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力曼·葉爾肯拜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價值
“翻轉課堂”日益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2011年被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評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這種教學模式將以往在課堂上完成的知識傳授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前進行,而把對知識的吸收內化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內進行,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了翻轉與顛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地將“翻轉課堂”理解為“將課堂上的事情帶回家做,家庭作業(yè)在課堂上做”。
二、“翻轉課堂”的適切內容
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和克拉斯沃將布魯姆目標分類中的認知過程進一步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估、創(chuàng)造六個層次。翻轉課堂把學生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習放在了課外,將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鮮有時間進行高層次的認知訓練放在課堂上進行,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分析、評估、創(chuàng)造等高級思維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
(一)針對概念定理定律等抽象的知識點。小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限域為8-10鐘,而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在時間設置上不超過15分鐘,同時針對小學生的“微視頻”通常生動活潑、趣味性足,內容的簡潔清楚有利于學生把有限的注意時間高度集中于概念、定理等抽象知識點的學習上,促使其注意力從不穩(wěn)定到穩(wěn)定、從不持久到持久,在這樣的注意下對概念和定理定律的學習都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針對較難理解的知識點。從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來看,學生在上課之前根據(jù)教師設計的相關教學視頻進行知識的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掌握知識的快慢節(jié)奏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對沒有理解的知識難點自主進行暫停、回放、反復播放、再復習等操作,直到自己理解、學會為止。此外,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對于知識點和能力點學習的反饋情況,針對性地制作關于這一難點的“微視頻”,對難點知識進行輔導和深化。
(三)針對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根據(jù)皮亞杰思維發(fā)展“四階段”論,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且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占據(jù)有利位置。因此,對于一般操作性較強的知識,教師就需要借助于“微視頻”形象直觀的動態(tài)演示過程,使操作過程一步步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必要時應配上相應操作步驟的文字說明或者教師的語言講解,便于學生觀察和理解。
三、“翻轉課堂”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操作實施
(一)學情調研“翻轉課堂”實施的依據(jù)根據(jù)。在學習《問題解決》之前對學生的學情調研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1-9的乘法口訣,并積累了一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策略,但對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則存在一定困難。對于本單元編排的例題“二(1)班準備租車參觀科技館。有2名教師和30名學生,租下面的客車,坐得下嗎?”,教師要考慮教學的視覺效果,避免單調、死板的講述,突出重點,抓住難點,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二)課前自主學習“翻轉課堂”實施的關鍵。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根據(jù)學情調研制作的教學視頻,完成相應的進階作業(yè),實現(xiàn)課前的自主學習,這是“翻轉課堂”教學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以《問題解決》為例的《自主學習任務單》可以這樣設計:第一,學習指南,包括學習內容、預計達成的學習目標等。第二,學習任務,包括回顧思考例5、解決問題的步驟、積累問題解決的策略完成進階作業(yè)困惑與建議。
(三)課中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翻轉課堂”實施的靈魂。翻轉課堂提倡個性化學習,其實施是建立在課前自主學習基礎上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加以解決,進而組織、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中,教師要以課前情境游戲為導入,如“有8只小青蛙,其中1只眼睛受傷害,現(xiàn)在共有幾只眼睛?如何計算?”進而引出新課,并重點解決因個人觀察角度不同而產生對不同乘加或乘減計算方法的困惑。
(四)課后內化升華“翻轉課堂”實施的深化。通過課前自學、課中內化,學生基本已經理解并掌握了該章節(jié)的知識內容,然而它們仍是孤立的、與現(xiàn)實相分離的惰性知識。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針對“知識點”或“知識點組”以及學生學習反饋信息,設計知識、技能拓展類“實踐型”的任務,并在課后布置下去,給學生提供在情境中解決問題的機會,同時輔以反思活動,促使學生課后自主探究與反思,實現(xiàn)知識技能的進一步內化、拓展與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