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仁
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情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和感受。情感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立足生活實際,展現教學情境。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實踐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情境,打開學生“庫藏”,以此來增進他們對文章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利用實物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對事物的基本發(fā)展過程進行展示,以此來幫助他們明白事理、增進情感體驗。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播放音頻、視頻等形式,來渲染氛圍,創(chuàng)設情感教學情境。
二、情智相諧
1.激發(fā)學生的動機,引起他們的思考積極性
語文閱讀教學初始階段,學生的思維處于無定勢狀態(tài),受外界影響非常的大。當學生感受到所學內容與個人期待相悖時,會產生一種負擔感,因此,應當激發(fā)他們的語文閱讀興趣和熱情。比如,散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形象描繪、展現場景美,并且引導學生感受散文中所蘊涵的意境以及哲理美等。在散文作品講授過程中,應當從形象、意境以及場景流露出的美入手,以此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
2.引導學生體悟情感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所需的素材,多出自名家之手,地域、時間均與初中生有很大的代溝。對于學生而言,要想準確理解文本,靠單純的盲目閱讀顯然不夠,甚至適得其反。教學實踐中,應當將學生的主觀情感有效地融入文本之中,再從文本中出來,通過主客交融的方式,充分感受文本情感,使他們能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情思互動
1.關注生命
生命是內在經驗與外在經驗的統一體,但這并不意味著生命整體不變,而是具有相對性。本質上來講,生命是動態(tài)的,生成的意義表現出雙向性特點。生命充滿生機,不斷生成意義的過程,這是永遠不會結束的自我尋找過程;教育不僅是社會化活動,而且也是促進生命發(fā)展的活動。
2.情感喚醒
學生情感的喚醒,不僅意味著以感人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情緒,而且還意味著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熱情和積極性的調動,從而使他們有意識地將個人的情感融入語文閱讀學習全過程。
3.差異評價
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每個學生對于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滿足感也不盡相同,因此,評價需有所差異。評價過程中,需回歸學生自身,思考其實踐價值,針對不同的個體,采用差異性評價標準。
總而言之,情感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的應用,應當以學生為中心,突出他們的真實需要,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