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有這樣一所院校,她形象神秘、使命神圣、作用神奇。一批批共和國軍事外交官從這里走向風云變幻的國際外交舞臺,它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以下簡稱“國關”),被稱為“軍事外交官搖籃”。
學校的軟件和硬件都很“給力”,例如擁有專門為軍事迷研究戰(zhàn)法而設置的兵棋推演室,開展理論輔導、思想引導、行為指導和心理疏導的政治導師工作室,各專業(yè)學習研修小組,以及學員自制的笑臉墻、自主管理的攝影棚等。學校聚焦全球的大師級公開講座,塑造著國關學子超越常人的眼光韜略。火熱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智謀火花點燃交織,全球思維璀璨奪目,學生可以走出國門、縱橫寰宇,站在全世界的最前沿。
在國關,有一群頭戴“藍盔”的準維和人員,他們來自學校開設的維和任職培訓班,時刻為聯合國維和行動準備著。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部分干部教員都有過維和經歷,在課堂上會跟學員分享在海外執(zhí)行任務的心得體會和奇聞逸事,這可比影視劇里虛構的故事要真實精彩多了。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的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與英國牛津大學、巴黎政治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等20多所世界知名大學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建立了完整的全英文學位教學體系,包括“國際政治”博士項目、“中國政治與外交”“中國政府與治理”“比較政治”等碩士學位項目和“中國研究”學士項目。
學院積極開展外交學研討會,專家學者共同研討外交形式和政策,促進學術界與外交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2016年7月,“2016青年全球治理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在復旦開幕,大賽歷時5天,分為“全球方案預選”“激情演講”“世界咖啡館”與“世界團隊方案展示”4個階段,為青年學子深入思考和探討全球問題提供平臺。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以下簡稱“人大”)的國際關系學院是新中國建立后最早建設國際問題研究和政治學學科的高等教育機構,是全國首批獲得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組織的2008年及2012年兩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人大的政治學一級學科均排名第一。
學院積極舉辦各種夏令營、學術論壇,為青年學生提供學習、交流外交知識的平臺。2016年5月,“歐亞大講堂”首次講座在人大舉辦,前駐俄羅斯大使、現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李鳳林做了題為“當前國際形勢與中俄關系”的主旨演講,讓學子近距離接觸外交。
60多年來,人大的國際關系學院培養(yǎng)了近萬名各層次的全日制畢業(yè)生,他們廣泛分布在各級政府部門、涉外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聞媒體和企事業(yè)單位,從事外交外事、政策研究、教學科研、新聞傳播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成為各自領域的精英人才。
·編者后語·
周恩來總理曾經說,外交官隊伍,就是一支“文裝解放軍”。在外人看來,“進了外交部,出國如散步”,似乎風光無限,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外交人員不僅要有謀略,有智慧,有勇氣,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還要耐得住寂寞,做得了犧牲。所有的理想都值得被尊敬,向所有為國做出貢獻的人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