凸顯的病證關聯(lián)性不強、模型多重性、評價標準局限等問題阻礙了其進一步發(fā)展。因此,進一步改進該模型建立及評價體系,對潰瘍性結腸炎脾腎陽虛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完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脾腎陽虛;病證結合;動物模型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6.005
中圖分類號:R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6)06-0016-03
Abstract: Theory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with syndrom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The ulcerative colitis animal models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according to complex factors. These models were not only required to show the features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at the macro characterization, but also combined with microscopic biological indicators and prescription test so as to mak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ut the problems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with syndrome” models hindered further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weak connection between disease and syndrome, multiplicity of models, and limitations in evaluation standards. Therefore,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models will make great sense to better ulcerative colitis animal models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
Key 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combination of disease with syndrome; animal models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腸與結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該病多呈反復發(fā)作,病程纏綿,治療難度大,復發(fā)率高,具有一定的癌變率,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現(xiàn)代難治病之一。中醫(yī)認為,本病日久傷陽,脾腎陽虛是UC反復發(fā)病的根本病機,且貫穿整個發(fā)病過程[1]。臨床上,中醫(yī)藥在治療UC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與優(yōu)勢,但中醫(yī)實驗動物模型的不足使中醫(yī)證候本質研究遭遇瓶頸。為適應中醫(yī)辨病辨證相結合的臨床實際,建立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日益受到關注,并逐漸成為中醫(yī)實驗動物模型發(fā)展的新方向。為此,筆者就相關問題探討如下。
1 “病證結合”理論在動物模型中的運用
“病”與“證”是不同醫(yī)學體系中的兩個概念,是分別從不同角度對疾病的認識,“辨病”是西醫(yī)特長,“辨證”則是中醫(yī)的優(yōu)勢。所謂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是指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適當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與實驗動物科學知識,分別(或同時)采用傳統(tǒng)中醫(yī)學病因復制證候動物模型和采用現(xiàn)代醫(yī)學病因復制疾病動物模型,令動物模型同時具有疾病與證候特征。病證結合的實質是西醫(yī)的“病”和中醫(yī)的“證”相結合,由于融合了現(xiàn)代醫(yī)學病理學模型和中醫(yī)證候模型兩方面共同的因素和特點,使模型動物同時具有西醫(yī)疾病和中醫(yī)證候特征。
目前常用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制作方法有3種:①在中醫(yī)傳統(tǒng)病因造成相應的證候動物模型基礎上建立疾病模型;②在建立疾病動物模型的基礎上再施以中醫(yī)病因造成相應的證候;③對疾病動物模型進行辨證建立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2]。結合臨床實際及科研基礎,無論選用哪種方法,疾病和證候的雙重特征必須在病證結合動物模型中得以反映。陳氏[3]在采用耗氣破氣法加饑飽失常法聯(lián)合建立脾虛證小鼠動物模型的基礎上再施予醋酸法復制胃潰瘍動物模型,通過該復合因素造模制成病證結合的動物模型。楊氏等[4]先通過對大鼠進行一次性氣管內博來霉素滴入復制肺纖維化模型,在此基礎上再予每日灌胃腺嘌呤建立腎陽虛證模型,從而建立起同時具備腎陽虛和肺纖維化特征的腎陽虛肺纖維化大鼠模型,并在模型建立后通過四診表現(xiàn)以及血肌酐、尿素氮、皮質醇和肺腎病理改變等綜合評價該病證結合模型。
目前,病證結合建立的動物模型還缺乏合理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大部分學者在陳氏[5]提出的證候動物模型的診斷依據(jù)基礎上予以總結,普遍趨于如下認識。①著重癥狀和體征:中醫(yī)強調“辨證論治”,其中“證”的判定是基于中醫(yī)“四診”資料的采集,證候模型研究同樣應遵循中醫(yī)辨證的臨床思維程序,只有動物被誘導出與人體某一特定的證候相同的特征表現(xiàn),才能被認為是某一證候動物模型。如田氏等[6]認為,局限于當前科學技術水平,證候表征背后的生物學基礎或病理生理依據(jù)并未被透徹挖掘,建立證候模型應注重以動物體表特征為模型評價的依據(jù),再進一步探討其生物學物質基礎。因此,挖掘動物身上具有診斷意義的信息特征,尋找四診范圍內人和實驗動物的聯(lián)系和相似性,對模型進行恰當?shù)谋孀C診斷以及建立證候模型評價指標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②結合實驗室指標:疾病證候的存在,必然有其賴以確立的關鍵物質基礎,因此,科學精確及微觀量化的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客觀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為病證結合模型評價的客觀化提供支持,但限制于目前科研水平,這些客觀指標往往只能片面反映模型的生物學物質變化,故現(xiàn)階段通常被當作模型評價中的輔助指標。③重視藥物反證:鑒于“有是證用是方”思路,結合方證相應理論,采用藥物反證,通常選用臨床上常用且療效確切的經(jīng)典方藥,以方測證,通過對證候模型的佐證判別來衡量該模型是否成功,從而加強病證結合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總之,基于“病證結合”思想,實驗動物模型從單純的證候模型及疾病模型,向病證結合模型發(fā)展,為研究現(xiàn)代醫(yī)學疾病及中醫(yī)證候的本質創(chuàng)造了更好條件,對深層次研究和探討中醫(yī)藥防治相關病證具有重要意義。
2 潰瘍性結腸炎脾腎陽虛證病證結合動物模型建立與評價
當前針對UC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研究較多的是肝郁脾虛證模型及脾虛證模型,脾腎陽虛型則較少。筆者在查閱眾多文獻資料后,發(fā)現(xiàn)真正為該模型設計建立方案并予以評價的文章寥寥可數(shù)。就模型研究思路而言,大體的理論體系已形成,現(xiàn)在的病證結合模型都是建立在相應“病”和“證”存在的基礎上,UC脾腎陽虛證動物模型也不例外。單從UC“疾病”動物模型而言,目前在實驗模型研究方面已較為成熟,建立模型有多種方法,如免疫法、化學法、復合法以及基因模型等,其中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復合法通過對結腸黏膜屏障的損害與免疫調節(jié)失衡原理造模,是目前較為公認的UC經(jīng)典造模方法。模型建立后再從表征、病理組織形態(tài)學和生化指標等方面進行驗證及評價。同時,“脾腎陽虛”證候模型則是基于中醫(yī)基礎理論指導,在脾陽虛證、腎陽虛證模型基礎上進行組合。其在造模方法上既有中醫(yī)傳統(tǒng)病因(苦寒瀉下、寒濕傷陽、過食肥甘、饑飽失常等),同時綜合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即通過外源性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等)、腺嘌呤、硫脲類等藥物影響腎上腺皮質軸、甲狀腺軸、性腺軸等靶腺軸負反饋調節(jié)途徑,使動物體內的激素代謝紊亂。所研制的動物模型能較好模擬脾腎陽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大便溏泄、消瘦、食欲下降、體質量減輕、畏寒聚堆、弓背蜷縮等),建模后再根據(jù)中西醫(yī)理論選擇相關性好、特異性強的客觀生化指標進行檢測,從而系統(tǒng)綜合評價所建立模型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如朱氏等[7]采用番瀉葉煎劑灌胃+氫化可的松頸部皮下注射聯(lián)合2,4-二硝基氯苯-乙酸法建立慢性UC脾腎陽虛型大鼠模型,通過大鼠行為學、宏觀表征、病理組織形態(tài)學評分及光鏡評估模型成功率。實驗表明,該模型的表征及潰瘍炎癥類似人慢性復發(fā)性、持續(xù)性UC脾腎陽虛型的改變。許氏等[8]通過采用灌服大黃水煎液+肌肉注射氫化可的松并結合2,4,6-三硝基苯磺酸加乙醇灌腸復合建立UC脾腎陽虛型大鼠模型,在此基礎上通過相關藥物干預,以探討該藥物治療脾腎陽虛型UC的作用機制。
總之,目前UC脾腎陽虛證病證結合動物模型建立方法多采用在脾腎陽虛證候模型基礎上再施加UC疾病模型誘導因素,通過該復合因素法建立的模型能較好地體現(xiàn)“病”與“證”各方面的特征。筆者認為,雖然人為干預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模型的可靠性,但與單純的疾病或證候模型比較,這種模型更加接近中醫(yī)辨病辨證的臨床實際;同時,采用復合因素法造模是今后中醫(yī)動物模型發(fā)展的趨勢,并將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模型評價方面,目前研究多數(shù)將證候和疾病各自兩套評價標準整合在同一動物上,這種評價方法是最常用,也是有一定根據(jù)和理論支撐的。UC脾腎陽虛證模型在宏觀表征上必須要求突出“潰瘍性結腸炎”與“脾腎陽虛證”各自的特征表現(xiàn);在微觀指標上既要展現(xiàn)UC病理結腸組織的鏡下?lián)p害及血清生化檢測對炎癥反應的標示,也要通過目前比較公認的血清D-木糖、血清皮質醇等相關性及特異性強的實驗室指標來為證候模型評價的客觀化提供支持;最后,選擇臨床上常用且療效確切的經(jīng)典方藥(如四神丸等),通過藥物的反證衡量該模型是否成功是必要的標準,其對證候模型的判別佐證起關鍵作用。
3 對潰瘍性結腸炎脾腎陽虛證“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思考
基于已有研究基礎上并結合自身實驗經(jīng)驗,筆者認為,UC脾腎陽虛病證結合模型的建立及評價體系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和完善的問題,這些問題同樣是其他病證結合模型面臨的難題。將疾病模型與證候模型簡單相疊加建立的復合模型,忽視了疾病與證候之間的關聯(lián)性,故建模時應以兩者在臨床上的結合點為基礎。如UC與脾腎陽虛證型的結合點體現(xiàn)在免疫方面,研究顯示,免疫因素在UC發(fā)病機制中占重要地位[9],而脾腎陽虛證型則多表現(xiàn)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亂,故建議通過該思路尋找與兩者聯(lián)系緊密且特異性強的免疫因素復合模型,不僅可讓該模型病證緊密結合,更可從本質上真實反映病證結合的內涵;同時,建模過程中采用化學藥物、物理及機械性刺激方法等人為干擾因素,使動物模型表現(xiàn)出的是藥物干預后的毒性反應或機械損傷,雖然客觀指標符合相應疾病和證候的外在表現(xiàn),但動物體內的機能狀態(tài)和病理生理可能已發(fā)生較大變化,從而大大降低模型可靠性[10]。就UC脾腎陽虛證模型而言,氫化可的松、腺嘌呤等都是通過藥物不良反應誘導造模的,其肝腎功能損害難以避免,從而導致模型建立后可能會向腎炎、腎衰竭等方向發(fā)展,即模型的多重性;另外,目前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缺乏合理的評價標準體系是不爭的事實,“病”與“證”各自局限的兩套指標的簡單相加貌似兩者兼顧,實則未挖掘出二者結合后的本質特征及其內在聯(lián)系。臨床上,疾病的發(fā)生伴隨著證候的動態(tài)及階段性的變化,可見“病”與“證”幾乎是同時進行并發(fā)展的,因此兩者作為一個整體時所體現(xiàn)的指標變化才是臨床上的論治點。鑒于病證結合模型多采用復合法先后建立而成,這樣的一個整體性指標可對這種動物模型的“結合”作出最本質的反映。因此,筆者認為,深入改進該模型建立及評價體系,建立更加完善的UC脾腎陽虛型病證結合動物模型,已成為相關實驗研究刻不容緩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劉杰民,王敏,黃貴華,等.潰瘍性結腸炎由脾及腎病機演變規(guī)律初探[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18(8):94-95.
[2] LI S, LU A, LI B, et a1. Circadian rhythms on hypothalamic- pituitary-adrenal axis hormones and cytokines of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J]. Autoimmun,2004,22(4):277-285.
[3] 陳小野.實用中醫(yī)證候動物模型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3:8.
[4] 楊禮騰,程德云,劉欣,等.腎陽虛肺纖維化大鼠模型的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9,27(3):658-661.
[5] 陳小野.證候動物模型診斷依據(jù)的設想與評價[J].中國醫(yī)藥學報, 1987,2(1):50-53,56.
[6] 田金洲,王永炎,時晶,等.證候模型研究的思路[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28(6):18-21.
[7] 朱丹,張怡,王毅,等.大鼠潰瘍性結腸炎(脾腎陽虛型)模型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5):120-123.
[8] 許雅清,李海龍,邱家權,等.久瀉靈顆粒對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大鼠相關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5,22(4):59- 62.
[9] BOUGUEN G, CHEVAUX J B, PEYRIN-BIROULET L. Recent advances in cytokines: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5):547-556.
[10] 黃碧燕.關于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研究現(xiàn)狀的思考[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0,17(1):4-6.
(收稿日期:2015-05-26)
(修回日期:2015-09-25;編輯:梅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