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強
從內心來講,我并不認同“生活在別處”,但在我印象中,遠方這個詞仿佛有一種魔力,驅使我尋找—那里駐扎著一些夢想,在向我招手。
孩提時,由于調皮、不聽教導,我時常被嚴厲的父母訓斥,有時挨了罵還有口難辯,實在氣不過就“講歪理”,屬于特別倔強的那種,不過鬧到最后會因此招來一頓皮肉之苦。于是嘴上唯唯諾諾,卻在心里種下一個小小的種子:長大了,去遠方??善婀值氖?,長大成人后,當懷揣那份執(zhí)著和憧憬,不辭勞苦地到了朝思暮想的繁華城市,才發(fā)現(xiàn)遠方的風景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美好。
第一次從老家去縣城是在讀高中時,最大的感觸就是熱鬧,尤其到了周末,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也受不了慢騰騰的速度。在車水馬龍的地方,就聽前前后后的人催促著:“走快點,快走啊,往前走!”我們也跟著學腔:“走啊,都往前擠擠?。 比缓?,就偷偷地笑。其實,在那番情形下,大家的腳步并不怎么移動,而對于我們而言,只是在尋找一些校園里不曾有的舒暢和愜意罷了。這樣的場景,三番五次之后就覺得無聊、厭倦了,因為雖然不在父母身邊,也遠離那些讓耳朵生出老繭的瑣碎的叮囑,但那份喧囂不是兒時夢想中的遠方的一部分。
短暫的新鮮過后,多是一種麻木在心中久居不離。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當你品嘗、回味幾番之后,留在記憶中的多是一些片段。在無聊的時候,那些過往在腦際里多如幾片倔強的秋葉一樣在寒風中呼啦啦地作響,在省城上大學亦是如此感覺。
畢業(yè)前的實習,我坐在舒適的辦公室里,做一份不起眼的工作。每每站在過街天橋上面時,我都可以想象,自己也是天橋下一個湮沒在茫茫人海中的匆忙身影、一個迷茫著不知道未來會走向哪里的過客,心里五味雜陳。但在沒有離開故鄉(xiāng)的父母和親朋眼里,我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小角色”,因為現(xiàn)在的我,除了是他們羨慕的對象外,還帶著他們或遠或近的夢想,生活在他們的一個并不清晰的憧憬中、一個并不曾抵達的地方,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
長大了,視野開闊了,腳步似乎也跟著自由了。讀大學這幾年也去過一些書本里介紹的名勝古跡、歷史名城之類的,但似乎都是程序化的流程,逛逛、拍照、留影,向別人暗示自己曾來過這里,但所謂收獲都是膚淺的、千篇一律。
人生路上,我們都是尋找風景、看風景的人,近處的因為熟悉而不知珍惜,遠處的遙不可及也無法體味,只能匆匆來、匆匆去,不經意間在裝飾著別人視野里的風景?;蛟S,遠方只是一個漂泊的方向,一個暫時寄存夢想的地方,因為年輕才無畏風雨,恣意行走,也許一腔熱情、躊躇滿志,我們并不曾抵達遠方,沒有看到想象中的風景,但至少可以回味一路而來的酸甜苦辣,將得失悲喜珍藏于歲月的年輪里;也許,站在生命之巔,天已經黑了,我們并沒有收獲所謂的輝煌和成功,但至少可以仰望滿天星辰,無愧于一路的奔波和對夢想的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