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美玲
摘 要:習作指導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這一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通過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不斷感悟積累、仿寫借鑒、改寫遷移、續(xù)寫想象,真正使教材成為習作教學的“源頭活水”,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作文指導;積累;借鑒;遷移;想象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5-085-1
蘇教版教材課文語言文字優(yōu)美,結構簡明清新,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富有童趣。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感悟,不斷增加語言積累的基礎上,通過語言文字訓練,巧妙地運用課文中的語言形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就能讓教材成為習作教學的“源頭活水”,達到“厚積薄發(fā)”的效果,進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一、由感悟上升到積累的深度
閱讀是學生認識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可以使學生積累的語言進一步內(nèi)化,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蘇教版教材課文語言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在教學中,我注重幫助學生感悟其中優(yōu)美的詞句,深刻領悟其用詞造句的精美,指導學生較好地養(yǎng)成積累的良好習慣,不斷增加學生寫作素材的儲備。
在學習《泉城》時,抓住描寫泉水的片段“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边@一打比方的排比句式,以及“白浪翻滾……‘晶瑩剔透……‘銀花盛開……‘明珠散落”等描摹聲音和形態(tài)的詞語,體會所表達的效果,再指導學生領悟?qū)懛?,分類收錄這些詞句。在教學《美麗的丹頂鶴》時,抓住描寫外形的片段:“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它的頭頂就像……?!苯Y合圖片,讓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丹頂鶴的外形以及課文描寫的方法,引導學生想象丹頂鶴的樣子和特點。既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鞏固,又培養(yǎng)了觀察和表達能力,為學習作文打下基礎。
蘇教版教材課文中像這樣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很多,都可以用來加強學生的積累。根據(jù)需要可以引導學生把閱讀時所遇到的典型片段用小卡片等形式摘錄下來,并注意憑借情境,適當進行課外延伸,最終達到“厚積”的效果。
二、把仿寫作為借鑒的手段
閱讀是寫作的先導和基礎,通過范文的閱讀,可以指導學生直接有所借鑒。我們可以借助教材內(nèi)容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弄清各種體裁文章的內(nèi)容特點。以課文為范本,指導學生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指導學生勤仿多練,一直是寫作教學中備受重視的教學方法。蘇教版教材中許多課文的結構、文字技巧等都給學生“薄發(fā)”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在教學《西湖》時,指導學生依據(jù)“圍繞著西湖的是……。十里明湖中……,孤山東邊……,湖心的三個小島……。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曠神怡呢!”這一片段,在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的基礎上,感悟作者按順序描寫西湖四周、十里明湖、孤山東邊、湖心3個小島這些景點,再總寫游覽感受的方法,仿寫“小河兩邊……,小河上……,小河中……”的片段。
這樣的仿寫把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起來,可以減輕學生在作文結構安排上的難度,又能使學生領會作者觀察與表達的方法。但仿寫也必須避免生搬硬套、依葫蘆畫瓢的做法。以通過寫作實踐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和熟練的寫作技巧,一旦經(jīng)常運用于作文,就可以博采眾長,創(chuàng)造出新的內(nèi)容。
三、以改寫達到遷移的效果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也是將習得的語言經(jīng)驗有變化地運用到另一種語言情境中去的活動。語感的遷移過程,就是將從閱讀中得來的語感,運用到作文表達之中。敏感的語言感受力是閱讀能力的組成部分,而當語感順利完成向?qū)懽鬟w移時,才算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改寫就是實現(xiàn)遷移的有效途徑,是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體裁、人稱等加以改寫。
在學完《漁歌子》后,根據(jù)這首詞的內(nèi)容巧妙設計提示填空練習,讓學生充分領略文本所描繪的畫面,再引導他們發(fā)揮想象力,重新組織材料,然后以記敘文的形式寫下來。這樣的改寫雖然與原文內(nèi)容相差不會很大,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特別是使學生學到了一些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閱讀和作文是相互聯(lián)系、融會貫通的。在進行作文訓練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利用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已經(jīng)形成的知識和技能去影響和解決寫作上的問題。
四、讓續(xù)寫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的“火種”是情感,想象是思維能力的核心,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作是作文的新空間。在習作教學中,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續(xù)寫就是結合課文內(nèi)容展開合理的想象,按照一定的要求,接著原文的內(nèi)容寫下去。
在教學《鷸蚌相爭》這則寓言時,我要求學生通過朗讀了解內(nèi)容,體會寓意后,再想象鷸和蚌被漁夫抓住帶回家以后會怎么想?怎么做?然后寫一篇《鷸蚌相爭續(xù)》,既使學生了解了故事的內(nèi)容,同時又加深了對寓意的領悟。當然續(xù)寫也要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中,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讓感情的潮水放縱奔流,由衷的話語滔滔不絕。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其思維和想象的積極性,寫出來的文章才能形象、生動、具體、富有創(chuàng)造力。
讀什么課文,寫什么作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只要教師著意點撥,加強訓練,在教材這一“源頭活水”的引導下,學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會得到提高。