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上海有家萬人合資企業(yè),定期舉辦培訓班,特請美國一著名管理專家來滬授課。美專家在投影儀上畫了彎彎曲曲四條紅線,答案令人吃驚。專家說,這四條曲線是當年紅軍的長征路線,這是世界奇跡,充滿千難萬險,但紅軍并不因自己多走了路而要獎金。專家又畫了一個小紅圈,圈外畫了一大白圈,旁邊又畫了一藍圈。他解釋說,紅圈是中共,被國民黨包圍,藍圈是美國。國民黨比共產黨勢力大很多,又有美國支持,但最后卻是共產黨勝利了。他說,當時紅軍生活異常艱苦,卻無人要求發(fā)給額外補貼,表面弱小的卻打敗了強大的,靠什么?靠信仰,靠精神,靠理想……公允而論,這個老外旁觀者清,確實說到點子上了,非常值得我們深思與警醒。
陳教授的課就從這里講起——
1936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甘肅會寧,實現(xiàn)了一、二、四方面軍大會師,毛澤東同志激情澎湃,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大氣磅礴的詩篇《七律·長征》。80年歲月彈指一揮間,今天,13億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偉大社會主義建設,又被稱為“新長征”。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固原將臺堡,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習近平說,紅軍長征創(chuàng)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跡。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跟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zhàn)、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長征永遠在路上。這次專程來這里,就是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征路。今天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長征與新長征,事業(yè)承前啟后,英雄前赴后繼,精神一脈相承,思想一以貫之,意義一樣偉大,前程同樣輝煌。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比較長征與新長征的情勢條件,從中汲取政治營養(yǎng),獲取前進動力,勢必對今天“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起到重要指導砥礪作用,激勵我們再走長征路,創(chuàng)造新輝煌。
長征與新長征,同樣意義重大,影響非凡。長征突破了
敵人的包圍圈,粉碎了敵人企圖把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的夢想,實現(xiàn)了紅軍的偉大戰(zhàn)略轉移,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伴L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是古今中外前所未聞的奇跡。起步于20世紀下半葉的新長征,沖破了“左”的思想枷鎖,走出停滯不前的泥沼,告別了“階級斗爭為綱”的荒唐歲月,實現(xiàn)了全國工作重點轉移,開創(chuàng)了改革開放新局面,調動了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實現(xiàn)了國泰民安,建成了和諧社會。新長征使我們擺脫貧困,走上富裕之路;新長征使我們揚眉吐氣,昂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長征是億萬人民的福音,是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偉業(yè)。
長征與新長征,同樣路途艱險,任重道遠,需要我們有藐視一切困難的勇氣,有戰(zhàn)勝一切險阻的信心。長征路上,山高路險,荊棘遍地,有雪山、草地、無人區(qū),有湘江、金沙江、大渡河,有臘子口、婁山關,“12個月的光陰里,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還有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上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天天都有血戰(zhàn),隨時都有犧牲,加之缺糧少衣、缺醫(yī)少藥,困難重重。新長征途中,我們也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zhàn):國際金融危機蔓延,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在持續(xù)加大,長期制約我國經濟健康發(fā)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消費需求不足,社會保障、教育、醫(yī)療、收入分配、社會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盡管如此,只要我們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樂觀主義精神,堅定信念,措施得當,正視問題,就一定能換來“三軍過后盡開顏”的勝利喜悅。
長征與新長征,同樣英雄眾多,群星燦爛。長征途中,無數(shù)英雄浴血奮戰(zhàn),不怕犧牲,前仆后繼?!按蠖珊?8勇士”威震敵膽,“飛奪瀘定橋22位英雄”英名流傳,突破臘子口天險,英勇紅軍勢如破竹,拿下婁山關,紅軍將士銳不可當,更有那“山高路遠溝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還有許多無名英雄,英勇奮斗,不屈不撓,甘愿流血犧牲,保證了長征的偉大勝利。一部長征史,就是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主義壯麗史詩。今天的新長征路上,同樣關山迢遞,阻礙多多,同樣需要我們發(fā)揚老前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樣也有眾多英雄披堅執(zhí)銳,身先士卒,建功立業(yè),美名傳揚。這支英雄的隊伍里站著優(yōu)秀公仆孔繁森、楊善洲、牛玉儒、鄭培民、沈浩,卓越科學家林俊德、王選、屠呦呦、袁隆平、羅陽,全國勞模包起帆、許振超,最美教師張麗莉、孟二冬,還有獨臂英雄丁曉兵,模范軍醫(yī)華益慰,雷鋒傳人郭明義,等等,舉不勝舉,各放異彩。他們都是時代楷模,新長征的英雄,在各條戰(zhàn)線上攻關破障,帶領我們勇創(chuàng)輝煌。
新長征與長征相比,我們的實力更雄厚、隊伍更強大、條件更優(yōu)越、形勢更樂觀。當年紅軍長征從瑞金出發(fā)時,只有數(shù)萬人馬,裝備簡陋,缺槍少彈,缺衣少糧,而且形勢嚴峻,敵情危重,百萬敵軍圍追堵截,窮兇極惡。但我英雄紅軍浴血奮戰(zhàn)、拼搏努力,仍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我們熟悉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地球上的紅飄帶》《七根火柴》《金色的魚鉤》《一袋干糧》《老山界》,以及聲情并茂的《長征組歌》等,就是紅軍與長征中的艱難困苦作不屈斗爭的生動寫照。今天,我們的新長征有浩浩蕩蕩13億人馬,有更加成熟睿智的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指揮,路線正確,目標清楚,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士氣高昂,信心百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內外條件充分具備,我們定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沖破重重險阻,乘長風破萬里浪,奪取新長征的偉大勝利。
無論是長征還是新長征,都需要振奮精神,昂揚斗志,堅定信仰,崇尚理想。紀念長征,最重要的就是要發(fā)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激勵我們投身今天的新長征偉業(yè)。今天,在新長征路上,我們的物質條件要比長征時好千百倍,但無論如何不要忘記了我們還有強大的精神武器、有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要繼續(xù)發(fā)揚紅軍官兵一致、患難與共的精神,發(fā)揚紅軍一往無前、敢于拼搏的精神,發(fā)揚紅軍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精神,發(fā)揚紅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以“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氣概,團結一致,斗志昂揚,戮力同心,奮發(fā)圖強,迎來新長征的輝煌明天。
無論是長征還是新長征,都要統(tǒng)一意志,整齊隊伍,提高戰(zhàn)斗力,打勝攻堅戰(zhàn),也都同樣都需要用鐵的紀律來保證。古往今來,紀律嚴明都是部隊出戰(zhàn)斗力的基本保證。從“岳家軍”到“戚家軍”,無不如此,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更是如此,這就是毛澤東同志高度概括的那句名言:“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935年6月,紅軍長征進駐藏區(qū)。毛澤東的妻弟賀敏仁是團的司號員,剛17歲。饑餓中的他走進一座喇嘛廟,沒有找到吃的,但發(fā)現(xiàn)了一些銀元和銅板。于是,他擅自拿了一些銀元,準備下山給大家換些干糧。師領導認為這件事情性質嚴重,既破壞群眾紀律又破壞民族紀律,決定嚴肅軍紀,下令槍斃了17歲的賀敏仁。事后,毛澤東勸慰妻子賀子珍說:“我們就是要用紅軍鐵的紀律來要求部隊,也包括自己的親人!”紀律面前人人平等,誰也不能搞特殊,紅軍紀律就是這樣硬起來的。長征路上,紅軍堅決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秋毫無犯,贏得了沿途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這也是保證紅軍長征勝利的重要因素。無數(shù)事實證明,軍紀嚴,就能打勝仗,攻必克,戰(zhàn)必勝。推而廣之,黨紀嚴,就能減少腐敗,純潔隊伍,保持黨的先進性;政紀嚴,能統(tǒng)一指揮,步調一致,保證政令暢通,國家政策得到貫徹執(zhí)行;校紀嚴,能保證學校有良好學風,有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當年,正是鐵的紀律保證了紅軍的長征勝利。今天,我們進行的新長征,任務更艱巨,目標更遠大,更需要鐵的紀律來保證。因而,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精神,從嚴治軍、從嚴治黨,嚴懲那些違紀、違規(guī)、違法的害群之馬,包括懲處大小腐敗分子,既打“蒼蠅”,也打“老虎”,用鐵的紀律整肅隊伍,取信于民,提高戰(zhàn)斗力,這樣才能打贏新長征中的大仗、硬仗,從勝利走向勝利。
無論是長征還是新長征,都需要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戮力同志,共創(chuàng)輝煌。80年前,紅軍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完成這樣一次遠征,沒有全黨全軍的精誠團結是難以想象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為全黨全軍的團結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各主力紅軍分則能密切協(xié)同,合則能統(tǒng)一指揮,顯示出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高度的團結和統(tǒng)一。紅軍各部隊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在困難和危險時刻,許多部隊為了全局,甘愿作出局部的犧牲;許多干部戰(zhàn)士為了戰(zhàn)友,奮不顧身,英勇獻身。長征中部隊不斷整編,干部層層下放,有的今天是干部,明天就成了普通一兵,但他們胸懷大局,毫無怨言,表現(xiàn)出堅強的黨性和組織紀律性。林伯渠同志曾寫下“堅持遵義無窮力”、“陽關坦蕩已無歧”的熱情詩句,贊頌當時全黨全軍團結一致的精神風貌。長征的偉大勝利再次說明,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關鍵。 今天,我們的新長征路上,仍然需要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密切團結,凝氣聚神,大局為重,求同存異,以形成巨大合力,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樣,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攻不下的堡壘,就會把我們的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無論是長征還是新長征,都要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這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法寶,不管到了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爬雪山,過草地,吃草根,啃牛皮,“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愈堅”,正是艱苦奮斗精神保證了長征的偉大勝利。1936年,紅軍長征剛到達延安不久,就迎來了第一個美國記者斯諾。他看到毛澤東住在簡陋的窯洞里,周恩來睡的是土炕,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繳獲的降落傘裁成的,林伯渠用斷了腿的老花鏡在認真讀書……條件雖然艱苦,他們卻甘之如飴,仍以極高的熱情在進行著自己的事業(yè),對未來充滿希望。在延安這塊土地,斯諾看到了一種偉大的力量——“東方魔力”。他說,這就是勝利之本。80年后的今天,我們已建成強大富裕的社會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可謂財大氣粗,但仍然不能忘記艱苦奮斗精神,仍然要勤儉節(jié)約,不能大吃大喝,揮霍浪費,更不能貪圖享受,害怕艱苦,革命意志衰退,追求聲色犬馬,甚至于腐化墮落。唐朝詩人李商隱在《詠史》一詩中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可謂千古名言,值得我們在新長征路上認真思考,努力踐行,永葆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
“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們時刻不忘“雄關漫道真如鐵”的長征壯舉,扎實走好“人間正道是滄?!钡男麻L征之路,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就一定會迎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輝煌明天!
責任編輯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