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次仁
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要想駕馭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我們要繼續(xù)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提高,利用各種形式廣泛收集課程資源信息,認真向課程專家團隊和同行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業(yè)務素質(zhì),以勝任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以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支撐,進一步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素養(yǎng)發(fā)展和教學成績的雙贏。
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反思。加強教學反思,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聽課教師的評課建議,及時修改、補充、調(diào)整、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這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堅持寫課后反思、階段性反思、學期后反思和學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當教師要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是傳授知識。以傳道、授業(yè)為己任。一切遵循著“書上這樣說的”,每天兢兢業(yè)業(yè),把前人總結(jié)好的東西傳給學生。在他眼里,講得清楚的就是好教師,聽得明白的就是好學生。
第二種是啟迪智慧。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中,想方設法讓學生學得更聰明、方法更好、策略更多。他不斷追求的是教學的技巧和熟練度。在他眼里,教師的教學要“有招”,學生的學習要“得法”。
第三種是點化生命。這樣的教師在不斷地實踐著再熟悉不過而又時時被遺忘的一個普通的話語——教書育人。在他的眼里,知識、能力、方法等都成為學生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素,他能夠不斷地讓學生保持對知識的濃厚興趣;他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和對事物的探索欲望;他能夠溫柔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孩子的成長,他知道犯錯誤是孩子的權利,在這種積極的期盼下,孩子的自我發(fā)展、自我調(diào)整的愿望得以激發(fā);他能夠在學生遇到成長障礙或失去動力時,用愛心和智慧喚起學生對希望的追求!他也許做不到愛每一個學生,但他懂得并尊重每一個學生;他珍惜和孩子的每一次和每一刻;他會精心營造快樂的校園生活,使孩子們生活得更快樂、率真。
如果教師看不見教育工作的蓬勃生命力,感覺不到自己是教育的創(chuàng)造者,那么,怠惰、消極、漠不關心的現(xiàn)象就會蔓延開來,教師就會在教學工作中缺乏熱情,因循守舊,消極應付,就會僅憑良心滿足于做一個傳經(jīng)布道的“經(jīng)師”,那么,教師這個職業(yè)所帶來的欣喜、滿足、幸福之感也會隨著教學技巧的熟練而逐漸淡化。
說到這兒,自然又想起了那些著名的詞句。凡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成長的第一境界,即教師要有自己的發(fā)展目標;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成長的第二境界,即為了目標的實現(xiàn),要執(zhí)著、要堅定、要能抗拒許多誘惑、要耐得住寂寞;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成長的第三境界,就是成功后的超脫與自如。
與此同時,對于一個教師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壇就必須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正因為如此,多少教師都不惜余力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求找到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神方”,我也是其中的一員。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怎樣提高教學質(zhì)量呢?
一、了解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狀況,掃出學生心理困惑
小學階段,是學生生理與心理發(fā)展的多事之秋,學生常常會遇到各種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理與指導往往會使其困惑無法安心學習。因此,教師了解學生的狀況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俗話說:“知已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我們要想讓學生安心學習,要想讓學生聽信自己,特別是要想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做他們的“知心大姐”,為其排憂解難,讓學生走出困惑的池沼,讓其一身輕松地學習,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如果,這時教師做不到這一點,不能排除學生心中的困惑,即使你用強硬的手段逼著他學也只不過是“管得住人管不住心”其至造成師生矛盾,因此,作為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zhì)量,要想使教與學和諧,就必須做到這點,也只有做到這點,才可望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二、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
什么樣的故事最精彩?什么樣的故事最吸引人?
答案是:情節(jié)生動有趣,跌宕起伏的故事。那我們何不換位思考一下:學生最喜歡上什么樣的課呢?因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興趣,上課生動、有趣應該是教師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
人們不是常說:“興趣是學習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嗎?學生在學習中有了學習興趣,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此,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較關鍵的一步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堂導入激趣
課堂導入十分重要,它關系著你這堂課能否被學生接受,也關系到你這堂課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好的課堂導入可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本堂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導入可采用講故事、講時事、講感受、提問思考等方式導入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
(二)上課形式靈活多變
目前,以課堂為主的單一教學形式,遠遠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也無法滿足學生對多層次知識的需求,再加上課堂所授內(nèi)容的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靈活多變地把課內(nèi)、外課堂結(jié)合起來,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以滿足學生需求。
(三)對學生多激勵少批斥
“任何人都喜歡聽好話”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吝嗇你手中的“高帽子”多給學生些鼓勵少些指斥。你的鼓勵說不定能讓一個不自信的學生變得自信,讓一個不成器的學生成器,讓一個壞學生成為好學生。
一位教師只有經(jīng)常地學習、積極地實踐、自覺地反思與調(diào)整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工作,才能從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細節(jié),才能在平凡的教學實踐中尋找不平凡的感受,尋找教育的真諦。這不僅是教師工作興趣和靈感的源泉,也是我們盡享教育創(chuàng)造之美的源泉所在,更是走向第三境界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