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 趙真
10年前,他們曾是社會學家所批判的“垮掉的一代”,被認為離經(jīng)叛道、缺乏時代責任感。但是互聯(lián)網(wǎng)給了他們豐沃滋養(yǎng)。
10年后的今天,他們不但沒有垮掉,還成了社會的接班力量,并且終會成為中堅力量。
看看他們的生活,竟如此與眾不同。
一直在質(zhì)疑聲中成長 不會太主動給領導端茶倒水 不轉(zhuǎn)載QQ空間或微信圈熱門文章
不容易被情懷和理想主義煽動 至少有一種戀物癖 有錢的學霸去美國 去電影院看電影 熱衷美劇動漫
保持購買紙質(zhì)書的習慣
1.微鯨一代都曾經(jīng)是電視兒童,但在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后,可以沒有電視但不能沒有電腦,一直到他們成立小家庭。
2.除了作為必要時的辦公工具,電腦逐漸讓步于小屏,每人擁有兩個以上的移動終端,出門攜帶移動電源,手機不在則坐立不安。
3.視網(wǎng)絡如同空氣和水一樣的存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微鯨一代版:除了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最基礎的其實是Wi-Fi需求。
4.搜索是一項本能。外事不決問谷歌,內(nèi)事不決問百度。相近功能的還有天涯、果殼、知乎。微鯨一代具備信息篩選能力,知道維基百科為何優(yōu)于百度百科。在愛問和微盤獲取并分享資料,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公開課平臺自主學習。
5.信大眾點評不信傳統(tǒng)廣告,用Yelp等網(wǎng)絡工具尋找餐館和理發(fā)店。即使在實體店購買,也會根據(jù)網(wǎng)絡評價決定,而不是店員的推銷。
6.各種數(shù)碼產(chǎn)品無師自通,所有家用電器不需要看說明書。是教會父母用QQ和微信的老師。
7.不像70后那樣認為用MSN比QQ逼格高,說起來都是工具而已——離不開QQ,但不玩漂流瓶,那是留給95后的。
8.維護私人空間,無預約不會去朋友家敲門。保持聯(lián)系無需通話。結(jié)婚要請的朋友都在微信上了。未讀消息提醒會引發(fā)強迫癥,睡醒之后和睡覺之前的規(guī)定動作是刷朋友圈。
9.熱衷社交分享,希望收到評論和點贊。有時可能過度分享,但絕不轉(zhuǎn)載QQ空間和朋友圈各種“不轉(zhuǎn)不是××人”的熱門文章。
10.隨走隨拍,發(fā)圖前習慣美化,哪怕只加一道濾鏡;打馬賽克至少用PhotoViva而不是美圖秀秀。
11.為興趣而非外在屬性交朋友,以“同好”而不是“老鄉(xiāng)”組成圈子。加入集體互相鼓勵小組,比如晨讀或戰(zhàn)勝拖延癥;“把電視直銷廣告當笑話看”“專挑蠢節(jié)目看找樂子”,豆瓣上任何奇怪的癖好都能找到組織。
12.不放狠話絕交,靜靜取消關注拉黑就好。更溫柔的還有不看他的朋友圈和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
13.在意隱私,微博、微信的地理定位功能不隨時開啟。上匿名社交軟件如無秘、友秘吐槽。
14.看網(wǎng)絡節(jié)目,包括網(wǎng)絡新聞。為手機應用和在線視頻付費。愿意給陌生人打賞。
15.不閱讀不是科技時代的產(chǎn)物。雖然時間更多交給移動終端,但仍然保持購買紙質(zhì)書的習慣。
16.理想比當科學家/CEO/公務員更日常而具體,比如開個小店、去遠方旅行。
17.至少有一種戀物癖,不管是黑膠唱片還是多肉植物。
18.為支持喜歡的導演或演員而去電影院,而不是消磨時間將就一部爛片。熱衷話劇、音樂節(jié)以及各種線下活動。
19.用鏡頭記錄家庭成員的生活。包括自我定義紀念日,比如戀情開始的時間、孩子第一次換牙。
20.沒有鐵飯碗意識,失業(yè)和失戀一樣都不是天塌下來的事情。
21.能夠SOHO辦公最好不過。
22.喜歡在各種App制訂周密的個人計劃,不管是否實行。
23.起床時間取決于日程安排。晚上比白天精力充沛。早餐和午餐合成一餐。但有意識地保持去健身房,認為管理身材是一種修養(yǎng)。
24.決定怎么穿衣服,不是打開窗戶判斷,而是打開手機App看天氣預報和著裝建議。
25.認為好生活不等于房子和車子,但同樣需要以物質(zhì)為基礎。
26.消費觀念是與其省錢不如多賺錢。使用分期付款和P2P借貸。
27.同時注重性價比,即使購買奢侈品也要通過網(wǎng)絡對比價格。
28.相信安全感來自品質(zhì),在內(nèi)衣和鞋子上花不少于外套的錢。
29.從國外購買母嬰用品,渠道包括靠譜的朋友圈代購,或借助在線翻譯軟件海淘。
30.日用品來自電商,包括水果和蔬菜。不管是否分得清O2O、P2C、B2C、C2C的概念,衣食住行以及票務、家政、醫(yī)療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聚合在網(wǎng)絡平臺。
31.可以不買車,但不能不打車。Uber受微鯨一代歡迎的原因來自有趣的體驗,而不只是因為比出租車便宜。
32.拒絕跟團旅游。自主設置行程,包括到國外自駕游。除了住酒店,還可以通過Airbnh解決房屋租賃。
33.在便利店用支付寶消費。錢包里塞著各種酒店、商場甚至單單一家日本料理店的會員卡。
34.不認為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喝哪種都一樣,因為它們的代言人不同。有長期選擇的品牌,但不介意嘗試更多新玩意。
35.購買互聯(lián)網(wǎng)理財產(chǎn)品,但不會像中老年人那樣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地大聲討論股票。
36.厭惡喋喋不休的說教和冠冕堂皇的敘事。幫助別人從同理心出發(fā),而不是響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口號。
37.能夠欣賞網(wǎng)絡熱詞的幽默感并隨時運用,雖然不像90后那樣熱衷于火星文。有時卷入網(wǎng)絡營銷事件,并不因此感到丟人。
38.有時自稱單身狗或?qū)沤z,這是一種自嘲精神,而非內(nèi)心真正為此自卑。
39.追求平等的代際和人際關系。不會太主動給領導端茶遞水。
40.可能不認同,但絕不歧視同性戀。
41.不滿不僅限于私下抱怨,還包括上網(wǎng)表達。用鼠標投票,通過投訴維權,雖然知道然并卵,總比什么都不做強。
42.對社會問題的關注體現(xiàn)在細分領域。參加各種網(wǎng)絡公益組織。
43.對社會公平性有更理智的認識,不會嫉妒王思聰。
44.在微信分享生活動態(tài),在微博參與公共話題。微鯨一代多使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的主要用戶年齡在24歲以下,而35歲以上用戶主要集中在搜狐微博。
45.哪怕在二三線城市生活,也要接軌國際范兒。掌握最時髦的社交工具,第一時間知道地球另一端流行什么。
46.與媒體報道保持距離,保持wait and see 的觀望態(tài)度。自己關心的,才是頭條。
47.接受斷舍離理念,整理房間的方法是扔舊東西,并且毫不心疼。
48.為人子女時,不愿意被拿來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為人父母后,把快樂而不是第一名作為對孩子的人生期待。
49.不忌諱談論死亡,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50.步入婚姻家庭后,對教育、生活類應用產(chǎn)生更大需求,是智能電視應用下載量貢獻的主力,占比重約為70%。(摘自《新周刊》4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