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國
春華秋實,歲序更替。2015年,不知不覺中已經走過去。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是日本無條件投降70周年,也是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到期的一年(聯合國全體191個成員旨在2015年將全球貧困水平降低為1990年的一半);這一年,全球化依然沒能跨越膚色、語言和民族,實現世界大融合,相反,經濟低迷、反恐、難民困擾著世界,讓各國領導人愁腸百結;這一年,也是中國抓住機遇,走向世界的一年。歲末年首,讓我們一起回頭,看即將過去的2015年,有哪些素材可以走進我們的作文、我們的語文學習中。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
2015年10月5日,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揭曉,愛爾蘭醫(yī)學研究者威廉·坎貝爾、日本學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榮獲該獎項。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作為一名北大醫(yī)學院生藥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屠呦呦幾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愛的事業(yè)中。屠呦呦入職時正值中醫(yī)研究院初創(chuàng)期,條件艱苦,設備奇缺,但她仍堅持在實驗室內“搖瓶子”,到野外采集樣本,先后解決了中藥半邊蓮及銀柴胡的品種混亂問題,為防治血吸蟲病做出貢獻;為了防治瘧疾,屠呦呦利用傳統(tǒng)中醫(yī)藥知識,以沸點在60℃下的乙醚制取青蒿素,經過191次實驗,終于在實驗室觀察到青蒿素對鼠瘧、猴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為了親自感受藥品的療效,她甚至親自服藥試驗,導致肝中毒?!八磕暝谌澜?,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并且在與瘧疾這種致命疾病的持續(xù)戰(zhàn)斗中產生了長遠的醫(yī)療福利”,拉斯克基金會對她的頒獎如是說。
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崗位上大有作為?或許我們可以從她說過的一句話中找到答案:“這是中醫(y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它屬于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屬于中國科學家群體?!保ǜ木幾浴度嗣袢請蟆罚?/p>
[素材解讀]
假如沒有屠呦呦百折不撓的毅力,假如沒有屠呦呦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假如沒有屠呦呦默默奉獻的信念,假如沒有屠呦呦擔當的勇氣,不會出現拯救了成千上萬生命的防治瘧疾的一線藥物,也不會填補華人獲諾貝爾醫(yī)學獎的空白。
[素材運用]
毅力、堅持、信念、創(chuàng)新、勤奮等
[范文榜樣]
真理總是千百次的試錯熬成的。屠呦呦發(fā)明青蒿素,將所能用到的中藥都試了一個遍,光篩查就經歷了191次實驗。沒有這么多的錯誤,哪有青蒿素的成功?沒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不服輸的精神,誰又能堅持到最后?正如《人民日報》評論說:“……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有足夠信心堅持自己的方向,都沒必要妄自菲薄?!本鸵欢茏呦虺晒?。
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
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投票中,北京以44比40的結果擊敗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成為2022年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疾人奧運會舉辦城市。中國由此成為第一個實現奧運“全滿貫”(先后舉辦奧運會、殘奧會、青奧會、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國家,北京則成為全球首個榮獲過冬、夏兩季奧運會舉辦權的城市。這些榮譽的取得,與其說是機遇的垂青,倒不如說是背后祖國的日漸強大。走向世界的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已經植入世界人民的心中,讓越來越多的人為中國點贊。
本次申奧,北京提出的三大理念是“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xù)發(fā)展、節(jié)儉辦賽”。機遇和挑戰(zhàn)同在,榮耀與責任并存,北京、中國在申辦成功之際,讓我們亮開嗓門大喊:“加油,北京!加油,中國!”(改編自《人民日報》)
[素材解讀]
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是繼2008年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以來的又一次盛事,北京用自己的行動再一次讓世人刮目相看。然而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這僅僅是走完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北京還有許多事要做,還有許多挑戰(zhàn)面對。
[素材運用]
榮耀、信念、責任、成功、機遇等
[范文榜樣]
托·富勒曾經說過,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14年前7月13日的不眠之夜,百年夢圓,舉國狂歡,已烙印在國人的共同記憶之中。14年后的7月31日京張成功申辦冬奧會,正演繹著一個國家對未來的選擇?!耙赃\動員為中心、可持續(xù)發(fā)展、節(jié)儉辦賽”的理念,必將造福區(qū)域民眾,凝聚起更強大的民族自信,開啟中華民族又一段圓夢征程。
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
2015年9月3日,“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閱兵,是進入21世紀以來第2次大閱兵,同時也是第一次在非國慶節(jié)舉行的大閱兵。此次閱兵,共編50個方(梯)隊。其中,抗戰(zhàn)老同志乘車方隊2個、徒步方隊11個,17個外軍方隊、代表隊、27個裝備方隊、10個空中梯隊,正式受閱約1.2萬人,動用40多種型號裝備500多件、20多種型號飛機近200架,許多裝備都是首次展示。這次大閱兵,不僅向世界“秀”了中華民族的“肌肉”,更宣示了我們的民族自信,民族精神。長纓在握,誰敢犯我?。ǜ木幾浴度嗣袢請蟆罚?/p>
[素材解讀]
古語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次勝利大閱兵,將“祀”與“戎”有機結合,閱的是兵,展現的卻是軍魂,是國威。七十年前,我們積弱,被人宰割;七十年后的今天,我們復興,擁有了保衛(wèi)自己的能力。但是歷史不能忘記,屈辱不能忘記,銘記歷史,以史為鑒,始終應烙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素材運用]
熱愛祖國、銘記歷史、和平、自強不息等
[范文榜樣]
予觀夫閱兵盛狀,浩蕩非常。兵者,國之重器也,華夏者,世之奇才也。榮,三尺微命,今何德何能,生于炎黃,長于華夏。沐國恩之浩蕩,享舉世之榮光。山河猶在,國泰民安。愿戰(zhàn)爭之火永不復,愛國之心永不息!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必慨而嘆之矣。書不盡一曲悲慨之歌,言不盡一番愛國之意。昔日錚錚鐵骨作“倭寇盡驅日,我兒還家時”。今日威武之師言“風吼馬嘯,黃河咆哮”。三千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華夏之子,何懼倭奴之言;炎黃之孫,鞭撻日寇之身。余一時感慨良多,縱有萬語千言,亦難掩心中之喜。(摘自網絡名文《京城閱兵記》)
一帶一路,打開筑夢空間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以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為主題的新時代,面對復蘇乏力的全球經濟形勢,紛繁復雜的國際和地區(qū)局面,為帶動經濟發(fā)展,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了這樣一個構想。這一構想是合作發(fā)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qū)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fā)展的旗幟,主動地發(fā)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從空間上來看,“一帶一路”幾乎貫穿了整個亞洲。從時間上來看,“一帶一路”不僅是對歷史的繼承,也是基于現實而對未來的創(chuàng)造性構想。從內容上來看,“一帶一路”是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yōu)勢互補、開放發(fā)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改編自《人民網》)
[素材解讀]
“世界是平的”,也是分的:內陸與海洋、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核心與邊緣……彼此相互聯系,卻又差別巨大。“一帶一路”構想將打破這些差異,實現世界的共贏性發(fā)展,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絕非簡單的一條“帶”、一條“路”,它更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通天大路。
[素材運用]
包容、責任、創(chuàng)新、發(fā)展、古為今用等。
[范文榜樣]
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發(fā)展,不僅是中國人的發(fā)展,也是全世界人的發(fā)展。在全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旨在實現互聯互通,造福沿線和世界,是中國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大國責任的彰顯。每個人只有擔當起自己的責任,社會才會和諧發(fā)展,一個國家擔當起自己的責任,世界才會共同繁榮。
“中國創(chuàng)造”走向世界
2015年10月16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成的中國企業(yè)聯合體,與印度尼西亞維卡公司牽頭的印尼國企聯合體正式簽署了組建中印尼合資公司協(xié)議,該合資公司將負責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標志著經過諸多波折后,雅萬高鐵花落中國,成為中國高鐵全方位整體出口的第一單。
中國制造的傳統(tǒng)模式是與外國品牌簽訂代工協(xié)議,然后從工人和供應商身上榨取更多成本,但這是不可持續(xù)的,隨著“中國制造2025”規(guī)劃的進一步實施,中國逐漸轉變產業(yè)模式,開始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chuàng)造”,雅萬高鐵的建設將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是中國鐵路走出去模式的一次成功實踐和重大創(chuàng)新,對于進一步打造“中國高鐵”品牌、推動中國鐵路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應。(改編自《環(huán)球時報》)
[素材解讀]
江澤民同志曾經說過:“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中國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的飛躍,前提是創(chuàng)新,基礎是國力的強大。國家如此,一個人也是如此。如果你要走向成功,走向輝煌,就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
[素材運用]
創(chuàng)新、自信、成功、中國創(chuàng)造等
[范文榜樣]
不斷變革創(chuàng)新,就會充滿青春活力,創(chuàng)新,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必需的一種精神。魯班懂得創(chuàng)新,他從遙遠走來,成為木匠的祖師爺;齊白石懂得創(chuàng)新,他能從一個木匠,轉變成為一代宗師;同樣,時代的中國敢于超越,走創(chuàng)新之路,“中國創(chuàng)造”的高鐵也走出了國門,落戶印尼。正是有了不斷的創(chuàng)新,社會才不斷往前發(fā)展,正是有了不斷的創(chuàng)新,世界才對中國刮目相待。
責編: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