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軍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都習慣于用自己的眼光看周圍的事物,在寫作中也通常以“自我”為中心進行構(gòu)思立意。其實,如果變換一下眼光,以我們周圍事物的眼光看這個世界,讓它們來說話,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一定會更富新意。
2015年山東省淄博市中考作文題:
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樹:或在窗前,給你帶來夏的清涼與秋的金黃;或在遠方,喚起你的鄉(xiāng)愁與夢想;或在名人筆下,演繹出曲折動人的故事,引發(fā)你的情思與遐想。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樹,呵護你,陪伴你,指引你?;蛟S,你也是一棵樹……
請以“有那么一棵樹”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摯,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學校和姓名。
應(yīng)該說,作為一個命題作文,“有那么一棵樹”這個題目是挺有新意的。結(jié)合寫作提示,我們還是能夠正確理解這個題目的含義,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角度,寫出符合寫作要求的作文來的。那么,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理清題目含義。很顯然,正確理解題目中“樹”的含義很關(guān)鍵。首先,我們可以把“樹”理解為“樹”,也就是自然界中植物的一種。就像寫作提示里所說的那樣,“或在窗前,給你帶來夏的清涼與秋的金黃;或在遠方,喚起你的鄉(xiāng)愁與夢想……”一棵樹,你與它之間有故事,或者它寄托了你的某種情感,這些樹都能成為寫作的對象。其次,我們還可以把題目中的“樹”理解為不只是“樹”。比如,“背靠大樹好乘涼”,樹可以是“靠山”的代名詞;《白楊禮贊》中,白楊是北方軍民不屈不撓的抗戰(zhàn)精神的象征。樹還有其他喻意或象征意義。這樣一來,“有那么一棵樹”這個題目可以寫自然界的一棵樹,也可以寫成具有比喻義或象征意義的樹。
一襲灰色的工作服,一頂迷彩帽,一雙粗糙如樹皮的大手,一輛掉了漆的三輪車,構(gòu)成了一個平凡而樸實的他。
他是一個收垃圾的工人。
小區(qū)的人們見到他都會躲得遠遠的。每天放學,我都能在小區(qū)看見他的身影,他騎著那輛垃圾車穿梭在各個垃圾桶之間,夕陽的光暈投在他額前的汗水上,閃耀著自強不息的汗水,令我心生敬意。
當陽光映綠枝葉,那棵樹自強不息。
上面文段也是在寫一棵樹,顯然這棵樹不是自然界的一棵樹,而是一個人,一個有自強不息精神的人。
二、拓寬構(gòu)思范圍。既然“有那么一棵樹”這個題目中的“樹”可以有不同的含義,那么我們也可以根據(jù)它的不同含義進行構(gòu)思作文??梢越Y(jié)合與樹有關(guān)的故事,寫一篇記敘文。“那棵樹,是我孩童時代親切的樹大叔,我替它構(gòu)思著一個又一個新奇的童話情節(jié)??墒?,有時候,還真的挺厭煩這棵樹的存在,每次犯錯,父母都會扳下那樹上的枝條嚇我,偶爾還有幸到樹下罰站,說是面樹思過。那時,我總會向樹控訴我的不甘。那年,我一直認為,不管怎樣,我還有那棵樹?!边@就敘述了有關(guān)樹的故事。用“有那么一棵樹”這個題目寫作,還可以抒發(fā)感情,或表達自己的觀點。
總之,“有那么一棵樹”這個題目適于記敘、抒情、議論,可以把它寫成常見的各種文體。從表達的主題來看,它也適用于親情的、成長的、勵志的、哲理的等很多話題范圍。拓寬構(gòu)思范圍,進行有個性的表達,因為“有那么一棵樹”這個題目為考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三、深挖掘巧立意。一篇記敘文、抒情散文或者是議論文,都不單純地為敘事而敘事,為抒情而抒情,為議論而議論,它們都要有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深入挖掘,巧妙立意,讓文章的主題表達更深刻。比如一篇好的記敘文,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會自然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揭示某種生活道理,這樣才算是進行了深入挖掘。下面是用“有那么一棵樹”這個題目寫作的一篇習作的結(jié)尾部分,它就做到了敘述與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更深刻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每次迷茫時,我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傲立在寒冬的這棵老樹……
北風無情,帶走心底的紛紛落葉,卻帶不走我對兒時的追憶,葬不掉我童年時的歡樂。
站在凜冽寒風中,身是冷的,心卻是暖的,因為我領(lǐng)悟了那個真諦——即使是在逆境中,沒有包裹,沒有偽裝,也可以活得無所畏懼,活得真實、質(zhì)樸。
“即使是在逆境中,沒有包裹,沒有偽裝,也可以活得無所畏懼,活得真實、質(zhì)樸”這就是由那棵樹領(lǐng)悟到的生活道理,給了讀者很多啟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有那么一棵樹”這個題目簡潔新穎,有很強的開放性,適于運用作文創(chuàng)新技法。結(jié)合這個題目的特點,我們下面著重推薦“物眼看世界”這種構(gòu)思方法,以便讓同學們寫出具有新意的作文來。
“物眼看世界”,我們可以稱之為一種新穎的作文構(gòu)思方法。這種方法就是通篇采用擬人的手法,以某一事物的視角看待世界,讓它開口說話,然后構(gòu)思成文,表達一定的主題思想。用好這種技法主要應(yīng)該注意以下幾點:
1.選定能夠“看世界”的“物”。既然“物眼看世界”這種技法需要運用擬人的手法,那么,我們周圍這些有生命的、無生命的事物都能夠“看”這個世界了。一篇題為《我眼中的世界》的作文,文中的“我”是局長家門上的貓眼,“我”這只貓眼親眼看到了行賄人一次次給局長送錢、送物的情景,“我”也終于看到了紀委工作人員上門把局長帶走的結(jié)局。貓眼本是無生命的事物,但小作者換了一種構(gòu)思方法,讓它見證了局長由貪腐到被捉的過程。這種構(gòu)思方法不但新穎,也不乏合理性,而且深刻地表達了主題。就“有那么一棵樹”這個題目來說,我們也可以選定這棵樹為“看世界”之“物”,以樹的視角看社會人生。下面佳作就寫了一棵生長在荒山野嶺之上的樹,讓它“自己”述說了頑強的成長歷程。這種構(gòu)思方法頗具新意。
2.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物眼看世界”這種技法在行文時往往要采用第一人稱,這樣不但能突出“看世界”的“物”,而且也方便敘述,更有利于直接地抒情議論。下面佳作就采用了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不但交代了“我”由一粒被丟棄在荒山野嶺上的種子到萌發(fā)、艱難成長的經(jīng)歷,更有大量的心理描寫,同時也表達了“我”實現(xiàn)目標的堅強決心。試想,這些如果不是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交代,恐怕就會缺乏真情實感了,而且也會拉長文章的篇幅。
3.“物”的寓意要與表現(xiàn)主題相一致。采用“物眼看世界”這種手法,主要目的還是要更加巧妙地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所選之“物”往往具有一定的寓意,而這種寓意要符合人之常理。比如,深夜陪伴“我”學習的臺燈,如果我們讓它來“看世界”,它為“我”的刻苦努力而點贊,這顯得理所當然,而把臺燈換成一把椅子,表現(xiàn)效果則要打折扣了。我們再分析一下“有那么一棵樹”這個題目中的“樹”能有哪些寓意呢?樹是綠色的,有生命的,它可以意味著青春、活力;樹能夠為人們遮風擋雨,它是默默的奉獻者的象征;在遠方的那棵樹,它就代表著故鄉(xiāng)和親人……如此種種,我們都可以用“物眼看世界”的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再說下面的佳作,文中的這棵樹,它不就象征了努力奮斗、自強不息的一類人嗎?文章所表現(xiàn)的主題與樹這種事物所具有的寓意是一致的,這就很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另外,在運用“物眼看世界”這種創(chuàng)新技法的時候,還一定要注意讓文章切合題意、主旨鮮明、有真情實感。
有那么一棵樹
河南省淮陽縣羲城中學九(6)班 郭亞光
我是一棵樹,一棵長在荒山野嶺之上的小樹。
曾經(jīng),我是一粒種子,一粒被小鳥丟棄在荒山野嶺上的樹的種子。
經(jīng)過多少歲月的消磨,一片片黃色的葉子和一粒粒黃色的砂粒將我深深埋入地下,壓得我簡直要窒息了。我感覺自己將要被折磨得粉碎,然后化作它們中的一部分,但當我稍微動彈一下,卻有一種久違的感覺遍布全身,原來我和它們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我終究是有生命的。
于是,我期待著生命的萌發(fā)。終于有一天,我感覺到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頓時我有了力量。這跡象告訴我:我要汲取更多的養(yǎng)分。從此,我期待每一次的滋養(yǎng),以便能讓我破土而出。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我并不是那樣幸運,這里的土壤實在是太貧瘠了,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我無助地看著那些養(yǎng)分已被我吸收殆盡的土壤,而自己也只能變得更加焦躁而無奈。然而,我的萌發(fā)生命的愿望卻始終沒有破滅,終于有一天,我的世界不再是一片黑暗,我看到了藍天,看到了太陽的笑臉。我成了一棵幼苗。
從此,我開始主動地去尋找盡可能多的營養(yǎng),每一點小小的滋養(yǎng)我都不會放過??墒俏胰允悄敲吹馁酰胰淌苤車渌参锏某芭?,忍受著動物們對我的踐踏。我知道,要成長必須經(jīng)過磨礪。在這荒山野嶺上,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一旦懈怠,就將意味著我生命的結(jié)束,意味著我將被自然淘汰。
我仍是一棵小樹,但我終有一天會長大的。我不希望自己是河岸邊扶風的弱柳,更不希望自己是一株供人欣賞的盆景,我只愿成為荒山野嶺之上一棵傲然挺立的大樹。
至今,我仍執(zhí)著地相信,只要不停止追求的步伐,我定能把自己的身軀伸向藍天,然后向太陽綻放自己的笑容。到那時,只希望在偶爾經(jīng)過這里的人的腦海里能留下這么一個印象:那兒,有那么一棵樹。
作為一篇命題作文的習作,本文扣題嚴密,從思想性、藝術(shù)性方面說,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以物喻人,構(gòu)思新穎。本文從表面上是在寫一棵樹,它生長在荒山野嶺之上,土地貧瘠,環(huán)境惡劣,歷經(jīng)磨難,但它頑強地生長,決心要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讀完本文我們不難想到,這與其是寫一棵樹,不如說是在寫人,在寫有這樣奮斗精神的人們。這就運用了以物喻人的寫法,這種構(gòu)思方法有一定的新意,也使立意更深刻。
2.不乏細節(jié),真實可感。本文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交代了“我”萌發(fā)、成長的過程,但文章不僅僅交代了故事梗概,其中也不乏大量的心理描寫,這不但充實了文章的內(nèi)容,還使文章情節(jié)更加真實可感。
3.格調(diào)高昂,充滿正能量。本文寫了一棵不甘沉淪、不甘自暴自棄的小樹的成長經(jīng)歷,是一曲自強不息的頌歌。文章格調(diào)高昂,充滿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