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凱 嚴麗娟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114-02
班級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土壤,而班主任則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班級工作的主帥。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仡櫠嗄陙淼陌嘀魅喂ぷ鳎瑧⒅貜膶W生心理特點出發(fā),并采取以下幾方面的做法。
一、加強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教師的教鞭指揮下,他們缺乏主人翁意識,毫無個性可言,而對于個別“另類”,教師更是“橫眉冷對”。長此以往,學生都被磨去棱角,個個成了模子里出來的產(chǎn)品。
鑒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弊端,我根據(jù)小學生自我表現(xiàn)欲望強烈,急于尋找成就感的心理,嘗試在班級管理中加強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人翁的精神,實行班集體的自主性管理。實行班干部自我推薦任職,學生工作積極性高,尤其是個別成績不算好的學生,工作相當賣力,如我班班長李碟同學,從早上走進教室時,不定時檢查同學們做的家庭作業(yè)的情況,這種自覺性行為說明他早已把班主任的信任內化為主體性的動力。學生潘奎負責勞動衛(wèi)生工作,每天每次的清潔衛(wèi)生,他都能主動的帶領同學們把教室和清潔區(qū)打掃干干凈凈。教師僅僅幾句引導的話,學生完全可以自由的發(fā)揮集體主義意識,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加強,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淡化橫向比較,強化縱向比較
所謂橫向比較,是指學生與學生間成績、能力的比較;縱向比較是指學生個人成長過程中前后時間段的比較。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間的橫向比較帶有片面性,使許多有潛力的學生在這種比較中喪失了學習信心,扭曲了個性的發(fā)展,不利于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極大的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心理學也研究表明,人性都有渴望得到別人賞識和注意的特點。而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個性,尤其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在班級管理中,我注意到了這一點,力求克服他們的盲目攀比的弱點,強化個體自身發(fā)展的回顧與展望。學期初,讓每個學生為自己的成績、能力定好起點,學期結束時,根據(jù)所取得的成績和獲得的能力查找原因,看看付出的努力和獲得的智能是否成正比。如果以坐標系來表示,把橫坐標看作時間段,把縱坐標看做付出的汗水,那么線性度就是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如果線性度成曲線往上升,無論是平緩的,還是直線的,只要是前進的,就說明你有進步。正視自己的同時,我告訴學生,一個人關鍵的是要超越自我,要敢于展示自我。學生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都能客觀評價自我,連班上膽子最小的小南同學,在一次讀書比賽中也大膽站了起來,讀得有聲有色,贏得了同學們的贊嘆。在這種縱向比較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都恢復了本性中該有的生動、活潑,而木訥、呆板、無神則從他們的眼中消失了。可見學生并不是生來就笨,而是我們沒有依據(jù)他們的個性特點,挖掘他們內在的潛能。
三、“冷處理”和“熱效應”的關系
班級管理中,教師往往要處理好“冷”“熱”關系。所謂“冷處理”,原指煉鐵過程中把熱爐中燒紅的鐵放入冷水中淬火的過程。放在班級管理中就是求班主任每臨大事有靜氣、不急、不躁。而“熱效應”就是利用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渲染氣氛影響其余的人。
在班級里,常常會發(fā)生一些令人火冒三丈的事。有一次我到會議室開會,座落不久,一位學生來報告,班級里有兩位同學打起架來,班干部拉也拉不開。我一聽,真恨不得將兩人各訓斥一頓,但轉念一想,還是強壓怒火,匆匆跑到教室,許多同學七嘴八舌匯報事情經(jīng)過,打架的兩位同學像斗敗的公雞,歪著脖子誰也不理誰。我一言不發(fā),走到他們面前,把他們請到辦公室,自己先打開一本書壓壓火。其實我哪里看得進書,只見兩人一臉納悶,一刻鐘后,我仍是不說話,兩人有點熬不住了,偷偷看著我,我知道兩人心里有點著急,看來火候已到,于是我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知道老師為什么要讓你們這樣站著嗎?”兩人都支支吾吾地開口了,先是推卸責任,接著又互相埋怨,我一看他們倆人仍不大情愿主動認錯,就對他們說:“看來你倆還打算繼續(xù)冷戰(zhàn),是愿意一直站著,還是早點認錯?”呆了幾分鐘,一位耐不住性子的先承認了錯誤,另一位雖不情愿,但也承認了錯誤。這時我再給他們曉之以理,深化他們對這一事件的反省及如何與同學相處的認識。如果當時各訓斥一頓,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矛盾激化。
“冷處理”只是解決了個別學生間的矛盾,而“熱效應”往往能影響一大批學生。如班級里某一位學生在作文比賽中獲得第二名,我拿出獎品到班級里大張旗鼓地表揚該同學,并且希望其他同學向他學習,這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眼神分明是羨慕和暗自下定了決心。這種“熱效應”激起一大批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這種心理將化作一股動力從而付諸行動。
班級管理只有依據(jù)學生心理特點開展工作,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能,才能使班級管理工作有聲有色,才能更好的完成各項任務,化成一種現(xiàn)實的教育力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走向成功。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