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家長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幼兒家庭教育的觀念也在日益更新。目前,在家庭中“重教而不會教”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本文通過探尋影響幼兒家庭教育的各種因素,依據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和策略,試圖改善優(yōu)化這些因素,充分發(fā)揮幼兒家庭的教育功能,提高幼兒家庭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觀;現(xiàn)狀;策略
家庭,是幼兒生命的搖籃,是人生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所謂幼兒家庭教育,就是指三到六歲幼兒在家庭成員間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制約幼兒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教育環(huán)境、家長對子女的態(tài)度、家長教育觀念、家長教育方法、家庭社會背景,特別是家長的社會生活經歷和思想文化素質。
一、幼兒家庭教育現(xiàn)狀
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我院開展了“幼兒家庭教育狀況與幼兒發(fā)展狀況關系問卷調查”,經過整理、分析和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在家庭中“重教而不會教”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幼兒家庭教育現(xiàn)狀如下: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家長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幼兒家長的教育觀念主流趨向良好。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教育,有目的、有意識地教育子女已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共識。但思想重視,行動忽視。在調查問卷中,認為“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一樣重要”的家長占96%,可是“每天可以留出2小時以上時間與孩子一起交流、游戲、學習”的只有10.3%的家長,選擇“不顧勞累.堅持和孩子玩”的只有28.7%。對比數據可知,普遍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沒有落實在具體行動中,沒有完全肩負起教育幼兒的責任。
對幼兒家庭教育的特點和內容認識不夠。經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傾向依次是:重視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重視教孩子與人交往;重視對孩子的知識教育;重視孩子的自我服務;重視孩子的語言發(fā)展;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而家長忽視的家教內容包括忽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如:教孩子知道自己幾歲,教孩子分清性別);忽視孩子的游戲和玩玩具;忽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如:獨立睡覺只占22.7%)。有部分家長根本沒有真正認識幼兒家庭教育的特點,只是把家庭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延伸,使家庭教育缺乏了自身的特點和內容。
不能正確認識幼兒家庭教育中的困難。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的最大困難是孩子的某種不易改變的行為或是某種社會影響,很少有家長認真檢查自己在家教中的失誤和應負的責任。在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家長對孩子上學期望值過高。教育目標的傾斜,導致家長產生許多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如:過度溺愛、遷就和放縱孩子。過度嚴厲、過度保護或者過度放任。
家庭教育承擔者偏移,教育意見不一致。在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的調查中顯示,62.5%是母親,21%是祖父母,16.5%是父親??梢?。媽媽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之重要,作用之重大。還有大多年輕父母工作較忙,依賴祖輩養(yǎng)育孩子情況普遍。擴大家庭、祖孫家庭和單親家庭日趨漸多,家庭教育意見不夠一致,其不良后果是孩子無所適從,有的孩子則會形成當面一套和因人而異的態(tài)度。
二、幼兒家庭教育策略
1.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兒童,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個性風格,甚至是孩子所特有的稚氣、調皮和不成熟產生的“錯誤”;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見解,相信孩子具有自我約束、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2.全面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況。要想教育培養(yǎng)好自己的孩子,應該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的情況,把握現(xiàn)象,知其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3.言教、身教和境教相結合。要求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家長自己先要做到。例如:要讓孩子愛學習,家長就要經常閱讀或是與孩子進行有助于良好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活動加深幼兒的印象;要讓孩子講衛(wèi)生,家長就要有洗漱的好習慣;要讓孩子懂禮貌,家長就要待人和善、大方。而言行不一的家長,是難以收到教育效果甚至會使以往的教育成果毀于一旦。在言教、身教的同時,還要做到境教,就是要有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給孩子一個和諧整體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4.家庭與幼兒園教育協(xié)同進行。家庭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使教師之間、家園之間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影響和教育好孩子。
5.講究家庭教育藝術。堅持家庭教育的六項原則:教育一致性原則、正面教育原則、賞識教育原則、細節(jié)教育原則、尊重孩子原則、全面發(fā)展原則。獎勵懲罰靈活運用,掌握分寸。珍惜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家長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盡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感受來自于父母的關愛,從而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6.注重提高家長自身素質,端正教育態(tài)度。作為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養(yǎng),要自尊自愛自強,充滿自信心和責任心。同時,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增強自身的教育責任。多花些時間了解孩子、陪伴孩子。其次,丟掉不健康心態(tài)。如:補償心、反常心、虛榮心、懼怕心。
總之,不同類型家庭的不同教育方式、教養(yǎng)態(tài)度對孩子的個性品質、心理素質的形成,具有關鍵的作用。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孩子言行舉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導者、孩子成長的負責人。因此家長有責任去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掌握科學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創(chuàng)建民主、和諧、平等、融洽的氣氛,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郝士艷.當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誤區(qū)及對策[J].教育導刊,2009(10).
[2]盧樂珍.幼兒道德啟蒙的理論與實踐[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方明.北京市幼兒家庭教育中的問題[J].學前教育,1991.5.
[4]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合作共育的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
[5]李生蘭.學前兒童家庭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08月.
(作者單位:甘肅省婦聯(lián)第二保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