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出生以來,我便靜靜高坐在這間教室的東墻之上首,俯視蕓蕓“班”生……悄悄告訴你,我是這間教室的“法度”,俗名“班規(guī)”是也。
雖說我是一紙文書,但每日一覽“班”生,竟也似俯視千姿百態(tài)的小小世界。不信?那容在下一一道來:望向教室西北方,“戰(zhàn)事”連連,似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之急,瞧那化作紙飛機的“家書”,從西北騰空而起,奈何方向力度稍有偏差,于是不偏不倚地擊中前排的日光燈管,這一場景被那三尺講臺上的“將領(lǐng)”盡收眼底。在下略懂“讀心術(shù)”,料想本班“將領(lǐng)”定已火冒三丈;再將視線轉(zhuǎn)向東南一隅,此乃臥虎藏龍之地,幾位“高人”正修煉大法,一招一式有如“點水蜻蜓款款飛”。
本人自出生之日起,便誓從師言,胸懷之志不在“千里”,一心只為保“一室”之寧,奈何在下修行尚淺,威懾力甚弱,所含條約過于迂腐呆板,不被眾人放在眼中,故屈膝于此,壯志難酬,遂日日“擠眉弄眼”,望能引人重視,從而“脫胎換骨”,重新“問鼎中原”。
這日,塑吾之身的恩師重登其“三尺寶座”,一一盡數(shù)諸生不是之處,屢次將吾搬上臺來,卻換得臺下眾生暗自嘲笑。吾這空有名分實則為“傀儡”之身份,終被恩師識破。于是,師大怒,大筆一揮,對吾來了個“改頭換面”。其中最令人驚喜的“新面龐”為:但凡將不應(yīng)出現(xiàn)物品(如:非充饑類零食)帶入教室者,不再記過,而是執(zhí)行“有福同享”的原則,學(xué)期末為班上諸位各備一份,此為共享。
同時,吾也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叫做“不一樣的班規(guī)”。
自此之后,往日“慵懶散漫”之景頓失所蹤,取而代之是另一番情景:室內(nèi),由南到北,由東到西,陳設(shè)井然有序;眾生端坐,目視板書,凝神恭聽,煥然一新的景象讓人為之振奮!如此這般景象,方不枉吾“不一樣”之新名。
自此后,吾便成為“一代傳說”,對比“他山之石”,吾在“近人情”的基礎(chǔ)上,綿中藏硬,故終以“以柔克剛”之勢,成功地鎖住那一個個“皮猴”,贏得“鎮(zhèn)班之寶”的美譽。哦,對了,差點忘了告訴你:我偷偷給這個班起了個別名,喚曰“不一樣”。
學(xué)校:江蘇大豐市實驗初級中學(xué)
導(dǎo)師:臧菁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