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落
最近,電視劇《瑯琊榜》的熱播催生了許多具有中國畫元素的手繪作品。生活中,無論是動漫、電影,還是建筑、廣告,中國畫的元素?zé)o處不在。中國畫是我國的“三大國粹”之一,簡稱“國畫”。從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到清代鄭板橋的《墨竹》,從近代吳昌碩的《花鳥》到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國畫在歷史的演變中不斷融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心理和氣質(zhì)。
國韻說 繽紛萬象,丹青妙繪
中國繪畫是中國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國哲學(xué)思想最親切的樣式。
——傅抱石
國畫是以筆墨線條作為主要的造型手段,強(qiáng)調(diào)“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并達(dá)到氣韻生動的境界。國畫按照畫種的分類可概括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按照技法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人物畫所表現(xiàn)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山水畫所表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xiàn)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的關(guān)系。
/人物畫: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
人物畫是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xiàn)的時間比山水畫、花鳥畫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fēng)俗畫、歷史故事畫等。歷代著名人物畫有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南宋李唐的《采薇圖》等?!恫赊眻D》是以商朝伯夷和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而畫的。圖中描繪了伯夷和叔齊對坐在懸崖峭壁間的一塊坡地上,伯夷雙手抱膝,目光炯然,顯得堅定沉著;叔齊則上身前傾,表示愿意相隨。伯夷和叔齊均面容清瘦,身體孱弱,雖然肉體上長期受到極大的折磨,但是精神上卻沒有被困苦壓倒。李唐生活在南宋與金國對峙的時期,他采用這個歷史故事來譴責(zé)投降變節(jié)的行為,可謂是“借古諷今”,用心良苦。
/山水畫:發(fā)乎于心,繪之于型/
國畫中最能體現(xiàn)氣韻的畫科是山水畫?!安粍尤缟健?,從這個詞語就可以看出,一座山哪怕畫得再生動,它也是動彈不得的。山動不了,怎么辦?那就必須靠水動云動來體現(xiàn)了。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淀。東晉顧愷之的《畫云臺山記》可算是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雖然文題中心是趙升舍命從師的故事,但其環(huán)境刻畫的部分卻成為山水畫的濫觴?,F(xiàn)存最早的山水畫是《游春圖》,它是隋代展子虔唯一的傳世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老的畫卷。展子虔用泥金描繪山腳,用赭石填染樹干,整幅畫遙攝全景,人物布局得當(dāng),開唐代青綠山水的先河。
/花鳥畫:吟唱自然,求真求善/
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guān)乎人事,它不是為描繪花鳥而描繪花鳥,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的生活際遇、思想情感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而給予寓意性的表現(xiàn)。花鳥畫一方面重視寫形之真,另一方面更關(guān)注美和善的觀念表達(dá)。清代朱耷(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在花鳥畫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朱耷以其獨特的繪畫語言,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的憂傷與家國之痛。在現(xiàn)代畫壇上,吳昌碩以金石入畫,創(chuàng)造了前無古人的風(fēng)格類型;齊白石則畫了許多前人從未畫過的題材,如蝦、老鼠、蚊子、蒼蠅等,其造詣令后人卻步。
畫與詩 墨韻文心,詩畫同源
自古至今有詩畫同源之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詩者多識畫,能畫者多知詩。題畫詩是詠嘆畫的意境,詩在畫面中所占的位置,也構(gòu)成畫的一部分,這是詩畫的融合。
/徐渭《墨葡萄圖》/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fēng)。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徐渭
《墨葡萄圖》全是葡萄之影,枝葉密連,葉子不勾經(jīng)脈,葡萄果實只畫下垂的一串圓點。畫面構(gòu)圖奇特,一桿老枝自畫面右方斜穿至左面而出,由老枝生出藤蔓,傾瀉出無數(shù)墨葉和墨點,左邊一款題詩和垂落下的藤蔓相互呼應(yīng),起到了平衡畫面的作用。這種險中求穩(wěn)的新穎構(gòu)圖,給欣賞者帶來十分強(qiáng)烈的震撼力。
徐渭以豪放潑辣的水墨技巧形成動人的氣勢,這是一幅典型的寫意花鳥畫。整體構(gòu)圖較為工整,是寫實風(fēng)格,但筆墨極為桀驁不羈,有一氣呵成之感。仔細(xì)觀察更能強(qiáng)烈感受到畫家的癲狂之氣,完全沒有條理,抽象的表達(dá)之中又體現(xiàn)了動態(tài)的美感。
【詩評】《墨葡萄圖》上的題詩,正是徐渭才情滿腹而不得施展,心中憤懣悲歌的不平之鳴!徐渭天才卓異,但一生坎坷,73歲時結(jié)束了“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diào)人”的悲慘一生。
/唐寅《秋風(fēng)紈扇圖》/
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無情詳細(xì)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唐寅
《秋風(fēng)紈扇圖》為唐寅水墨人物畫的代表作,畫中仕女手執(zhí)紈扇,側(cè)身凝望,眉宇間微露幽怨悵惘的神色。此圖用白描畫法,筆墨流動利落,轉(zhuǎn)折方勁,線條起伏頓挫,用筆富韻律感。全畫雖純用水墨,卻能在粗細(xì)、濃淡變化中顯示豐富的色調(diào)。唐寅借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的典故,用紈扇在秋風(fēng)起后被擱棄的命運,抨擊了世態(tài)炎涼。顯然,這與唐寅的不幸遭遇有關(guān)。畫中仕女一臉哀怨,或許正是唐寅自身的寫照。
【詩評】唐寅29歲因科場舞弊案被無辜牽連,蒙冤坐獄。他飽嘗世態(tài)炎涼的滋味,故而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充滿了同情和憐憫。唐寅《秋風(fēng)紈扇圖》的題詩可謂詩人的如實坦白與自況,足以自警、警人。
畫家事 人如其畫,畫如其人
【適用話題】漸入佳境/生活的樂趣/深與淺
/吃甘蔗理論/
東晉時期,顧愷之被桓溫招為參軍。有一次,顧愷之跟隨桓溫到江陵視察,當(dāng)?shù)毓賳T前來拜見時送來了很多捆當(dāng)?shù)氐奶禺a(chǎn)——甘蔗?;笢鼐桶l(fā)給大家品嘗,大家都邊吃邊贊。這時,只有顧愷之獨自望著江邊美景出神?;笢匾娏?,故意挑了根長長的甘蔗塞到顧愷之手里。顧愷之看也不看,拿起甘蔗就啃。桓溫看見顧愷之吃的是尾部,便問他:“這甘蔗甜嗎?”其他人見了也都跟著起哄說:“我們吃的甘蔗很甜,不知顧將軍的甘蔗甜否?”顧愷之這才回過神來,看到自己啃的是甘蔗的尾部,他舉起甘蔗說:“你們笑啥!我看你們根本就不懂甘蔗的正確吃法,吃甘蔗可是大有講究!”大家這么一聽倒是好奇了起來,顧愷之接著說:“你們一開始就吃最甜的那段,就會越吃越不甜,吃到最后,就倒胃口了。而像我這么從尾部吃,就會越吃越甜,越吃越有味兒,這種吃法叫‘漸入佳境?!?/p>
【片段速寫】有些人喜歡把好的東西留到最后,而有些人喜歡一開始就享受。如果年少時吃盡了甜頭,那么年老時也要嘗盡苦頭。何不用顧愷之吃甘蔗的方法來生活呢?從平淡開始,慢慢深入生活,才會越過越有滋味,才能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適用話題】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畫畫也得實事求是/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徐悲鴻夫婦在家中設(shè)宴,專門招待齊白石與張大千。飯后,徐悲鴻提議請齊白石和張大千共同畫一幅作品,但要“反串”,即請齊白石畫張大千擅長畫的荷花,而張大千則畫齊白石拿手的蝦,共同組成一幅畫。齊白石乘興揮毫,用黑墨畫了三片荷葉,另又著色,用赭紅畫了兩朵荷花。接著,張大千在齊白石的圖上補(bǔ)繪了幾只小蝦,小蝦在荷葉下的水中嬉戲,動靜結(jié)合,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齊白石向張大千使了個眼色,把他拉到一邊,紅著臉悄悄說道:“大千先生,蝦……蝦身只有六節(jié)?。 睆埓笄б宦?,有些疑惑,就在畫面上又添了些水草與水紋,把節(jié)數(shù)不準(zhǔn)確的蝦身給蓋了起來。宴席散去,張大千回到旅舍后,馬上派人買了一大簍河蝦,他仔細(xì)觀察后發(fā)現(xiàn),蝦不論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節(jié)。張大千想起齊白石的話,不禁大為敬佩。
【片段速寫】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是因為凡事都從實際出發(fā),講求實事求是。要達(dá)到修煉身心的境界,潛心靜氣地做好每一件事,平凡的人生才得以不平凡,才能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
【適用話題】伯樂與千里馬/文化傳承/知遇之恩
/大師背后有大師/
齊白石初到北京時,困頓不堪,守舊的畫家譏誚他的畫為“野狐之禪”“俗氣熏人”。1929年徐悲鴻來到北京,就任北京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院長。在一次畫展上,徐悲鴻率先把“徐悲鴻定”的字條掛在齊白石的畫下,因為他一眼就看出了齊白石那些畫的藝術(shù)價值。此后,徐悲鴻為齊白石編畫集,寫序,又聘請他為教授。當(dāng)青年的傅抱石彷徨于生計和藝術(shù)的十字路口時,也是徐悲鴻把他拉回藝術(shù)之途,極力肯定他的畫作,堅定他的藝術(shù)人生。而徐悲鴻背后的大師是康有為,康有為是最早提出“美術(shù)革命”的人,他改革中國畫的思想對徐悲鴻影響甚深。徐悲鴻美術(shù)觀念的形成,并最終成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事業(yè)的奠基人,康有為的作用絕不可低估。
【片段速寫】人才是需要一雙慧眼發(fā)掘的,每一個成才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懊麕煶龈咄健钡呐囵B(yǎng)方式造就了許多大師,也正是這種優(yōu)秀的精神文化傳承,才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師誕生,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shù)代代流傳。
文題考場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保ㄍ蹙S《山水訣》)水墨山水畫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兩代又有新意。水墨畫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代表,僅用水與墨為原料,墨即是色,以墨的濃淡變化表達(dá)色的層次變化,即使只有一種顏色也能繪出精美的畫作。
【文題點撥】自然造化 /千變?nèi)f化肇始于一/人生如同水墨畫,平凡卻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