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亞瑞
摘 要:向陳云學習,學習陳云“一心為民”的精神,是貫徹落實黨的根本宗旨的要求,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是學習“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要求。向陳云學習,學習以克己奉公、心系群眾、求真務實為主要內容的陳云“一心為民”精神。在學習中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繼承和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原則,一般和特殊相結合的原則,將學習陳云“一心為民”的精神落到實處。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陳云;“一心為民”精神;原則
中圖分類號:D262.1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2-0162-02
2015年6月12日,是陳云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作為老一輩革命家,在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中,陳云為黨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更難能可貴的是,陳云身上表現出來的精神,體現出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風范。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了陳云身上的五種可貴的精神,其中之一就是“一心為民”精神。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作風建設,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點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陳云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榜樣,是“一心為民”的楷模。學習陳云“一心為民”精神,無疑是當前推進黨風建設的題中之意。
一、學習陳云“一心為民”精神的重要性
(一)貫徹落實黨的根本宗旨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毛澤東在他的多次論述中也提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盵1]1094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中國共產黨對全體黨員最基本的要求,同時也是黨進行作風建設一直強調的問題。陳云在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做到了關心群眾、愛護群眾,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群眾,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無比忠誠,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的宗旨。向陳云學習,學習他“一心為民”的精神,堅持同人民在一起,以百姓心為心,解民憂、辦實事,是新時期貫徹落實黨的根本宗旨的要求。
(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
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的是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提高黨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教育黨員要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腳踏實地地為黨和人民辦實事,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陳云堪稱共產黨員的楷模,他“一心為民”的精神正是對這些要求的高度概括。陳云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他的一生中,他能始終做到心系群眾、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用他的小行動體現了他人生的大智慧,表現出了優(yōu)秀共產黨員獨特的人格魅力。向陳云學習,學習他“一心為民”的精神,從他的行為中體會“為民、務實、清廉”,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
(三)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
在繼承包括陳云在內的黨的老一代領導人關于黨員隊伍建設思想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90多年歷史上首次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叭鎻膰乐吸h”的內涵豐富而深刻,但是核心問題依然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黨的事業(yè)是億萬人民群眾共同的事業(yè),黨要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勝利,就必須明白“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黨只有始終做到心系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否則黨會失去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在治黨問題上,陳云曾明確提出:“執(zhí)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問題,因此,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2]273。當前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嚴”字當頭,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治黨方針,是與陳云提出的執(zhí)政黨建設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思想,為此學習陳云同志以“一心為民”為核心的治黨精神,是新時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
(四)學習“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要求
黨的作風建設是黨的歷史上永恒的話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時代內涵和不同的重點任務,但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一條不變的原則。新形勢下,推進黨的作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三嚴三實”的基本要求,“三嚴三實”具體的是指“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于律己,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仔細分析,其最終落腳點依然還是“民”?!叭龂廊龑崱笔菍h員提出的更具體化的要求,是黨為群眾辦實事的思想的體現。陳云曾指出:“我們是黨員,在黨的領導下,適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點事,如此而已,一點不能驕傲?!盵3]295陳云這句樸實的話語,給我們踐行“三嚴三實”指明了一條道路。為此,學習陳云在小事中體現的“一心為民”的精神,是學習“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要求。
二、學習陳云“一心為民”精神的主要內容
(一)“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yè)重如山”的“克己奉公”信念
“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yè)重如山”,是陳云平凡而又偉大一生的真實寫照。早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陳云在發(fā)言中就講到對功勞要有正確的看法。他說:“假如你在黨的領導下做了一點工作,做得還不錯,對這個功勞怎樣看待?我覺得這里面有三個因素:第一個是人民的力量;第二個是黨的力量;第三個才是個人的因素?!标愒七@樣說,也身體力行地去做。陳云自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后,就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黨領導的偉大事業(yè)。陳云一生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經濟領域的貢獻尤為突出。但是觀其一生,陳云不圖名、不為利,為的只是讓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雖然在“文革”中陳云被迫離開北京到江西“蹲點”,但是陳云熱衷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熱情絲毫未減,他期望“文革”結束后重回工作崗位。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終生成了他畢生的信念,“克己奉公”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二)“吃飯穿衣是人民的大事”的“心系群眾”情懷
陳云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民以食為天是陳云經濟學思想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陳云認為,經濟工作應該“首先考慮民生”。于是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以民生為核心的陳云經濟學理論。他說:“如果我們不能解決人民的吃飯穿衣問題,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便站不穩(wěn)?!彼麍猿帧敖洕ㄔO和人民生活必須兼顧,必須平衡”的原則,強調“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無農不穩(wěn)”、“無糧則亂”。陳云曾經講道:“一個人最愉快的事,就是參加革命,為人民的利益而斗爭;不解決實際問題談為人民服務,則是空話一句;我們共產黨員必須天天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薄安灰】催@些吃飯穿衣的生活小事,這可是人民的大事,是國民經濟的大事?!比嗣竦某燥?、穿衣問題解決了,才能安民心、得民意,人民公仆要始終有一種公仆情懷,做到時刻“心系群眾”。
(三)“要講真理,不要講面子”的“求真務實”品質
陳云自幼家境貧寒,兩歲喪父,四歲喪母,從此便過早地領略著人間疾苦?;蛟S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陳云才更能理解百姓的疾苦。年少志高的陳云曾寫下了這樣的豪言壯語:“青年人應當奮發(fā)有為,做些對民眾有益的事情,這樣生活才有意義?!睆拇怂闾ど狭烁锩@一條道路。參加了革命,就要始終為民眾服務。陳云講道:“共產黨員參加革命,丟了一切,準備犧牲性命干革命,還計較什么面子?把面子丟開,講真理,怎樣對于老百姓有利,怎樣對于革命有利,就怎樣辦?!盵3]296在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建設時期,陳云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對黨的各項事業(yè)適時地提出一些建議,為了真理,他敢于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和挑戰(zhàn),堅持正確的觀點。真正做到了按真理辦事,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陳云在一次講話中指出:“只有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條,堅持真理,改正錯誤,我們共產黨就將無敵于天下?!盵2]187共產黨員只有首先做到了“求真務實”,用事實說話,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三、學習陳云“一心為民”精神需要堅持的幾個原則
(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陳云“一心為民”精神是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當前進行黨風建設的重要內容,陳云“一心為民”精神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高度一致。以學習“一心為民”精神為契機,大力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督促黨員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相關理論知識,為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但是,感性認識要上升為理性認識,還必須通過實踐。賦予陳云“一心為民”精神實踐性,在實踐中加深對陳云“一心為民”精神內涵的理解,將陳云“克己奉公”的信念,“心系群眾”的情懷,“求真務實”的品質落實到小事中,多辦幾件科學、教育、文化、衛(wèi)生方面的“惠民工程,”讓群眾得到切切實實的好處,在實踐中激發(fā)起黨員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動力和決心,將學習成果在實踐中加以檢驗,提高黨風建設的實效性。
(二)繼承和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原則
每個特定歷史時期,黨風建設的內容是有所區(qū)別的,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下,為人民服務的內容是不同的。陳云經歷的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時期,當前我國進入了深化改革的歷史階段,我們的物質生活、生活方式和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一心為民”也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群眾對黨員干部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習陳云“一心為民”精神,就是對黨風建設優(yōu)秀成果的一種繼承,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習其內容,更要把握其內涵。但是繼承陳云“一心為民”精神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賦予陳云“一心為民”精神時代性,面對新時期群眾主體的廣泛化,利益訴求的多樣化,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廣大黨員干部進行群眾工作有了更高的難度和挑戰(zhàn),要想做好群眾工作,一味地守舊是沒有出路的,要想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需要滿足各個群眾的利益訴求,平衡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爭取做到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各個階級群眾的利益。
(三)一般和特殊相結合的原則
堅持這一原則,就是要承認黨員的統(tǒng)一性的同時,也要依據個體情況,承認不同黨員的差異性。我國黨員人數眾多,黨員之間存在著素質和能力上的差異,黨員從事的職業(yè)、職務崗位、分布地區(qū)也千差萬別。我們在向陳云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這些問題。在堅持學習陳云“一心為民”精神這個大主題的引導下,針對不同黨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讓他們在學習中就能引起思想的共鳴,提高對“一心為民”精神的認識;同時要根據黨員的個體能力對黨員的行為做出中肯的評價,不以事情大小論貢獻,只要“一心為民”,為民辦實事,就值得表揚和稱贊,最大限度地提高黨風建設的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陳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陳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