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這個遙遠而神秘的國度是南美洲的文明古國,它和墨西哥是古代美洲的兩個文明中心。這里不僅有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還有令人驚嘆的文化遺產、別具魅力的自然風光和絢麗多彩的民族藝術。
世界上最大的“天書”納斯卡地畫
納斯卡地畫又被稱為納斯卡線條,位于秘魯南部的納斯卡荒原,占地幾百平方公里,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天書”。
納斯卡地畫被刻在一望無垠的納斯卡荒原上,如果站在地面,根本看不出來是什么,即使仔細看,你也只能發(fā)現(xiàn)這些圖案是將褐色巖層的表面刮掉幾厘米,從而露出下面的淺色巖層所形成的坑道線條。
但是如果乘坐當?shù)氐男★w機,飛到300米以上的高空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線條絕不是天然形成的,因為它們組成了各種圖案,活靈活現(xiàn)。這些圖案以動物為主,小的長幾十米,大的長度甚至超過300米,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1994年,納斯卡地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據(jù)研究,這些地畫已存在了2,000多年,但至今沒有人能完全破解納斯卡地畫之謎——究竟是誰創(chuàng)造了納斯卡地畫?他們是如何創(chuàng)造的?創(chuàng)造的目的是什么?這些地畫又有著怎樣的含義?
而關于創(chuàng)造地畫的目的,到現(xiàn)在為止也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但是人們對此做出了很多猜想。有人認為這是為分配水源做的標志,因為納斯卡平原干旱少雨,而在地畫覆蓋的地下分布著大量的水渠,所以他們認為那些圖案應是代表不同家族的族徽。也有人猜測地畫是一部巨大的天文日歷,還有人認為地畫是求雨的祭拜場所,甚至有人猜想地畫是外星人的杰作。
其實關于外星人的猜想并不是空穴來風,因為所有的納斯卡地畫不但生動形象,而且線條圓潤光滑。在沒有飛機的古代,那些古人們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這些只有在空中才能看到的完美地畫呢?似乎外星人也是一個很合理的解釋。
在納斯卡地畫中,有一幅地畫是一個三角形和一個箭頭的組合圖案,再往前看是一組巨大的V字形線條,由兩條筆直的、像飛機跑道似的長線條組合而成,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飛機場的不同組成部分,圖案的邊線十分整齊。是不是很像外星人登陸地球的停機坪呢?
最讓人覺得納斯卡地畫有可能和外星人有密切聯(lián)系的,是一幅類似“太空人”形象的地畫,它被刻畫在一個山坡上,造型看起來特別像現(xiàn)代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人,尤其是那雙又大又圓的眼睛。這幅畫中的形象到底是什么人呢?難道真的是外星人嗎?到目前為止,無人能確認。
據(jù)說這些年來,人們在納斯卡地區(qū)共發(fā)現(xiàn)了300多幅地畫,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小部分能被辨認出來,其余的則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能讀懂這部世界上最大的“天書”,解開這千古之謎。
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大峽谷觀神鷹
被譽為南美七大自然奇觀之一的大峽谷——科爾卡大峽谷深藏在秘魯南部安第斯山脈的火山群中,從東至西流入太平洋的科爾卡河貫穿于谷底。在河的東部地區(qū)地勢相對平緩,被稱為科爾卡山谷。而隨著河水西流,山勢陡峭狹窄,形成了深邃的大峽谷。
科爾卡大峽谷比美國著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還要深兩倍多,曾在1984年上了世界最深峽谷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雖然近年來中國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但科爾卡大峽谷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峽谷之一。
站在半山,放眼望去,科爾卡河靜靜地流淌在谷底,兩岸山坡上是層層疊疊的古梯田。這些梯田基本上都有千百年的歷史。
爬到峽谷的最高觀景點,可以看到下面是一條深邃而狹長的峽谷,幾乎深見不底。大峽谷兩側壁立千仞,讓站在觀景點的人有些膽戰(zhàn)心驚。在科爾卡大峽谷,人們不僅能領略大峽谷神奇的自然景觀,而且還能有幸目睹在這壯觀的峽谷中飛翔的安第斯神鷹,其學名為安第斯神鷲。
站在山巔俯瞰大峽谷,靜靜地等一會兒,你就會看見安第斯神鷲那矯健的身影。安第斯神鷲是現(xiàn)存的最大猛禽,身長約1.5米,翅膀張開能達3米以上,體重約10千克。安第斯神鷲喜歡在峽谷的巖壁上棲息,每天早晨隨著太陽升起時上升的熱氣流起飛,并在峽谷上空隨著氣流盤旋尋找食物。
安第斯神鷲順著大峽谷飛來飛去,時上時下,平展著翅膀,像小飛機一樣,姿態(tài)優(yōu)美。看它們在這壯觀的大峽谷中飛翔,震撼之余,還會有一種不可言喻的美感。
雖然是威嚴的大鳥,安第斯神鷲卻從不殺生,而是以腐肉為食,是科爾卡大峽谷中不可缺少的清潔工。安第斯神鷲的愛情專一,一旦相配,終身為伴。它們還是模范父母,夫妻雙方共同喂養(yǎng)子女。它們的壽命也比較長,可活50年之久。在南美的諸多國家,安第斯神鷲受到人們的崇拜,被很多國家奉為國鳥。古印加人還認為安第斯神鷲每天早晨把太陽帶到了天空,是為天神傳遞信息的使者。
南美高原的最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
游覽了壯觀的印加古城,欣賞了神奇的納斯卡地畫,又去科爾卡大峽谷看到了世界最大猛禽,我們再一起看看南美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交界的科亞奧高原上,是南美洲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淡水湖,被當?shù)氐挠〉诎踩朔顬槭ズ?。“的的喀喀湖”這個名字翻譯成中文是“巖石美洲獅”。從衛(wèi)星照片上看,湖的形狀真的像一只正在追捕兔子的美洲獅呢??墒菦]有飛機的古代人又是怎樣看到湖面的形狀而給它起了這個名字呢?這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湖岸和島嶼上的印加神廟遺跡證明,這里曾有過美洲最早的文明。但如今,西班牙的殖民文化和古老的印第安文化被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比如當?shù)厝酥两袢允褂糜〉诎舱Z言,保持著印第安生活傳統(tǒng),卻各個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坐著游船往湖心走,會看到一些小小的浮島,浮島上沒有任何泥土,島上的房子全部是用清一色的干黃蘆葦建的。這種蘆葦是的的喀喀湖的特產,翻譯成中文叫托托拉草。當?shù)厝擞猛型欣萁◢u、建屋子、造船,還用它制作出了很多工藝品。
島上的居民把托托拉草捆起來,切成長方體,在每一捆中間插入一根木棍,然后把一個個托托拉草塊排起來,用繩子把插在中間的木棍綁在一起,使所有的托托拉草塊連成一片,形成浮島的基礎部分。再把割下來的新鮮蘆葦橫一層豎一層地鋪在上面,最后用繩索和木樁把浮島固定在不太深的湖底,這樣浮島就建好啦。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浮島泡在水中的下層蘆葦會逐漸腐爛、流失,因此需要不斷往浮島上加鋪新鮮的蘆葦。一般情況下,大概3個月就要加鋪一層,長此以往,一座浮島大約能維持30年之久呢。的的喀喀湖上有大大小小40多個用托托拉草建造的浮島,大的浮島上有十來間蘆葦屋,小的浮島上只有三四間。
蘆葦屋有大有小,可形狀大同小異。雖然房屋簡陋,但蘆葦編排得還算細膩。在那些較大的浮島上還能看到幾米高的瞭望塔。在古代,這種瞭望塔是用來觀察是否有外族侵犯的,而現(xiàn)在浮島上的人們自然不用再擔心這類的危險,不過這個傳統(tǒng)設施被島民們保留了下來,可以讓游人想象那兵荒馬亂年月的艱難故事。
秘魯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如果你有機會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相信那規(guī)模壯觀的古城馬丘比丘,神秘而可愛的納斯卡地畫,深不見底的科爾卡大峽谷,矯健的安第斯神鷲和別具風情的的的喀喀湖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深感不虛此行。
除了浮島,最讓人贊嘆不已的是湖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蘆葦船,都扎制得非常精致而漂亮。那些大船看上去很像中國的龍舟,而且很多是雙體船。有的船頭還被編成了美洲獅頭的形狀,張開的大嘴里插著獠牙,看上去十分有趣。
島上的居民善于編織,不僅能用毛線繡出圖案豐富色彩鮮艷的織品,而且還能用蘆葦編出各種各樣的小蘆葦船。
秘魯位于南半球,季節(jié)與中國正好相反,因此游覽的的喀喀湖的最好時間是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當你坐在形態(tài)各異的蘆葦船上,沿著水道穩(wěn)穩(wěn)前行時,一定會為這高原大湖上別具風情的水上風光所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